论提高党群沟通制度执行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群论文,执行力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11)08-0010-0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途径之一。制度作为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制度的生命力取决于其执行力。制度建设的成效,从根本上取决于制度执行力的强弱。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群沟通制度建设,关键在于切实提高党群沟通制度执行力。为了使党群沟通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必须要坚持以提高党群沟通制度执行力为抓手,从党群沟通制度构建、制度执行、制度监督和执行文化四个方面切入,切实维护党群沟通制度的权威性、增强党群沟通制度的实效性。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党群沟通制度
健全完善的制度是实现党群沟通良性运行的保证。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党逐步建立起以会议制度、文件制度、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监督制度、信访制度等为主体的党群沟通制度规则体系,其中信访制度是我们党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群沟通制度。这些正式的党群沟通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建立比较早,设计初衷和针对问题与当前急剧变化的党群沟通现实相脱节,而且一些党群沟通部门及其人员形成了“路径依赖”和“官僚化倾向”,难以应对和解决群众多样化的利益表达和愿望诉求,甚至有些制度规则反而限制了党群沟通。以文件制度为例,文件制度作为当代中国政治运转的基本形式之一,通过文件的传播和沟通,实现党的方针政策的下达和群众各种情况的上传。但是,文件信息在党群沟通过程中却经常出现信息失真和信息缺失的“沟通偏差”问题①。导致党群沟通信息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有:文件传递层次太多,从中央到基层,层层过滤,导致信息“噪音”增多,影响沟通信息的准确性;文件传递方向不对称,上级向下级发送文件比较通畅,而下级向上级报送和同级之间的文件传达不畅,导致沟通信息的片面性;在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现代传播媒介冲击下,既有的文件传达制度明显不适应群众对信息快捷、双向互动沟通的需求,导致沟通信息的迟滞性。
面对新时期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新兴媒体给党群沟通制度建设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群沟通制度建设,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合理的党群沟通制度。良好的制度设计,是加强党群沟通制度执行力的前提和基础。增强党群沟通制度设计和制度出台的科学性,必须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和倾听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提高制定沟通制度过程的公开性,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机构咨询,通过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和科学的研究论证,从而提高制定制度的运行能力和执行力。基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党群沟通环境的新变化新要求,按照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努力构建一个科学合理、民主法治、务求实效的党群沟通制度体系。
一是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工作制度和议事制度以及监督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联系群众、反映民意、了解民情、解决矛盾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设,切实保障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和进行民主监督的权利,使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能够反映和协调各方面特殊利益,成为党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一个重要渠道。三是完善群众团体参政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传统人民团体加强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其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四是完善各类新社会组织参政机制,扩大深化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等基层民主实践形式,保证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培养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提高基层群众民主自治水平。五是完善大众传媒参政机制,在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下,使大众传媒真正成为反映现实、传达民意的工具,成为吸纳群众参与党和国家事务的正常渠道。
二、严格地执行党群沟通各项制度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党群沟通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执行。如果党群沟通制度不严格执行,再好的制度都会流于形式、失去权威性,为更多不执行制度者提供以身试法的机会。目前,在党群沟通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领导干部关注的群众问题,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重视的群众问题,很快就能有相关部门及其人员去积极解决;那些容易激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政治性问题,往往也会引起党群沟通部门及其人员来重视解决;由掌控资源的强势群体提出的利益表达和愿望诉求,党群沟通部门及其人员一般也会应对解决。相反,领导干部不重视、事关群众民生的经济性问题、由弱势群体提出的利益表达和愿望诉求,往往得不到党群沟通部门及其人员的积极回应,相互推诿扯皮,一般不了了之。
严格地执行各项党群沟通制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②党纪党规对所有党员都具有强制约束力,在党纪党规面前,所有的党员都是平等的,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没有任何党员有超越党纪党规的特权。对于各项党群沟通制度,要态度坚决地、不打折扣地按照制度规定去执行,不能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利益表达和愿望诉求。
严格执行各项党群沟通制度,必须严格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在党群沟通制度执行过程中,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着“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和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归根到底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不讲原则、滥用职权、不按规则和程序办事造成的。提高党群沟通制度执行力,重点要从规范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的行为抓起。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在事关群众利益问题上的用权行为,建立健全和贯彻落实准确反映干部作风、政绩和为群众办事能力的考核机制,畅通受理和解决群众合理利益诉求的渠道,确保群众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严格执行各项党群沟通制度,必须明确厘清党群沟通的流程细则。在既有的选举、会议、文件、信访、调研等党群沟通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党群沟通的详细流程和具体细则。对党群沟通的渠道、沟通事项的提出、受理办理督办以及沟通过程的法律法规加以制度化,既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又保证沟通的有序化、法制化。进一步加强公示制度建设,在相关部门公开明示党群沟通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和法定程序过程中,在汇报、听证、指示、信访、调研、考察过程中,以结构性、公开性、合法性和程序性的方式,规范和约束党群沟通行为体的沟通行为。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党务工作者、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能牢固树立起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的理念,坚决杜绝党群沟通中的“暗箱操作”和“走后门”等不当行为。
严格执行各项党群沟通制度,必须追究相关部门及其人员失职责任。如果对违反党群沟通制度者不追究、不惩处,那么各项规章制度就必然失去权威。努力建立党群沟通责任追究制度,对不积极主动与群众沟通、不准确把握和反映沟通情况、不认真协调和处理群众反映问题的部门和人员,要严格追究相关部门和当事人员的责任。对于涉及渎职和违法乱纪的沟通部门和人员,不仅要追究其纪律责任,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必须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党群沟通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保证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解决。
三、厉行党群沟通的监督考评机制
90年来党群沟通制度建设的实践表明,增强党群沟通制度执行力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长效的监督考评机制。通过建立严格的党群沟通监督考评机制,使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中能够得到有效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党群沟通的自觉性和实效性,保证真正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
加强对党群沟通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评,切实查处违反党群沟通制度的行为,是促进制度执行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一是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做党群沟通工作的监督检查,特别对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了解信息和解决问题方面的情况要格外重视,应该作为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以制度督促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二是加强群众对党员干部在行使职权时与群众沟通的监督。逐步扩大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范围和内容,实行阳光施政,给予群众广泛的知情权。重点加强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在重大决策、重大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问题以及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时及时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使人民群众能够充分行使和实现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及其领导人要提出整改措施,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运转。三是建立党群沟通制度执行的评估制,健全评估标准、评估内容、评估程序,实现对党群沟通制度落实情况进行量化的科学评估。注意把党群沟通制度执行的评估结果与党员干部政绩考核制度相结合,适当提高群众评议在干部政绩考核中的比重,真正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解决领导干部“唯上不唯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问题。四是建立健全保证群众实现对党群沟通制度执行情况监督的机制,强化群众监督的地位和作用。鼓励群众通过合法渠道对党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有效落实群众对干部政绩考核的监督权。
只有加强对党群沟通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查处违反党群沟通制度的行为,才能确保党群沟通制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真正落到实处。只有重视把党群沟通制度执行评估与干部政绩考核结果相结合,才能保证党群沟通制度执行评估结果的实效。通过厉行党群沟通的监督考评机制,促使各级党群沟通部门和领导干部养成严格执行制度、自觉遵守制度的习惯,增加党员领导干部不执行党群沟通制度的预期成本和未来风险,奖励先进、鞭策落后,有效发挥党群沟通制度的规范和激励作用。
四、塑造党群沟通的制度执行文化
就短期而言,制度执行可以依靠强制的硬力量推动;就长期而言,制度执行需要依赖自觉的软力量实现。制度的长期运行,必须依赖制度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潜在而无形的力量植根于各类社会组织中,发挥的作用是全面的和持久的。只有当一种制度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时,这种制度才会形成和发挥“磨不推自转”的长效作用。在良好的制度执行文化氛围中,制度约束的各方行为体会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而认真地执行制度,自发地提高制度执行力。提高党群沟通制度执行力,最高的境界和标准就是形成能够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自觉遵守的制度执行文化。
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官本位”“人治”“臣民”等封建传统观念。这些封建传统观念在一些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依然有影响,使少数党员干部形成不遵守制度、依赖领导和上级的“思维定势”,形成重人治、轻法治的不良风气。在党群沟通过程中,往往强调领导和上级在党群沟通中的主导性,忽视了群众参与党群沟通的主动性,导致党和群众在党群沟通中的地位失衡和角色错位。在党群沟通制度执行过程中,往往形成了“明规则”不起作用,“潜规则”大行其道的文化氛围,导致党群沟通制度执行中的扭曲和异化。因此,要提高党群沟通制度执行力,必须摒弃陈腐的传统制度文化,积极营造科学民主的党群沟通制度文化。
营造党群沟通的制度执行文化,其核心就是通过塑造党群沟通的制度执行文化,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群沟通制度的认同和支持,使执行党群沟通制度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一是强化对制度的尊敬和服从意识。通过强化党群沟通制度的权威地位和重要作用,强化党群沟通行为体的平等参与和自觉执行意识,真正把尊敬、维护和执行党群沟通制度内化为一种高尚的政治素养,形成敬畏和服从党群沟通制度的良好氛围。二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亲民为民的理念。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坚决贯彻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真正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党的群众工作重点。三是提高群众的民主素质和参与能力。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党的领导。应鼓励和引导群众通过合理合法的制度途径来反映和解决问题,实现民主有序的政治沟通。四是树立制度执行的良好信誉。“强调执行信誉,突出制度的严肃性,有效地推动制度执行”③。只有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特别要强调实施有效的正面奖励,激励更多部门及其人员积极贯彻党群沟通制度,才能维护党群沟通制度执行的良好信誉。
注释:
①陈岳:《当代中国政治沟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2页。
②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7页。
③陈满雄:《提高制度执行力》,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1期,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