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诗为友,让诗浸润学生的心灵论文_蔡桂鸿

与诗为友,让诗浸润学生的心灵论文_蔡桂鸿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鹤浦小学 515827

摘 要:在国家大力弘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部编版教材古诗文的篇目大幅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传统文化的训练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而积累又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学生每学期20篇古诗词的学习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依托课本内容拓宽古诗词积累途径,让诗浸润学生心灵,成了一道难题。本文论述正是这方面的话题。

关键词:古诗词积累 现状 对策

大家都知道,在全社会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今天,“得语文者得天下”这样的说法已深入人心。其中古诗词的学习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现实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与新课标教学理念格格不入的情况,令人担忧。

一、古诗词积累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古诗文积累应该是语言积累中的重要部分。但现实的古诗教学却不尽人意。以我所教的农村学校六年级的学生为例,我们全班共有44名学生,根据我上学期开学初关于古诗词积累数量的调查结果显示:能一次背诵所学过的课内20首古诗的学生有5人,10首以上的有18人,5首以上的17人,5首以下的有4人,能背诵出自己积累的课外古诗5首以上的全班只有可怜的5人。这样的调查结果让我这个语文老师感到既无奈又痛心。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念问题,很多语文教师对古诗教学的重大意义缺乏深刻认识。

2.方法问题,一些老师为了应付考试,过分注重讲解传授,常常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词义、句解、写作特色、作者情感表达等。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微,很多学生一知半解,至于熟背积累更是无从谈起。

3.由于古诗文韵律优美、寓意深刻,对于学生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很多学生靠死记硬背学习,最终对学古诗失去兴趣,学一首忘记一首,这样几年学习下来,学生能记住的古诗词少得可怜。学古诗让学生们没劲,老师们费劲。如何在新一轮的教学中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今后古诗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应引起我们语文老师们的深思。

二、古诗词积累的对策

1.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学生们平时学习的任务重,但要想利用有效时间来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词,我认为老师应该运筹帷幄,为了学生们合理利用时间,每学期我要求学生每人配置一本《唐诗宋词300首》,让学生每天书不离手,诗不离口,培养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我充分利用晨读、学校诵读等时间段,让学生组成诵读小组,每天朗读并且默写五首诗,采用互助相帮、老师监督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2)有效安排校外时间让学生进行诵读积累,我让学生在家里通过班级微信群同步播出诵读视频,每晚进行个别诵读抽查,让学生们和家长共同参与,这样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诵读热情。(3)利用学校的智慧教室这样的多媒体平台,每月定期举行一次跨校同步视频诵读比赛,让学生跟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同台竞技,以读促读,正如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努力去挤,总会有的。”(4)每学月对学生进行一次诵读考级,具体办法是为每位学生准备三张卡片。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背诵20首诗,声情并茂;第二级15首,吐字清晰;第三级10首,不读错别字。等级考评后每人分发等级奖状,采用积分制度,每学期到期末进行总结,评出年度诵读古诗词之星,并在学校公告栏,班级微信群进行表彰,因为考级能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大显身手,极大地提高学生积累古诗词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学习途径,一学期下来,每位学生至少能背诵100首诗。正如苏东坡所说:“博观而约取,厚积才能薄发”。

2.革新“诗”式、活色生香。在第一阶段学生古诗词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会发生量变到质变,随着对古诗词理解的加深,很多学生会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信手拈来几句诗,为文章增色不少,但是,要让小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古诗学习的热情,老师们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出风头的特征,开展有效有趣的古诗词学习活动,保持学生们学习下去的激情。我的具体做法:(1)对古诗积累内容进行分类。例如:以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诗歌作为活动主题。(2)按活动形式分类。如:“古诗词名句接龙”,“古诗词手抄报”,“诗歌朗诵表演”。具体做法是利用学校开展的诵读经典表演比赛活动,让学生通过谱曲配乐、歌舞进行诵读表演,如有的学生就给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配上《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调;有的给苏轼的《水调歌头》配上古筝曲《出水莲》,还有的自编自跳,让孩子们在自由快乐中寻求百花齐放,让一首首古诗变成了一支支歌曲,汇成了一曲曲优美的旋律。通过这些较强的实践活动,丰富的积累形式,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古诗词氛围,让学生会油然而然的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让学生们真正与诗同行。

3.跨越时空、心连诗人。我们知道,能成为千古传诵的诗,肯定有它的艺术魅力,深刻的思想内涵,诗人很多通过诗歌来描述一种意境,通过这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自己的志向,虽然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但作为老师,在引导学生积累一定的故事数量后,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蕴含的各种美,让学生跨越时空,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让诗浸润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们的共鸣,这是古诗词积累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我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与“诗人”进行角色调换,每天开展“走进诗人”的专题讲座,时间为10分钟。以组为单位,每组合作收集资料,推选一位学生当主讲人,内容自定,可以从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诗歌的主题等方面进行讲解,也可以把自己当作诗人自己,讲述自己创作古诗的心路历程。每位学生讲完后召开班级记者采访提问环节,让学生当记者,跟“诗人”进行零距离交流。

参考文献

[1]王俊杰 多读多感多悟——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思考[M].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第8期。

[2]施茂枝 疏言显象悟意化言——古诗词的基本思路[M].语文建设,2006年,第1期。

论文作者:蔡桂鸿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  ;  ;  ;  ;  ;  ;  ;  

与诗为友,让诗浸润学生的心灵论文_蔡桂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