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有效性策略实施的研究论文_赵成艺

赵成艺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实验中学 325802 

摘 要:本研究经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传播学相关理论的引领下,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拟从所归纳的“小步子策略”、“多元组合策略”两方面阐述科学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有效性策略的实施。

关键词:初中科学 教学内容 有效性策略

策略是对具体方法的计谋性思考,但却不同于具体的方法,它对具体的行动有整体的考虑和把握,是在主观意识控制之下实施的具体方法,它是随着具体的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策略用在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上称之为组织方式策略。组织方式策略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有效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课堂上学习内容采用何种组织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习得性发展与学习能力、兴趣的提高,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本课题在大量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二种组织方式策略,并结合初中科学课例分析如何实施这些策略,以期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步子策略

根据认知心理学研究,对较复杂或难点知识进行学习时,由于初中生“通道能量”有限,并且身心机制制约他们理解能力有限,易引起学生成功感缺少,易引起学生学习疲劳,注意力分散,导致学习效果差,此时如果进行小步子组织方式策略来教学,化整为另,化难为易,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步子组织方式策略就是把课时内的内容划分和细化成许多小块,以一小份一小份的形式出现,这些小份与学生的先前知识、能力水平保持一致,当学生掌握了当前的小块知识时,再呈现一小块知识,直到对整体知识的理解。

她要求教学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循序渐进,拾级而上,不贪多求快,如果一步到位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能欲速则不达。而且步与步之间跨度大小,视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材料难易度来进行调整,如对难度较大的学习材料可以扩大两个块之间的距离(见下图1)使教学速度放慢,给学习者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支持去理解,使其容易获得成功,并建立起自信。

二要按照逻辑系统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包括时间顺序,如学习原子模型的建构可按科学史发展时间顺序小步教学;先后次序,如学习离子先要学习原子这一块;部分——整体顺序,如(下页图2)关于“天气”的小步教学;还有从一般到具体或问题为导向的小步呈现教学,甚至,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在设计探究“步子”过程中,尽量考虑怎样能使学生成功,也要分小步设计与巩固,从而使学生每步有进展,每时每刻都处于积极学习的心态。

二、多元组合策略

课堂能否回归学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呈现信息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发展。在认识世界时,有人依靠“感官”,有人依靠“直觉”,在做出决策时,有人依赖“感性”,有人依赖“理性”……。学生群体中,兴趣爱好不尽相同,基础知识有深浅,判断能力有强弱,自学能力有参差,注意力集中时间也有长短。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以上众多因素,对同一个知识点或不同知识的特点采用多元组合方式呈现信息,如实物展示,教师讲解,实验演示,动画演示,图片视频,同伴合作等等方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就像是为学生获取知识设计了多条线索,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适应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有着一定无法取代的作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得,最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挫败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这也体现了教学的公平性。

以“实物展示,教师讲解,实验演示,动画演示,图片视频”等多元组合组织方式进行教学,在调查研究中显示出是有效的,在具体研究中也表明,图片比文字更容易记忆;在个人接受信息比率中,听觉接收率为11%,而对画面传递的信息接收高出对有声信息的接收十倍左右;具体性文字中的信息,比用抽象性文字传递的信息,学起来更容易一二倍;视觉、听觉、触觉映像比言语系统更不容易遗忘。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像、视频、动作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素材,使之具有现实性和亲和力,变“静”为“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将单调、枯燥、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策略在教学中运用就是要求学生能做的实验就要给学生做,不但加深知识的理解,有时甚至会生成很多教学资源;抽象的知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就要用图片、实物模型、视频等来呈现。比如,动植物细胞结构,原子结构等等,能转化成图文的知识也要尽量转化,有时一幅图胜过一千句话;为了还原知识的真实性、降低学习难度以及调节学习气氛就要设法以视频动画来呈现……,就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

下面以几个教学片段来展示该策略的具体运用。

【片段一】

探究1: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

问:磁铁是生活中常见的磁体,你对磁铁有哪些了解?

过渡:下面布置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利用手头的物品(学生桌面上有分发的磁铁),在不倒掉水情况下从一次性杯子中取出钉子。

问:从这一组实验的结果中,你能提出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之一: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

参与到学生实验中,让学生用磁铁分别接近1.铜块;2.铝块;3.塑料;4.木头;5.铁块;6.硬币等物体。

并要求学生填写实验结果: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是:______。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是:_____。

要求学生归纳结论:磁性:(能吸引铁质物体)。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片段二】

探究2:磁体上不同部位磁性强弱是怎样的?

问:能否利用两盒大头针和条形磁铁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

讨论归纳:条形磁铁上两端磁性最强,中间较弱。

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磁极分为南极和北极。

引导学生讨论: (1)磁体上色彩是人为涂上的,在没有指明的情况下,能不能通过颜色去判断磁极? (2)能不能说涂红色这一段是北极,涂蓝色这一段是南极?

【片段三】

播放视频并思考:修半导体收音机时,有一个小螺丝钉掉在了里边,电工师傅怎样很快地把螺丝钉取出来?

提出: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试一试:大家有没有办法利用铁钉或钢钉去制作一个磁体呢?……

这是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一章《第一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第一课时教学中的三个片段,在这三个片段中融进了实验、图片、视频等多元组合组织方式的呈现,在学生对磁体的性质并不陌生,但是了解却不系统的前提下,极好地激起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建构知识,学生学习参与度高,主体地位较好得到体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避免认知疲劳,而且直观地还原知识的真实性、降低学习难度,“动静”结合,增加思维通道,创造了学习“最近发展区”, 这样才能把书教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参考文献

[1]张军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8。

[2](美)鲍里奇 易东平译 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52。

[3]蔡长青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优化知识呈现方式的研究[D].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论文作者:赵成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1月总第8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0

标签:;  ;  ;  ;  ;  ;  ;  ;  

科学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有效性策略实施的研究论文_赵成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