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感悟式作文思维训练”例谈
李学英 山东省招远市西苑学校 264000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感悟的关系,了解尝试感悟的一般思维方式。
2.让学生掌握“尝试感悟式作文”的一般写法。
3.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从平凡的生活事件中感悟出一定的哲理启示。
二、教学过程
1.生活琐事尝试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在写作上有许多心得,也有许多的困惑,其中一点就是有同学感慨“没什么东西好写”。其实,我们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写成文章。比如现在天气有些冷了,有同学晚上睡觉经常掉被子,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掉了被子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1:我马上拿起来,重新盖好,免得着凉。生2:有时自己也没感觉,冻醒了才知道,这才重新盖好。
生3:我感觉冷,但往往拉个被角睡觉,可能自己有些懒吧,呵呵。
师:同学们的不同做法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有些同学不仅受冻,或许还伴有伤风、感冒、发烧、流鼻涕等后遗症。那么,你从掉被子这件事中,有没有得到一些启示呢?生1:我觉得做事要勤快些,否则往往会产生不良后果。
生2:我觉得做事如果预见到了不良后果的话,要付诸实际行动,否则会自食其果。
2.文段实例尝试诠释
师:同学们能从这件事中获得这些启示,值!有一位升入高年级的学长,他也有过掉被子的经历,并且把这件琐事写成了一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生活与学习中有很多这样只要一“伸手”就能办到的事情,但往往我们却懒于“伸手”,以至于一些触手可及的事情都无法做到。学会“伸手”,勤于“伸手”,那样会有很多事情迎刃而解。——选自《“掉被”的启示》
师:这段文字由“掉被子”这一生活事件,联想到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学会“伸手”,勤于“伸手”。对“掉被子”的认识可谓独到深入,这种生活事件联想到其他方面的构思,我们可以称谓“感悟”。
3.生活事件尝试训练
师:同学们认识图片上这位同学吗?
师:对,这位同学就是五(2)班的孙辰,你们是怎么认识他的啊?
生1:校运动会上他参加了1500米长跑,而且人这么胖,出乎我们的意料。生2:他还跑了个最后,被人家拉下好多。
师:你还能记得当时的场面吗?有谁还清晰地记得?生1:当时他几乎吸引了全体同学的目光,成为运动场上的焦点。
生2:最后一圈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为他喊加油,最后还有很多同学、老师为他鼓掌。
师:掌声是对他跑完全程的肯定和赞赏。那么,运动会过去快一个月了,这一幕为什么会留给你这么深的印象?
生1:他能坚持跑完全程,他的毅力让人佩服。生2:大家对他的失败没有给予嘲笑,而是报以肯定的掌声。
师:大家说了各自的理由,我心中有一些疑问:你是不是可以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心存疑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明知1500米不是自己的强项,获奖无望,或许还会引来某些人的嘲笑,但他却站在了1500米的跑到上。有人说这位同学真傻,你怎么看?(2)他一开始就落后,中途又落下两圈,最后一名已成定局,但他没有停下脚步。有人说干脆退出,你怎么看?
对第(1)问,学生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生1:我觉得他的选择不明智,明知自己不是跑长跑的料,为什么还要报这个项目呢?这不是一个很傻的举动吗?
生2:我觉得这是他有勇气的表现,他敢于面对自己的弱项,敢于挑战自己,因此不能说傻。
对第(2)问,学生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生1:我觉得这是坚持不懈的毅力,值得肯定,哪能轻言放弃呢?生2:我倒觉得他应该学会放弃。败局已定,放弃也没有人会说他,他已经尽力了。师:你还有哪些引起我们思考的发现?从中能感悟到些什么吗?
小组代表1:当他中途落后别人两圈,有人喊“加油!加油!”有人说“别跑了”。这让我有所感悟:给落后者一份鼓励,就是最大的帮助,是雪中送炭;嘲讽者才是可耻的。
小组代表2:当离终点还有百米左右,看台上所有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起身鼓掌,我从这个现象中感悟到要“不以成败论人”。师:有了这样的感悟,下面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写成一段富有哲理的文字,并相互交流。(1)有适当的情形描述;(2)有自己的感悟哲理;(3)拟一个有韵味的标题。
4.教师下水,最好的教育
让孙辰同学参加1500米比赛,这在我的意料之外,他的身体素质与遥远的1500米之间,令人找不出丝毫的联系。他在跑道上遇到了远胜于终点的恐惧:有观众最初的嘲笑,有中途落后的难堪……看着他面露疲态、体力不支的模样,有哪位班主任给予他这样的重任?但他也赢得了同伴一路的鼓励,赢得了观众不约而同的掌声。突然觉得,他会在这一次艰辛的征程中收获许多许多:勇气、信念、毅力、执着……我应该为他的老师叫好,她能放弃运动会中宝贵的几分,给予一个学生一份信任、一个机会、一次磨练……这不正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吗?身为老师的我,在将荣誉、机会、表扬给予优生的同时,更需要给予那些最渴望信任与鼓励的孩子。
生1:我觉得老师是从一个教学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待此事,并且产生感悟的,很符合实际。
生2:我觉得老师的语言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读起来还是很有感觉的。
生3:老师的标题好像很平常,是不是可以改得更有文采些?……
师:通过“感悟”这种思维,我们就能从日常生活的经历中,获得许多写作素材,并且也能写出具有一定生活哲理的文章。在以后的写作中,就让我们多多尝试“感悟”这种写作构思吧,希望它能给大家的作文带来提高和进步。
三、反思
1.深入文学创作的思维领域,立足写作教学的本质。该课的教学内容定位于“尝试感悟”式写作思维训练,“尝试感悟”正是文学创作(包括学生写作)的思维特点之一。只有从思维上理顺头绪,才能有文字形式的文学作品诞生,该课教学内容正是抓住了这一中小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思维盲点,把充分认识、培养、训练学生的感悟性写作思维作为写作教学的重点。所谓“源头活水”,文学作品的“源”在生活,更在是有写作转化功能的思维上。只有激活这一源头,才会有文思,才会有文学创作的热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主题鲜明,课堂重点突出,整个课堂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主,这和一般写作教学中注重例文分析、技法训练是有本质区别的,也让我们对“什么是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教什么”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注重生活素材的发现,挖掘生活现象中的看点。许多学生感叹生活单调,写作无素材,的确,中学生的生活圈子相对狭小,但若因此就放松生活素材的发现、积累,势必错失提升写作能力的契机。生活是丰富的,丰富的生活还需要发现、尝试、品味。本课堂上,教师以学校运动会的一幕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感悟思维训练,使学生对自身生活经历有了新的认识,更提升了学生的文学创作思维能力;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只有身心贴近,才能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与哲理感悟。
3.理顺课堂教学环节,符合作文教学的认知规律。作文教学需要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合理的教学步骤正是这种教学认知规律的体现。该课设计中的几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对“尝试感悟”这一思维方式经历了感受、认识、理解、运用的过程。“生活琐事尝试导入”,使学生从自身经历中体验“尝试感悟”,属于体验感受阶段;“文段实例尝试诠释”,通过学生的写作片段,从写作上对“尝试感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属于理性阶段;“生活实践尝试训练”,引导学生关注亲身经历,由浅入深地对事件进行认识和尝试感悟,是该课的教学重点,具体环节步步深入,符合认知规律;“教师下水”,既是教学成果的检验,同时也符合师生平等的原则,有力促成了课堂的和谐氛围。
论文作者:李学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6
标签:学生论文; 我觉得论文; 同学论文; 这一论文; 哲理论文; 思维论文; 自己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