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龙南医院循环内科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163453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34例心律失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67例与对照组67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测,观察患者心律失常种类。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规范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保心汤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年龄在80岁以下97例,其中发生窦性心律失常患者占比最高,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再次为心脏传导阻滞;年龄在80以上37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房性心律失常。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失常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高而发病率上升。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汤剂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但其针对具体心律失常种类的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心律失常;种类;治疗方法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之一,是指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及传导异常,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心悸不安,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疾病[1]。研究指出,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近几年由于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明显升高,由于心律失常的症状表现较为复杂,易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2-3]。本组研究中,通过观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4例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81例,女53例;年龄60~85岁,平均(71.7±7.4)岁;病程1~10年,平均(4.1±1.5)年。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心律失常表现。合并高血压74例,合并糖尿病57例。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急性炎症,肝肾功能不全。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7例与对照组6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测,整理并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与疾病资料等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患者基础病情况(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他基础病等),患者心律失常种类等进行观察。患者心律失常种类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脏传导阻滞。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规范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剂、调脂类、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保心汤治疗,方剂选用:党参30 g,苦参30 g,丹参30 g,生地30 g,黄芪30 g,寄生30 g,甘草20 g,当归15 g,甘松15 g,麦冬15 g,桂枝10 g,五味子10 g。水煎服,留汁200 ml,2次/d,早晚各服一次,连续治疗4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症状消失,心电图未见心律失常,或24 h动态心电图示早搏减少75%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偶见早搏,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无效:以上改善皆无[4]。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者中,年龄在80岁以下97例,其中发生窦性心律失常患者占比最高,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再次为心脏传导阻滞;年龄在80以上37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房性心律失常。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和表2。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5]。老年患者因多有器质性心脏病存在,心肌缺血、心房肌膜电位下降等较为频繁,因此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老年患者中占比最高。研究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心房肌发生退行性变、纤维性变,易导致患者出现房颤。房颤虽不能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由于快速性房颤会因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当患者发生房性心律失常时,也是提示患者心脏病变的信号[6-7]。另外,老年患者的基础病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心脏及其他身体器官的损伤也会越来越严重,再加之患者本身机体功能较差,心律失常的发病风险则明显升高。
本组研究中,在对患者年龄分段分析发现,80岁以下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比例最高,80岁以上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房性心律失常,分析认为可能与本组病例选择有一定关系。
近几年,随着中医在临床得到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其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快的进展。本组研究在治疗上,采用自制保心汤进行治疗,本组方剂中,黄芪为补药之长,可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党参补中益气,现代药理研究也指出,党参可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同时具有抗休克的作用;生地可助心胆气,安魂定魄;麦冬可清心润肺,主心气不足;桂枝入肝而行血分,更安惊悸;甘松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现代药理指出,丹参可扩张冠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当归可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脉血流量,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诸药皆属心,合用以达补心益血之功效[8]。经治疗后观察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也有研究指出,因心律失常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患者病情、合并症等也各不相同,在采用中医治疗上应加以注意,其针对具体心律失常种类的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总之,心律失常作为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发病率上升,且老年患者以房性心律失常较为常见。在治疗上,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汤剂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但其针对具体心律失常种类的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常喜,杨爱丽.心衰汤治疗合并心律失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259-5260.
[2]蒋文平.正确对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治疗[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26(1):1-2.
[3]王兰翠.稳心颗粒治疗女性更年期心律失常45例[J].中国药业,2011,20(14):74-75.
[4]焦海旭,赵金艳,张明秋.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40例[J].陕西中医,2011,32(10):1290-1292.
[5]赵涛,赵步长,伍海勤,等.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优势探析[J].中医杂志,2013,54(23):2067-2068.
[6]王玉秋.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0):1688-1689.
[7]江伟芬,黄锦林,王扩.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1):48-49.
[8]马常荣.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28-1529.
论文作者:胥耀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心律失常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年龄论文; 心脏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