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_陈卫光

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_陈卫光

福建省福清东张中学 350305

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新地学知识,创造性的运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的存贮知识。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脱离了具体的学科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只会落入空谈。

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和研究不够,教师在教学中也较少的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往往只考虑怎样让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立见成效,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的培养过程。这里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关键在于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师。教师是创新型人才的实施者。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当认识到,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传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识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封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尊重,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以往那种指令性和专断性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系,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发展、前进。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怎样去学习,怎样去获取知识,教师更多的只是一名向

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只有在教学中真正体现让师生关

系一步一步向“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教学才能获得真正的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与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课堂教学是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方活动过程,而不是教师的单向活动。互动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定势,大胆放手,真正使课堂有过去教师唱主角的讲堂变为学生自己活动的学堂,让学生主动探索创造,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看、多动、多思、多说,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给学习提供想、看、思、说的空间和时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学生的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因为人的思维存在着差异性,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认识,即使认识相同,表达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所以,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要能够敏锐的抓住学生思考、想象、分析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发扬民主,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积极动脑筋思考的独立性,又能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创新的意识。

3、改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教育者能否抓住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有时教师为了

突出重点、难点,不惜时间,大讲特讲,仿佛这样学生才能弄懂,事实上学生还是从根本上没弄清。因为教学大纲规定每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教师要在短暂的45分钟的时间内,把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消化,

可不是教师的“一相情愿”。教师只是学生学习中的外因,需要靠学生的内因起反馈作用,只有在学生心中经过内化了的东西,才能使学生真正清楚,然而,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很多教师总是把短暂的45分钟的课堂“独霸”着,这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在语文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支配时间,把更多的机会、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的读、想中理解,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切实还学生“自主拓展、自主学习”。除此外,教师还应该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观察、去想象、去拓展,给他们更多的讨论探求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激发他们自主实践,自主学习。学习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才可能健康稳定地发展起来。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包讲包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长而久之,学生的能力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滋生了学习惰性和依赖感,泯灭了创新精神,所以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讲得多,不等于学习学得多。教学中,能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地方,教师应尽可能的为他们创设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方法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分析和运用的实践中获得知识,获得技能。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思考分析,善于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大胆的树立新的知识教学观,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要注意教学策略性,程序性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素质的优劣又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又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才的摇篮,社会中各种领域的任何一种创新都和基础教育分不开的。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作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对此,我们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论文作者:陈卫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_陈卫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