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短信的兴起与小群体的传播_移动互联网论文

移动短信的兴起与小群体的传播_移动互联网论文

手机短信的崛起与小众化传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众论文,手机短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0亿条、189亿条、900亿条、1500亿条,这是新浪网上公布的2000年至2003年中国全年短信量的统计数字,其增长速度可谓惊人。两年前用手机发短信可能还只是追求时髦人士的选择,而到2003年春节期间全国拜年短信息超过50亿条,采用手机短信息拜年的占被调查者的35.1%,短信息拜年已成为手机用户的首选拜年方式。(注:资料来源见:http://www.zijin.net/)短信已经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短信拖动经济发展的力量也不可小觑,2002年以来,新浪、搜狐和网易3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网络公司的股价开始猛涨,网易涨了近25倍,搜狐涨了近15倍,新浪涨了约7倍,而在前两年,搜狐还曾两次面临被纳斯达克摘牌的危险,网易更是被停牌了4个月。(注:资料来源见: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3-05-27/1713191570.shtml)这股起死回生的神奇力量正是短信,据了解,对于这三大门户网站来说,短信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至少在30%以上。(注:资料来源见:http://www.ccnt.com.cn.html/duanxin/sec.htm?id=56&fn=今年短信将超1500亿条)

两年前还默默无闻的手机短信似乎一夜之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业界、学界惊呼“第五媒体”出现了。暂且不论“第五媒体”这一说法是否规范、专业,它至少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与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及网络媒体一样,短信已经或正在渗透进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本文认为,作为一种主要用于人际传播的媒介,短信基于自身的特征以及它与互联网相生相容的关系,其崛起将会加速目前业已存在的传统大众媒体小众化的趋势,并引领人类社会步入到一个小众化传播的时代。

一、短信简述

短信(Short Message,简称SM)实际上是由通讯公司提供的一种将手机的通话功能和寻呼机的寻呼功能合二为一的服务。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特丰的GSM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在中国,1994年移动通信网络就具备了发送短信的功能。(注:资料来源见:http://www.ccnt.com.cn/html/duanxin/sec.htm?id=57&fn=拇指经济的迅速崛起的前因后果)目前发送短信的方式主要包括手机向手机直接发送和通过互联网向手机发送两大类别,其中后种方式又可以分为使用网络寻呼机ICQ发送、通过QQ的“移动OICQ”功能发送以及通过网站在WEB页面下发送3种。概括起来,短信有如下特点:

1、用户基础庞大。全国现约有2.1亿手机用户,其中80%以上的手机支持中文短信息的接收功能。中国现至少有5500万人使用手机的短信息服务。(注:资料来源见:http://www.ccnt.com.cn/html/duanxin/sec.htm?id=69&fn=手机短信成为2002年影响中国青年的十件大事)

2、收费低廉。不管是市内还是长途,每发送一条短信息仅收0.05元至0.10元,接收短信息不需付费。

3、内容丰富。短信息一般可以分为言语类、图片类、铃声类三种,目前占大多数的是言语类短信,其内容无所不包,有日常联系、节日祝福、幽默笑话、新闻信息、商务信息、生活信息(如天气预报)等等。现在各大网站又推出了彩信业务,使得短信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4、短小精悍。不管是图片和铃声类短信息,还是言语类短信,大都篇幅短小精悍,内容通俗易懂。

5、随时随地。用户在向其他人发送短信息时可以较少考虑时间和空间上的因素,因为发短信时并不要求对方接听,发出的短信息可以存储在短信中心的服务器上,一旦对方开机,短信息就能被自动接收。

二、小众化传播以及大众媒体的小众化趋势

20世纪60年代以来,遍布全球的左派运动陷入了低潮,人们对政治和民主普遍失去了信任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消费主义浪潮及其现代化进程带来的人们对科技决策的怀疑和对自身生活状态关注的日益高涨,人们日益失去了对人类整体命运的关注,彼此逐渐疏离,躲进了一个人或一个小团体利益的小圈子。(注:[英]安东尼·吉登斯著,赵旭东、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这种分化的直接后果导致原来一元或二元的社会结构被打破,人们形成了越来越多元的价值观,整个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异质化和去中心的特点。所谓的“大众”越来越难以找到共同关注的焦点和彼此沟通的话题,小众化或者说分众化传播便适时而生。

小众化传播是相对于大众传播而言的。19世纪30年代,随着廉价“便士报”的出现和电报的发明,人类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在大众化传播时代,受众被看成是一群基本同质的没有分别的人,他们只能被动地在传媒组织单方面提供的信息范围内进行选择和接触。而在小众化传播时代,受众不再是笼统意义上的一群人,而是按照年龄、性别、种族、收入、职业、教育水平、居住区域、兴趣爱好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媒介根据不同群体的特征提供其需要的信息,也根据同一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我国学者黄旦教授对小众化传播作过一些归纳:“第一,内容更加专门化;第二,接受者更为自由、主动,富有选择余地;第三,传播者必须更加关心和了解接受者的各种需要;第四,利用‘电子报纸’、‘电视报纸’等新型媒介进行传播的传、收双方,都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注:黄旦:《新闻传播学》,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页。)笔者将小众化传播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三点:

1、受众数量不再庞大,传播内容细化。小众化传播不再追求受众数量上的庞大,而是着眼于特定的受众群,为其提供符合口味的信息和服务,在小众化传播时代,甚至会出现像尼葛洛庞帝所说的“我的日报”。

2、受众的主动性增强。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地选择要什么样的信息,选择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获得信息。

3、传、受者之间的互动频繁,传、受者之间的区分模糊。大众传播是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其中虽然有诸如读者来信、热线电话、受众参与节目等互动形式,但这种互动机制较弱,且大都是事后的,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而在小众化传播时代,传者与受众之间的鸿沟被填平了,人人都是传者,人人又都是受众。

实际上,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甚至早在互联网出现以前,由于媒介之间的激烈竞争,大众媒体已经出现了小众化的端倪:在我国,截至1999年底,仅全国性和省级的各类报纸就已有2023种,1999年以来有60%的报纸进行了扩版,电视台则已达到345家。(注:舒咏平:《小众传播时代广告战略的选择》,载《现代传播》2002年第1期。)在美国,所有的期刊都被划分得精细无比,分别满足不同的人群。(注:孙晓梅:《新媒体时代大众化与小众化的均衡》http://www.tsinghua.edu.cn/docsn/cbx/newmedia/homepage/sxm/publichtm)美国的各主要大报除刊登重要的国际、国内新闻外,每天的报纸都由若干不同内容的“叠”组成,这些“叠”类似于我国报纸上的专版或专页,包括本地新闻、体育、商业、金融、生活、时尚、娱乐等不同的类别,每叠有十几版至二三十版。虽然每天的报纸有几十页、几百页,周日甚至达上千页,但由于分类明晰,读者可以直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美国广播电视的节目内容也从综合化向专门化过渡,如开办某个专项体育运动的频道,开办有关种花、烹饪、医疗、生态、法庭审理、股市行情等专门的频道或电台、电视台等等,以满足特定受众的需要。(注:涂光晋:《世纪之交的美国新闻业——美国主要媒体现状考察分析》资料来源见:http://research.ruc.edu.cn/xw/news/commentasp?newsid=4151)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广播电视将依托宽带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形成一种宽带交互式新媒体,用户可以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定制自己的节目,以及享受互联网提供的信息和服务。未来广播电视媒体的小众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三、短信与互联网相得益彰,小众化传播时代到来

短信是一种小众化的传播媒体,其小众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用户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的主要目的是节日问候、日常联系和沟通交流。(注:资料来源见:http:/tech.163.com.tm/030728/030728_104022.html)可见,到目前为止,短信主要还是用于人际之间的交流传播,人际传播本身就是属于小众化传播的形式。其二,即使是各大网站向短信用户发送新闻这一看似大众传播的形式,也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传递新闻信息有了本质的不同,传统的传播新闻的方式的媒体将编制好的新闻在特定的时间段传达给广大的受众,而不太考虑受众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信息,短信上传递新闻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新闻订制、新闻冲浪的形式,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订阅新闻,每个用户都可以获得一份符合自己口味、满足自己需求的新闻菜单,这无疑符合小众化传播的特征。

互联网也是一种小众化传播的媒体。受众平时上网通常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或者是在各大网站事先为我们分类和筛选的信息中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喜爱的内容,从而找到合自己胃口的网站或讨论组,然后将它们放在收藏夹中,以后每次上网,就很固定地从收藏夹中挑熟悉的网址进入。我国学者吴廷俊教授就概括“互联网具有综合性、数字化、网络化的媒介特征和交互性、实时性、小众化的传播特征”。(注:吴廷俊:《试论新世纪大众媒体结构的格局》,载《现代传播》2001年第4期)

不过,笔者认为,虽然互联网显然先于短信出现和普及,它促进和加速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的小众化趋势,但互是联网的出现并没有能够将人类带入到一个小众化传播的时代。首先,要上互联网由于其硬件上的要求及由此带来的不算低廉的费用限制了其普及的范围。其次,上互联网对用户本身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上的要求,也限制了其受众面,使得互联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像电视、广播等传统的大众传媒那样“走入寻常百姓家”,拥有巨大的受众群体,从而也就不可能像电视和广播那样产生普遍而深远的影响。

新的小众化传播媒体——短信的出现有效地弥补了网络媒体在受众面上的先天不足。短信是手机的一项服务,与电脑相比,手机的价格便宜多了,几乎人人可拥有,而事实上,据互联网上数据统计中国现在手机用户约2.1亿人,相对于当前互联网用户的9400万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业内人士也预计,今后几年,我国每年发送的短信量将稳定地保持在150亿条以上。此外,使用短信非常方便快捷,这也有助于拓宽短信的使用范围。可见,短信的出现大大扩展了小众化传播的受众面。

短信与互联网紧密地结合又发挥出惊人的传播威力。一方面,短信出现为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加入,又使得短信的应用更加方便有效。据统计,在庞大的短信流量中,20%左右的短信来自各大网站,通过互联网可以发送各式各样的短信,有语言的、音乐的还有图片的,现在还出现了彩信,并且在电脑上通过互联网用10个手指头和鼠标发送短信无疑要比在手机上用大拇指一个个摁出来要方便得多,这又会进一步促进短信的发展;另外,现在不少人还联合运用短信和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先是通过短信(订制新闻、人际传播)了解时事新闻,然后选择感兴趣的事或者重大事件再到互联网上去查找具体详细的信息。可以说,短信与互联网相得益彰、相生相容,有力地宣告着精彩纷呈、张扬个性的小众化传播时代的到来。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曾在其著作中预言传媒未来面临着分众化、小众化的趋势,彼时可能很多人对此说法不以为然,而仅仅在三四十年后的今天,人类已经身处于一个小众化传播时代。回溯历史,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从小众化到大众化的过程,如今又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回归到小众化传播,而其中所需的时间进程却是大大地缩短了,谁又能够断定不久之后不会出现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使人类的传播方式再次向更高一级的大众化传播回归呢?

标签:;  ;  

移动短信的兴起与小群体的传播_移动互联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