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论文_李海滨

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论文_李海滨

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潍坊市 261205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在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后,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更大的提升,而这与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如今预制装配式建筑无论在建设数量方面,或是在施工工艺方面均有所提升,其整体建筑质量如何更是备受关注,将BIM技术应用其中可以很好的改善传统施工中存在的弊端。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介绍了预制装配式建筑,以及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BIM技术;预制装备式建筑;建筑施工

引言

BIM技术是指以建筑、结构、施工、暖通等生命周期的各项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模拟建筑实体建立模型,对建筑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便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证设计与施工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为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实现高效管理,需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工程信息进行计算处理,从而使得工程设计与施工效果更加直观,便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1BIM技术思路与装配式建筑的关系

BIM技术思路与装配式建筑有很多结合点和相通之处。利用BIM不但可以将传统的2D构件设计用3D的可视化设计代替,从而达到深化设计的目的,还可以凭借BIM构建装配式建筑的产品库和户型库,实现工业化量化生产,形成标准化的装配式结构户型。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降低设计工作的出错率,还可以提高装配式构件工厂的机械化和预制化水平,加快国民经济建设的速度。同时,使用BIM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深化设计质量,减少改图带来的繁重工作量,其自带的碰撞校核管理器可以通过碰撞实验查看详细的碰撞信息,包含碰撞总量、碰撞所产生的位置、产生碰撞构件的材质及几何属性等。一旦发现异常,就可以及时调整相关构件的配筋及管线等,以此来避免由于设计错误引起的变更、返工,减少损失。BIM软件还可以指导现场施工、汇总工程量等,可以说是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助推器。

2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1优化整体设计

任何工程在施工前均需要进行施工设计,预制装配式建筑更是如此,且其对前期设计的要求更高,不难发现,以往的建筑设计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并不会对整体建设效果有太大的影响,然而该建筑却需要整个设计呈现出完善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误差必须被控制在标准范围内。BIM的模拟功能、可视化功能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更清晰的看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应用来进行设计优化工作。如建模后,其可以实现各个预制构件之间的模拟安装,此时即使是再微小的漏洞都可以被发现,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板与板之间的连接方式。

2.2在施工模拟中的应用

施工阶段是每个建筑工程的重点内容,若施工管理、施工质量不佳,即使再完美的施工设计也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施工前,相关人员可以通过BIM技术的建模功能来模拟现场施工情况,根据施工设计来对各项参数进行设定,并执行,即可以直观感受到整个施工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分析相关问题可以获得更完善的施工方案,这对于后续实际施工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另外,可以将NAVISWORKS2015软件应用其中,其优势在于可以将施工模拟动画的效果进行提升,且时间系数更为准确。该方式主要会被应用到重点施工环节中,或是标准层预制构件方面。

2.3在构件制造中的应用

如今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任何行业的发展均会产生大量数据,工程建设也是如此,因此若要强化施工质量,则应对数据处理方面进行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构件生产中,BIM技术可利用中心数据库来存放工程建设生命周期数据,并实现构件编码设定。同时其也可对相关数据进行更好的分析、整理与应用。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可利用芯片来实现信息追踪,每个构件均需要有一个与之对应的芯片和编码,在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BIM技术来实现对芯片信息的收集,然后进行信息分析,根据实际的信息来确定整个构件的质量情况。最后以此方面信息为基准来将不同种类不同功能的构件准确配送至施工现场。

2.4在现场施工中的应用

施工现场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因为其往往会涉及到多个方面,如人员、技术、设备与机械、材料等,为了能够保证现场施工质量,需要应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功能。该建筑对节点连接有着很高的要求,任何一个微小的误差均有可能导致整个结构出现偏移现象,或是无法进行定位,BIM技术可以将相关区域进行放大,找到问题所在,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材料管理方面该技术也可以发挥良好作用,无论是材料选购时的信息收集,还是对施工设计的分析,亦或是现场材料的管理均可以高效完成,减少因用量差异而带来的问题。

2.5碰撞检测

使用比较传统的2D平面图,在表现时并不直观,就算现场施工经验很丰富的工人也很难依靠自己的想象力一眼就看出各个构件之间存在的问题、发生的碰撞。因此要采用预制构件的模型和现场浇筑好的结构模型进行碰撞检测试验,判断构件的定位给现场浇筑结构的施工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并采用相应的办法来调整模型的固定,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模型模板的损耗。如果在检测试验的过程中碰到一些无法调整的状况时,可以考虑进一步修改预制的构件,以施工的进程和目的为基础和前提。在进行预埋管线和板筋之间的碰撞测试试验时,可以提前模拟、确定好管线、板筋的位置和走向,减少材料的浪费。

2.6节点技术交底

在预制装配结构的施工中,对于节点的连接要求非常高,就算在施工中PC板之间的连接有很小的误差,或是产生很小的位移,都有可能让其他的PC板或者其他的结构部分不能在设计预定的位置定位施工。基于对PC板之间连接件和复杂节点的分析研究,可以使用BIM技术,利用它可视化程度高特点,将施工节点最大程度的放大,可以将这个用在施工交底之前,这样就能提高施工的准确性。由于大多数施工人员都不曾接触过BIM技术,所以可以考虑在施工现场布置BIM的样板引路,将新技术和新型工艺展示出来,用最直观的展板向现场的工人展示,供他们学习。

2.7材料管理

(1)要进行计划。在采购的预制结构运送进施工的材料堆场之前,要使用BIM技术分析现场的施工情况以及堆放场地,从而控制构件的采购量。(2)要控制。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对进度进行调整,可以考虑采用BIM技术施工现场的情况,对比前期的计划及时进行调整,并准确控制好每个施工区域的材料需求量。(3)要分析。依据施工计划中的时间段和时间节点,盘点堆场材料,分析每个时间点或时间段计划的材料用量和实际使用量之间的差异。

结语

通过使用BIM技术能最大程度将施工工期缩短,提高施工效率,从而减少甚至排除关键节点由于模型的失误而造成的返工和错误,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针对BIM技术的五个特性,有效地对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和调整,让施工的每个环节都变得精细化,促进预制装配式结构的施工有效进行。同时使用BIM技术有效提高装配式的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紧密联系各个生产阶段的技术信息、人员设备,将“用信息化促进产业化”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石建光,林树枝.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现状和发展展望[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4,(01):45-48.

[2]陈凌峰,陈锡宝.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的施工技术[J].上海城市管理,2017,(02):94-95.

论文作者:李海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论文_李海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