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戴小平

浏阳市达浒镇卫生院 湖南浏阳 410305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偏头痛患者为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患者,使用西药治疗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使用中医内科方法治疗的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有43例治疗显效,10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患者有37例治疗显效,9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5.19%。P为0.03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观察组共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共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P<0.05,差异显著。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小,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并使用该方式。

关键词:中医内科;偏头痛;临床效果

从临床角度来说,偏头痛是因人体内血管和神经阻滞而引发的阵发性头痛症状,病情具有反复性的特点,并且具有规律性和周期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单侧头痛或是双侧头痛。目前,临床上并没有完全根治偏头痛的方法,一般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1]。偏头痛的治疗主要是有中医和西医两种方法,本文针对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观察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4例患者,使用西药治疗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8例,最小患者年龄22岁,最大患者年龄72岁,平均(46±1.8)岁;使用中医内科方法治疗的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30例,最小患者年龄25岁,最大患者年龄75岁,平均(47±2.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2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本组患者使用西药盐酸氟桂利嗪,即西比灵进行治疗,每次用药5mg至10mg,一天服药以此,患者于睡前服药,一个疗程为五天,需要治疗三个疗程,并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

观察组治疗方法:本组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针对患者的并将其分为几个类型:第一,痰瘀阻络型偏头痛患者。主要表现为刺痛或是头痛,且夜间疼痛较为严重,内心患者伴有月经不调、舌质有雨点或紫暗,主要使用桃仁、白芷、白芍、郁金、川穹以及赤芍分别取10g,丹参和葛根各取20g,3g三七[2]。第二,肝阳上亢型偏头痛。主要表现为心烦易怒,容易呕吐、面部呈红色、口苦纳呆以及胸肋胀满,脉弦有力,舌红苔薄。使用的中药以清热止痛、平肝潜阳为主,药方为20g天麻,钩藤、石决明、川牛膝各15g,益母草和桑寄生各9g,地龙、栀子和黄苓分别为10g。第三,肝肾阴型偏头痛患者。其主要表现为夜晚加重、或是从事体力劳动时加重,伴有腰膝酸软和口干等症状,用药以滋补肝肾为主。取生地、枸杞子、泽泻、熟地、杭菊花、墨旱莲和女贞子分别15g,丹皮和茯苓分别为10g,15g怀山药,10g山茱萸。第四,气血两虚型偏头痛。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气短,伴有心悸、睡眠不佳等症状,其治疗以补气血为主。使用中药为白芍、白术、川穹、当归和熟地各12g,人参、黄芪分别为15g,10g陈皮和6g甘草[3]。本组患者使用中药治疗,水煎服,每天服用一剂,15d为一个治疗阶段,需要治疗三个阶段,并计算治疗期间患者的费用等。

1.3临床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采用相同方法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显效,偏头痛症状消失或是偶尔有症状,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有效,患者偏头痛症状发生频率降低,但治疗效果不明显;无效,患者偏头痛症状无改善,发生频率无降低。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中,观察组共有3例(5.56%)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共有9例(16.67%)出现不良反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3讨论

偏头痛是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临床上具有家族发病的倾向,临床上有反复性发作的特点,且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有不同的组合形式,发作时患者常常感觉到恶心、畏光,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发病前有神经系统症状,经过间歇期之后可以再次发作,若是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或是能够充足睡眠,其偏头痛症状则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偏头痛在全球疾病中占据高发病率第三的位置,其致残率高居第六位,并且在我国的偏头痛患者中,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患者[4]。此外,偏头痛还可能导致脑白质病变等疾病,与抑郁、焦虑等病症并发。

近年来,受到生活方式和压力的等因素的影响,偏头痛患者的比例逐渐升高,如何有效缓解、控制偏头痛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的重点课题。从中医学角度来说,偏头痛患者最常见的为气血不畅,在临床上一般发病部位比较集中,且具有固定特点,患者发病期间会出现恶心等症状;患者疼痛症状减轻之后会伴有记忆减退和乏力等表现。目前,临床上治疗偏头痛的主要有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和中西结合治疗几种类别,但无论是哪一种治疗方式都无法根治。因此,在实际治疗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且中医内科治疗的效果更好,也更为长久。中医主要是根据患者偏头痛的主要原因,针对气血两虚、肝阳上亢、痰瘀阻络以及肝肾阴型等偏头痛类别,采取对症治疗的方式,且不良反应率较低,适合长期治疗[5]。

由临床观察结果可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有43例治疗显效,1例患者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患者有37例治疗显效,8例患者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5.19%。P=0.03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观察组共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共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P<0.05,差异显著。可见,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能够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并且能够避免患者在短期内复发,逐渐减少患者的发病次数,减少疾病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中,可积极推广使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崔静,崔琪.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3):140-141.

[2]彭祖春.偏头痛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01):1-2.

[3]朱瑞海.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方法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176-177.

[4]岳九江.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0):156-157.

[5]朱亚辉.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方法及相关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7):171.

论文作者:戴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戴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