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六环节”教学模式初探_合作学习论文

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六环节”教学模式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模式论文,合作学习论文,环节论文,自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六环节教学模式是指“读书找疑,乐于探索→互相质疑,善于探索→合作解疑,享受探索→汇报交流,展示探索→点拨引导,深化探索→品尝诵读,升华探索”。它是一种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易学、省时、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指导思想

(一)在现代社会,是否具有协作精神,能否与他人合作已经成为决定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多,几乎任何一项建设性的工作都需要许多人的通力合作。这种协作精神、合作的意识必须从小培养,课堂自然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主阵地。构建一种新型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堂结构,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维持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合作这种民主的、愉快的学习氛围里去自主探索,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六环节”教学模式正是基于以上两点而构建的一种新型的课堂结构,它以树立学生的协作精神为立足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为手段,培养自学能力和发展思维为目的,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地改革,深受学生欢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模式界说

(一)意义释要:“六环节”教学模式采用反馈互动的思路备课。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以往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为学生间、师生间的多向交流,使合作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达到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目的。合作的形式有以下三种:

A.组内成员的相互合作:各小组成员均按学习程度进行搭配,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成功合作的目的。

B.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扩大信息量,拓展合作的内涵,使小组之间的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竞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中蕴藏的巨大的学习潜力。

C.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师生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学习的一员,在学习过程中充当参谋和组织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二)模式结构:

三.模式操作的前期准备

(一)形成学习小组,培养教学助手。将学生按学习程度进行搭配组合,形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6人。有条件的话让学生围桌而坐,提供一个面对面的交流空间。然后由各组推选出一位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学当小组长,教师对小组长做专门培训,教给他们工作方法,组织讨论的要领,处理问题的技巧,让他们充当小组中的小教师,做老师教学的小助手。

(二)扫除心理障碍,敢于畅所欲言。防止优等生在与他人合作时出现以自我为中心,耻于下问等现象,引导他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高自己,发挥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敢于表达他们的见解,在虚心求教的同时也敢为人师。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开口说话,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三)训练合作技能,教会学生合作。在组织合作学习的初期,往往会出现混乱的局面,要么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要么盲从附和,不知补充或否定,使合作流于形式。这是学生缺乏合作意识的表现。训练时可布置一些有难度的迷语、思考题等让各组通过合作去解决,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学会补充否定,不主观不盲从,客观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勇敢地表明自己的见解。有分歧时,大家分析比较,最终达成共识,解决问题。另外,小组之间的合作与师生间合作的要领也要提前训练。

(四)激发竞争意识,营造学习气氛。在组织合作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始终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活跃之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好胜心理,抓住时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各种内容的学习竞赛。教师的评价也应面向全组,而不是面向个人,成绩是大家的,失误共同承担,小组内的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小组之间形成赶、帮、超的良好风气,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在民主愉快的氛围内自主探索。

四.模式的操作程序

(一)读书找疑,乐于探索。这是激发学生动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让各组学生轻声自读或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笔到,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这个疑是学生知识的断层,能力的缺陷和思维的空白,不是老师提出来的,而是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以个体的需要为出发点,与被动的接受相比,学生更乐于做这样的探索。

教师一方面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充分地读书,确保学生熟读课文,熟悉内容,这是质疑的前提。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各组,及时了解个体质疑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个别不会质疑的学生给予指点。

(二)互相质疑,善于探索。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把自己想探索的疑难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此时,由学生的个体探索转入小组的集体探索。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及老师的点拨下将五花八门的问题进行筛选,得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各小组齐头并进,节省了课堂上全班质疑,共同筛选所浪费的大量时间。

学生在探索中会遇到许多障碍,由于缺乏思维的广阔性,提出的问题比较单一;缺乏思维的条理性,问题就杂乱无章;缺乏思维的深刻性,问题就流于肤浅。教师要各小组对问题进行评估,筛选出重点问题。这些问题既要涉及文章内容的重点,又要涉及语言训练的重点,更要涉及写作方面的重点。各组筛选的问题,不可贪多,重点解决1—2个即可。这一环节使学生学会探索,善于探索,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合作解疑,享受探索。合作是教学过程的灵魂,也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各小组围绕筛选出的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每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互教互学,互补互促,许多问题不用老师讲,凭着小组集体的智慧得以解决,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愉快的合作中解决了问题,享受到了探索的乐趣,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进一步得到激发。

教师要深入各小组参与讨论,以倾听为主,只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拓展思维,将探索引向深入,切忌将主观意见强加给学生,影响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同时要起到桥梁作用,沟通各组的联系,传递各组好的学习方法,达到小组之间的互补互促。

(四)汇报交流,展示探索。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和概括性。让各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谈谈解决了什么问题,向全班同学展示探索的成果。小组可以推荐一名主讲人,集中大家的意见进行阐述,其他人补充;也可以一个人说一点,全体参与,形式不限。此时由小组探索转入全班范围的群体探索。各小组合作学习的信息高频率、广泛深入地相互传递,学生的思维不断地相互碰撞。如果几个组提出同样的问题,教师引导他们互相补充,并组织竞赛,将讨论推向高潮,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五)点拨引导,深化探索。经过组内成员合作,小组之间合作依然有些问题理解得不深入不准确,有些重点问题没有涉及到,这时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点拨引导,补充归纳,将学生的探索活动引向深入,使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六)品赏诵读,升华探索。学生通过愉快地合作,积极地探索,理解了内容,领悟了中心,感受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品味了语言的表达艺术。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做到入理、入情、入境,在读中加深理解,在读中升华探索。

五.操作中注意的问题

(一)此模式适用于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小学高年级学生。

(二)操作的前期准备尤为重要,是顺利开展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不可忽视。

(三)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是关键。教师应改变先知先觉的权威形象,揣摩学生的认识心理,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谅学生的学习困难,在教学活动中做一个组织者和参谋,让学生处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之中。

(四)此模式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进行变式,既可用于整篇文章的教学,又可用于某一段落的教学。

“六环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始终遵循“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原则,强调以合作为核心的各种积极情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优化了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高扬主体精神,强化训练意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

标签:;  ;  ;  ;  ;  

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六环节”教学模式初探_合作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