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市梁平区委党校,重庆 梁平 405200)
摘要:本文在重庆与竞争性和标杆性目标城市就构建金融中心竞争力比对、多维度分析重庆构建全国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区域竞争力水平的基础上,为重庆打造特色化、错位化发展的金融中心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重庆;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对策思考
一、明确发展定位,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一)明确区域定位。与北京、上海等全国性金融中心相比,重庆的综合经济实力、金融发展规模等没有明显优势。因此,重庆金融中心的定位应选择“区域性金融中心”,主要为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二)明确功能定位。据系列论文计量结果,重庆构建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水平高于成都和西安;与成都总体差距不大,代表金融发展的具体指标-金融规模和金融集聚略落后于成都。因此,重庆在构建金融中心时为避免相邻区域同质化竞争,须走特色化错位化发展之路。基于重庆在内陆开放特征和开放政策红利等方面具有较明显优势,因此应借鉴新加坡经验,以跨境金融结算为突破口,打造功能性金融中心并逐渐带动国内外金融总部集聚、增强资金融通和金融创新等功能。
二、强化金融结算功能,深化金融改革
(一)拓展金融结算服务范围。抓住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机遇,组建并运营好中新(重庆)互联互通基金,开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等先行先试点。探索并推进新加坡与重庆辖区股权交易市场的合作,促进新加坡金融机构在渝开展离岸在岸业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专注于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跨境人民币、贸易金融、航运金融等产品创新,推动一批特色金融结算中心、特色要素交易市场和特色金融机构集聚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离岸金融服务、供应链融资服务、国际贸易融资产品、跨境人民币融资、离在岸联动产品、保险和综合金融等多元化服务。创新试点金融结算中心和离岸结算中心的贯通,依托自贸区建设,以“6+1”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鼓励企业在重庆设立避税港型离岸加工贸易结算中心。支持金融机构与境外金融机构开展创新业务合作,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海外投资服务,增强外汇交易、国际结算能力。支持境外优秀金融机构入渝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业务。支持金融机构通过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跨境证券业务和境外期货代理业务等。
(二)提高金融结算服务能力。加快完善电子商务结算体系,依托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移动大数据平台等,加快金融数据中心建设,努力实现金融、国内外贸易、港口物流等数据联通。加快建设电子商务真实性认证体系,支持各类电子商务企业开展跨境支付结算业务。积极引进各类国内外总部机构建立资金集中式和账户集中式结算中心。
(三)加快涉外金融制度创新。继续适度放开外汇管制,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为金融结算创造更多业务空间。积极争取个人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以及离岸账户内交易货币自由兑换,推动人民币在个人交易中实现计价、流通和结算功能。坚持离岸金融创新,提高跨国经营高端需求,允许经营离岸业务的银行开展各类离岸金融服务创新。
三、强化金融交易功能,加快金融要素市场建设
(一)努力将重庆的优势交易平台上升为国家战略。培育全国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重点扶持重庆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和重庆纱线产品交易中心等成为全国性商品交易市场;高水平高规格构建全国保险资产登记交易平台;积极推出各类保单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建设债权投资计划产品等创新产品,吸引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保险机构入渝交易,激活区域保险存量资产流动性。
(二)壮大交易市场数量和规模。积极发展全国性或区域性交易市场;力争建立新型交易,如市场非常规能源交易中心、钻石毛坯交易中心和权益类资产交易中心等;探索全国统一的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和诉讼资产交易以及符合国际惯例的跨境(地矿)交易等。
(三)积极探索要素交易平台创新。允许重庆推进股权体制创新,推进商业模式和管理体制创新。稳步发展重庆上市路演中心,适时推出“长江上游地区指数”和“重庆指数”,加大要素交易产品创新力度。
四、强化资金融通功能,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一)扩大银行业机构规模。加快各区县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升级步伐,进一步推进银行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推动法人城市商业银行改制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支持地方银行做大做强,实现跨区域发展或上市发展。积极推动村镇银行建设,力争村镇银行遍布于各区县。加快民营银行建设,积极支持富民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三农”和“双创”群体的普惠金融业务,鼓励构建更多创新型和普惠型民营银行,激发重庆民营经济活力。
(二)推动证券期货业发展。大力发展证券、期货等直接融资,大幅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证券、期货公司在渝设立更多分支机构,促进主板、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等证券市场协同发展。优化本土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和补贴力度,积极发挥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对接全国新三板、培育上市资源的功能。还要以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为依托,拓宽企业债券发行渠道,积极打造辐射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涉外债券融资服务基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强化保险保障功能,构建全国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
(一)拓展保险服务范围。加强养老保险服务,支持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独生子女家庭保障计划等保险模式应用推广,适时开发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和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拓宽与基本医疗险挂钩的各类医疗疾病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和其他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等。健全意外保障服务体系,建立巨灾保险分担机制,加大商业性巨灾保险和巨灾再保险发展力度,加快打造巨灾保险基金和巨灾风险管理数据库,面向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推出农业巨灾、地震、洪水、干旱、牲畜重大疫情等巨灾风险保险产品,形成有区域影响力的巨灾保险保障服务高地。
(二)积极培育保险市场主体。吸引更多内外资保险公司在渝设立分支机构或总部,鼓励专业保险机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积极发展自保公司、互保组织等新型保险机构,着力构建多层次风险保障市场体系。
(三)构建全国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争取保险监管机构及保险法人机构将改革创新项目安排在我市先行先试。支持保险业全方位改革,鼓励保险机构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积极探索保险资金创新运用试点,探索通过产品分级、资产抵质押、股债结合等方式创新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结构;鼓励保险公司以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大额协议存款及设立区域性资产管理公司等方式参与重大基础设施、保障房、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社区养老、医疗机构等建设。
六、加强金融普惠功能,加快互联网金融创新
(一)加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促进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优势互补,鼓励大型银行加快对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建设,加强农行和邮储支持“三农”发展的力度。鼓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民营银行扎根基层,加快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基层网点建设步伐,为小微企业、“三农”和城镇居民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便利性的服务。整合重庆金融资源,建立金融控股公司,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系列化的金融服务。积极发展地方新兴金融机构体系,努力提高新兴金融机构融资服务水平。增强金融对科技、创新创业、绿色环保等领域的服务。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建设以高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金融产业群,将重庆建设成为科技金融的聚集地。大力发展创新创业金融服务,积极培育支持创新创业的股权投资机构,吸引国内外知名的证券基金公司、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创业(风投)公司等落户重庆。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推行“绿色信贷”,加大对环保产业和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推出环保金融创新服务和衍生产品。鼓励保险公司在管控风险前提下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为技术型企业、小微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发展提供支持。
(二)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及服务手段。积极引导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凭借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扩宽服务范围,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深度广度。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互联网金融服务综合平台和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加快推广移动金融、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在线保险产品、信用评价审核等金融业务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推进保险移动展业,提高特殊群体金融服务可得性。审慎发展网络借贷平台、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加快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和从业行为规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引导其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支持。
七、强化总部经济功能,打造规模化金融平台
(一)建设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金融机构总部集聚地。引进更多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在渝设立区域性总部、业务管理部等总部性机构,推进呼叫中心、资产管理中心、信用卡中心、数据备份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建设。争取更多的外资或中外合资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加强对本土企业的培育,推进市级法人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重庆银行和重庆农商行的优势,打造有竞争力的区域性银行。支持西南证券加快发展成为全国一流券商。支持安诚保险、中信大东方人寿等快速发展,形成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保险产品研发中心。
(二)提速建设金融核心平台。加快打造中央商务区金融核心平台,将其打造成重庆金融地标性区域,培育成为内外资金融机构入驻西部的首选之地。依托江北嘴―解放碑―弹子石核心商务区,以江北嘴区域为重点,引入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及各类金融机构,着力打造机构集聚规模优势显著、服务功能强大、生态环境优良的国内一流金融核心区域平台。鼓励整合金融资源,在江北嘴落户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并使其成为江北嘴的“超级金融航母”或“大型发动机”。加快完善金融核心区配套服务设施,高水平打造商务楼宇的信息服务、物联网设施、商务服务功能及休闲配套服务功能。搭建金融创新衍生品论坛以及虚拟交易测试平台,持续提升区域金融创新活力。
(三)强化金融中心配套建设。加快金融配套产业发展,促进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集聚,大力发展和引进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风险企业评级机构等中介组织。尽快出台相关规章制度,规范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内部运作机制,加强对信用中介机构的监督,明确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职能,促进金融中介行业健康发展。切实增强配套环境支持力,加快教育、医疗、文化、科研等配套建设,坚定不移走民生改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基础环境对金融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加快建立与金融产业集群配套的物流基地。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物流枢纽同步带动资金融通需求,增强金融中心辐射带动能力。全市要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强沿线地区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快“三基地三港区”等国家级物流园区平台建设,构建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综合性信息平台,建设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为支撑的物流通道网络。
参考文献
[1]孙铭言.我国科技金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7(02)
作者简介:杨帆(1987.01-),女,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论文作者:杨帆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重庆论文; 金融论文; 金融机构论文; 功能论文; 金融中心论文; 银行论文; 金融服务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