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工基础是一门电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它将理论和实践所结合,对于高职高专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工基础是接触专业的起点,对于培养专业素质以及今后其他课程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强化高职高专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教师需要就这一学科进行分析,应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以高职高专电工基础课程为主,分析这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职高专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体会
高职高专主要以培养技能性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高专在人才的培养上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电类专业是教学体系的构成部分之一,其中电工基础是这一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今后从事电力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学习有极大的作用,因此,这一学科教学的优化不可忽视。
一、高职高专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和实践存在脱节
电工基础课程的知识结合了理论和实践,日常的教学模式是先理论,后实验,进而完成实训教学。后期进行电工上岗证的考核,都需要应用到电工基础知识。但是这一时期的学习难度有所提升,前期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践应用时,能够完整记忆的几乎很少。再次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回顾既浪费时间,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对电工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
电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学生的操作能力有严格的要求。而且电工基础课程中也添加了实践知识。然而,关于这一课程的考核则对技能有所忽略,考核的方式较为单一,促使学生之间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而且在浅层次的考核方式下,教师对于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效果评价也并不客观。
(三)缺乏全面的岗位认知
在电工基础课程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知识的传播和教学任务的实行,对电类职业人才的实际要求讲解较少。所以学生对这一岗位的认识停留在浅层次,缺乏全面的认知。相关的学习内容和实际岗位的要求并没有实现良好的匹配,学生在实际应用时,难以灵活把握所学知识。因此,对于电工基础知识的教学,需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定位,制定科学的教学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升高职高专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策略
(一)优化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下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课堂中引入实验,在实验中结合课堂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能够边学边练,讲解与实验同时进行。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工具仪器,单靠讲解和图片认识,学生难以正确掌握各种电工仪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流程。比如说,电阻器、电容器,尽管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但是对于很少见到的学生来说,没有触及真实模型,原件的形态和构造很难把握和识别。因此,对于这些内容的讲解,需要转化到实验室,参照实物进行讲解,学生对照实物,可以全面了解电容器等器具的构造,从而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电工基础课程研究的是电路运行的基本规律,这之中涉及到很多重要的定理、基本概念以及定律等内容,若是采用单一的讲解方式,学生深感枯燥乏味,不易于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提高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比如用提问法、情景法、讨论法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方法引导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发展思维,能够在较短的课堂时间中理解各种定律和定理。此外,在电工基础课程中,还包含了各种计算知识,如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图像、文字、动态演示等元素结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繁杂的计算过程简单化,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效率。
(二)开展分层式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他们接受电工基础知识的程度也各不相同,针对这种情况,分层式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基础性较差的学生,起步点可以较低,为他们搭建适宜的学习平台,并在中间不断给予鼓励,让他们能够在电工基础的学习中找到自信。对于一些繁琐的理论知识或者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应用到的定理,降低讲解的程度,将重心放在实用理论知识和技巧的传授中。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潜移默化中对其进行转变,给予恰当的评价,让他们能够在阶段的学习中扎实掌握电工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基础性较好的学生,则需要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增加知识的深入,进一步提升他们在电力专业方面的能力。电工专业更加注重实践性,而且高职高专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减轻,而在实践操作上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入掌握这一门基础性课程。
(三)强化技能实验项目的培训
实验是电工基础学科的关键,它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且当下的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来实用电工岗位多样化的需求。在传统的电工基础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和实验项目的理论过程阐述较多,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这种情况限制了学生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因此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要增加探究式实验和项目创新性实验等方式,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深化电工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实验中提高电工基础水平。比如在教学变压器知识时,除了变压器的特性和运行原理知识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拆解小型发电机、制作电动机线圈等相关实验,加深知识理解的同时,提升操作能力和创造水平。
结语
电工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电类专业学生的必学基础性课程,不管是今后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还是岗位应用中,这一基础课程都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电工基础学科的教学至关重要。目前,这一学科的教学还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相脱节,对岗位的认识缺乏全面性,以及考核方式单一等缺陷。为了提高电工基础学科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转变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并且开展分层式教学模式,强化学生技能性实验项目的培养,提高学生对这一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洋. 高职高专《电工基础》课程改革建设与开发[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3):320-320.
[2] 唐全中. 高职高专电工电子学课程中探究式教学的实践[J]. 中国新通信, 2014(17):130-131.
[3] 覃海娜. 浅谈《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用[J]. 考试周刊, 2018(14):34-34.
论文作者:万彬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电工论文; 基础论文; 课程论文; 这一论文; 学生论文; 高职高专论文; 知识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