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理教学对直觉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直觉论文,试论论文,地理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直觉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直觉(直觉思维,intuition)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直觉与人的感知觉有密切联系,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便产生感觉。感觉信息一经通过感觉器官传达到脑,知觉也就随之而产生。直觉是通过人们的感知对事物进行各种观察、获得丰富表象积累后,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产生共鸣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豁然贯通的顿悟式的理解,这是认识上的一种飞跃。在思维科学中人类的直觉是人类直观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
直觉是科学研究、科学假说不可缺少的因素。直觉与科学发现的关系有一组调查数字说明:“百分之三十三的人说经常,百分之五十的人说偶尔,百分之十七的人说未得力于直觉”。直觉思维是形象思维的重要部分,某种程度上它与逻辑思维共同组成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直觉是发现的工具,逻辑是证明的工具”,“人类必须从直觉或想象开始,然后才能借助于自己的抽象能力来前进”。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有大量的未解之谜都是先提出假设,而许多假设的提出,来于对事物的直觉,然后进行科学的研究,所以重大科学发现都经历从科学事实—假说—理论的路子。例如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用30年时间观察行星的位置,获得大量资料,但他不擅长理论分析,他的助手开普勒对资料进行了分析,第一次假设太阳绕地球转,与观察资料不符;第二次假设火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也与观察不符;最后假设火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才得出正确的答案。根据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天王星的理论轨道与实际观察到的不符,于是有人猜测在天王星外还有其它的行星,进行计算与观察后,发现了海王星,又依同样的道理,发现了冥王星。
二、地理学科的特点
地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人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地理环境中,人们所有接触到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表象积累,借助于地图表现出来,所以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用特有的图形语言表达大量的、繁杂的地理信息,由于它具有极强的形象性、直观性、空间性与综合性,使之比语言文字更易于为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接受,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尤其读图的直觉更具特色,也更有意义。对图形直觉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家养病时,偶然看到世界地图,脑海中“灵光”一现——大西洋两岸的非洲与南美洲海岸轮廓好像可以拼连在一起,由此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使人类对地壳运动的认识发生了新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经常运用对图形的直觉来解决问题,如在电视节目《正大综艺》中,有这样一个内容: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世界各国迅速选出十个以风景画面所命名的国家,几秒之内不可能去一一对比,如果人们头脑中有这方面表象的积累,就能及时提取,靠直觉猜测,正确率就很高;再如,有了一定的读图知识后,就可以持一份地图凭借已有的地理知识,加之猜测、想象、分析,以直觉联想到所去的任何地方,而且图形的直观性语言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消除了文字的差异,而进行知识交流。图形的直觉在考古、修路、找矿、建筑、旅游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三、地理直觉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丰富地理表象的积累,为直觉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必须注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因为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会充分调动每一个感官,注视、搜寻、比较、分析着每一个细节,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观察有时被称为“思维的知觉”,是系统的较长久的知觉。由于直觉具有快速反应的特征,所以头脑中积累的表象越丰富,其反应速度越快准确性越高。在观察过程中,必须有非常稳定的有意注意来组织知觉,以免关键性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现象从学生的视野中溜掉。如到房山周口店进行地理、历史综合实习,即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方面感知,丰富其地理历史知识。为了加强学生有意识的表象积累,教师提前印制明确、清晰的提纲,并提前预习,使学生明确考察的目的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经过考察后懂得古代为何周口店会有猿人生活,知道了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与主要区别,惊叹坚硬的花岗岩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变成的圆“球”,也明白了麦苗与韭菜的区别,采集了大量的岩石标本等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了大量直觉猜测、判断,直觉能力有所提高;同时有更多的无意识表象储存于每个人的潜意识中,在需要时会变成显意识发挥作用。
地理课,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够进行实地考察,更多的还是来于课堂教学的直观教具。根据课文的需要,一般使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录象、电影、投影、VCD、幻灯片、电脑动画,指导学生看景观图片、采集实物标本、读挂图、插图,绘制板图板画以及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知觉,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
2.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图形直觉的培养,为直觉思维的发展提供条件
(1)注意地图基本功的培养,首先是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是地图特有的语言,必须学扎实,会实际应用,这是地理图形直觉培养的基础。
(2)教学中尽可能使地理图形形象化(包括语言的形象化及板图或投影的形象化);如意大利像靴子,山西像平行四边形,黄河像“S+几”字,长江为"V+W",气旋反气旋像水中的“漩涡”,海南像菠萝,陕西像蹲着的兵马俑等等,大量形象的比喻再经学生反复观察,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形象的概念,一经遇到类似的图形,学生立刻会进行直觉的猜测;但要说明,老师的说法只代表自己的观点,同学可以用自己的形象语言来比喻,这样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想象能力与独创精神。
(3)由于直觉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应不断进行读图方法的训练,应注重整体图象的认读学习。如初中对中国政区图的学习,中国大陆轮廓似一只雄鸡,为加深印象,要求学生将轮廓图贴在一个硬纸板上,沿大陆轮廓线剪下,使学生对中国大陆轮廓产生正确印象,如果任取大陆轮廓中一部分,学生也能根据直觉的整体性作出正确的判断。但对34个省级行政区,就要加强局部地图的学习,可以采取拼图比赛、填图、形象的比喻等强化训练,形成任一局部的整体性;同样如各洲、各国轮廓,及交错位置,世界各个岛屿形状的学习,不只要重视整体还要注重局部地图认读的培养,注重地图的分解与组合,单一与综合、局部与整体等识别能力。
此外还要注意地图中点线面结合的学习。如果有一定中国局部图象知识的积累,学生凭直觉立刻就会判断出长江中下游某区的示意图,然后他才会仔细的考虑:"W"可能为长江的一部分,A城市为武汉,铁路为京广线,BC分别为洞庭湖与鄱阳湖,进而用逻辑思维一步步进行验证,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4)利用地图教学培养学生直觉猜测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因为人类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仍有许多不解之谜,同时有些现在认为是正确的观点,将来证实未必如此,所以应允许学生猜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如: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大陆地壳的硅铝层在硅镁层上漂移像冰在水上漂移一样,你认为是否可能?如果你认为不可能,那么怎样“漂”会容易一些?(漂在熔岩上容易)
在南级发现了巨大的煤层,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呢?(地球原来躺着转,南极被太阳直射;后来小行星撞击才像现在这样、原来地球比现在热;南极长着茂密的森林)
任凭学生直觉想象与猜测,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要引导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要教育学生,猜测要有一定的依据,一种设想要经得起理论的推导;如果认为自己的猜测确定有道理,就要去寻找证据,科学的发现可能就在你的手中。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科学发现与创新的精神。
3.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为直觉思维的发展提供氛围
课堂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直觉猜测能力的培养,在高中阶段尤其困难,虽然学生有一定知识的储备,但他们已经“学会”了听讲与记忆,习惯了从课本上、教师讲课中获取知识、找答案,不习惯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即便得出结论,也会受思维定势影响、书本中已有的知识、没有自信心或是来于教师与学生的哪怕一点点反对或异议而立刻推翻,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见改变思维习惯、培养创新意识比知识的传播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
教学中利用小组讨论法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和鼓励,自我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用鼓励的、充满热情的语言,表达对学生观点的欣赏,给学生勇气和自信,同时利用一切合适的手段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具有很强可塑性的学生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
4.加强直觉思维的训练,突破思维定势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种思维定势,往往影响学生正确思维的发挥,同时说明直觉有时不一定正确。记得Y·贝拉有句不朽的名言:“使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我们不了解事情,而是那些我们自以为确切无疑而实际上恰恰不是那样的事情”。
在科学发现中,有许多是外行提出的,因为他们没有本学科已有知识形成的思维定势。在教学中,经常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提出“不可能或不现实”的设想,培养学生直觉思维与求异思维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创新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直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相对静止的始发性思维,它没有严格的步骤,可突破思维定势和常规,突破某些思维阶段,想象出最终结果,所以其结果并不一定可靠,必须靠逻辑手段去论证,所以要教育学生直觉思维必须与逻辑论证相结合,才能形成对事物全面的科学的认识。
总之,地理教学中直觉尤其是图形直觉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敢于创新的精神,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