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卡帕建筑作品中的美学思想论文_郭润滋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200234)

【摘 要】出生于威尼斯的卡洛·斯卡帕不仅是一位纯粹的建筑师更是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在他几十年的建筑生涯中主要从事建筑物的修复改造和较小规模建筑的装修工作,本文通过对卡洛·斯卡帕建筑作品中的设计特点和装饰手法来分析并阐释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从美在理念、美在形式和美在情感三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卡洛·斯卡帕;建筑作品;美学思想

【Abstract】Born in Venice, Carlo Scarpa is not only a pure architect is a pursuit of the perfect artist in his decades of architectural career mainly engaged in building renovation and smaller building renovation work,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ign and decoration of Carlo Skapatthew built in the works to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aesthetic thought, idea,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form of beauty in three aspects to discuss the emotion.

【Keywords】Carlo Scarpa;Architectural works; Aesthetic thought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8-0213-04

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卡洛?斯卡帕出生于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在他的建筑中渗透着这座浪漫城市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片断化的手法将建筑物的历史文脉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卡洛?斯卡帕而言建筑自身真正的美是揭开伪装面纱下的历史印记。下面我们从美在理念、美在形式和美在情感三个方面来阐释卡洛?斯卡帕建筑作品中的美学思想。

1.美在理念

柏拉图认为美是隐藏在表象事物背后的原型,是一种普遍的“共通感”,美是对事物原型的感性认知。美的东西之上有一种“奇妙无比的美”,“这种美首先是永恒的、不知生死、长消的;”美不是事物的表象,而是深藏在事物内部,每个人对美的认识不同,因此我们可以说建筑美学具有主观性,能被人们所感知。在卡洛?斯卡帕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理解的美是在不同的历史文脉和社会阶段下建筑物的原始面目。他用自己独特的手法——蒙太奇手法将建筑以片断化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他的作品以精雕细琢的细部处理而闻名,但如此绝妙的细节表现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在卖弄其娴熟而高超的工匠技艺。这是现代建筑美学者的人为划定,他们把这种建筑的形式语言与美学思想割裂开来,从而颠倒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飞速发展、心浮气躁的时代方便、高效、快捷已成为我们办事的口号,正是这样让我们忽略了“工匠精神”的品质灵魂也忽视了斯卡帕这类建筑师对文化的传承精神。

出生于威尼斯的卡洛?斯卡帕深受当地文化的影响。威尼斯是东西方思想和文化交流的枢纽堪称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在这座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等各种建筑风格争芳吐艳的水上都市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甚至是古罗马时代的历史性建筑,在同一个建筑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和不同风格的历史延续。正如卡洛?斯卡帕手下的断片建筑更是让人产生对历史文脉的回味和追溯。他在建筑上运用的蒙太奇手法不仅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尊重更体现了他在建筑界的独树一帜。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每一座建筑都承载了历史的回忆和韵味。路易?康对卡洛?斯卡帕的评价再恰当不过了:

In the work of Carlo Scarpa

“Beauty”

the first sense

Art

the first word

Then Wonder

Then the inner realization of “Form”

the sense of the wholeness of inseparable elements

Design consult Nature

to give presence to the elements.

A work of art makes manifest the wholeness of “Form”

the symphony of the elements.

In the elements

the joint inspires ornament, its celebration.

The detail is the adoration of Nature.

路易?康对卡洛?斯卡帕建筑的评价详尽而且深入,深刻体会到卡洛?斯卡帕建筑的深刻涵义。卡洛?斯卡帕认为建筑物改造的美学思想不是对建筑物表面的简单装饰和修复而是对历史建筑物以断片化的处理,保留了建筑物的原始状态让人们体会到建筑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脉和传承。

2.美在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他的“形式因”是指用物体的形式和原型来陈述事物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按照一种特殊的“原因”而存在,他的“四因学说”便是集大成的产物,其中的“形式因”是包括物体的形式和原形陈述本质的东西。在建筑中也是如此,卡洛?斯卡帕对节点的片断化处理使建筑的形式美油然而生。我们在游览一座成功的建筑作品时就像是欣赏一件优美的艺术品,在欣赏过程中,会从它的理念到形式到情感发生心理变化,每一阶段的变化总是耐人寻味。

早期卡洛?斯卡帕对赖特的建筑有着过度的迷恋,他和赖特一样认为建筑与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开始对整体和有机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他又是赖特的崇敬者与追随者,他的构成系统中明显展露出风格派的抽象艺术神韵。

我们所熟知的赖特为考夫曼家族设计的流水别墅可以看出粗旷的岩石和混凝土水平的悬挑在瀑布之上,给人一种动感和张力(图1) 。之后卡洛?斯卡帕又对赖特的建筑产生批判的思维,他认为建筑除了与自然有些暧昧的联系外还代表着时间和历史的印记。每一个有着历史积淀的建筑物背后都有着动人心弦的优美故事。而他对建筑的深沉的历史感的表达也是他在建筑史上的闪光点,这也正是他源于赖特而又高于赖特的成功之处。

图1

维罗纳古堡艺术博物馆(图2) 修复之前曾经是旧罗马帝国军事设施的场地。在卡洛?斯卡帕经手前的三十多年曾由建筑师弗拉迪进行设计修复,他的修复理念是将原始的建筑面貌进行有意识的掩盖,对其进行虚伪的装饰性改造。从1957到1964年12月卡洛?斯卡帕历时七年,对古堡从勘测到草图再到设计,每一个过程都小心翼翼的去思量。对古堡建筑从特殊中去寻找反思并按照自然的合目的性使古堡博物馆与维罗纳城产生更紧密的联系。首先他将原先掩盖的部分进行彻底的修复,既保留了建筑在时间上的历史演变,又传承了建筑在空间上与历史的对话,形成了一首完美的交响曲。例如在古堡的城墙上他特意保留了原始砖的材料与之相对比的新材料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而细细品味我们会忽略其差异,更多的是联想到几百年前的军事战争城堡被攻击时城墙上留下的枪眼炮眼(图3) 。进入古堡会看到一个长方形的建筑物的立体墙面,这面墙上非对称的哥特式窗户首先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这是卡洛?斯卡帕故意为之,他说:“我加上了水以及两个物件,并同时采用了一些垂直元素,这些目的都是为了要改变它非自然的对称感。哥德体系需要这样的非对称,尤其是威尼斯的哥德,他总是非对称的” 。

图2

在卡洛?斯卡帕的手下似乎形式和图像对他来说是信手拈来,在入口的山门精雕细琢的矩形线条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在这个墓园设计种大量的采用了5.5cm的设计模数,体现了他更为理性的建筑形式。这也是他受到路易?康思想的一方面。路易?康认为“节点是装饰的起源”这与卡洛?斯卡帕的思想不谋而合,卡洛?斯卡帕认为如果没有了装饰那建筑就会失去活力,他的装饰又与17世纪在欧洲兴起的巴洛克风格全然不同,巴洛克的复杂雕饰看久了会让人生厌而卡洛?斯卡帕的装饰给人一种秩序和活力的气息。

卡洛?斯卡帕的在建筑形式上的思考反映了他的美学思想,他认为建筑的形式并不一定是对称则美,虚伪的细节化处理只会让建筑增添繁琐的装饰性效果,而保留建筑历史的印记才会让人们觉得亲切。

3.美在情感

在这里需要对情感做一个解释,狭义的情感指的是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而广义的情感指的是包括人体感官的、机能的、内心的感受。卡洛?斯卡帕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在建筑上。斯卡帕的设计逻辑及美学观点常被评论者引用“破碎化”(fragmen-tation)这个字眼予以诠释。 这里所说的破碎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零碎残缺或是破损,而是通过历史文化的片断将建筑文化以片断的形式进行组合从而不会使建筑显得孤立,又与当地文化和历史相融相通。

图4

从1969年到1978年生命的终结,在这将近十年期间卡洛?斯卡帕一心研究布瑞恩墓园(图4) 的设计。正向人们所常说的慢工出细活,卡洛?斯卡帕就是这样耐心的草稿纸上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完善。如此的耐心表明了斯卡帕对墓园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史由心而生的,他饱含了对墓主人的尊敬和对建筑的钟情。这个墓园的设计正是他对断片建筑风格最好的诠释,入口游廊东墙上的双环洞口最为游人们所熟记,这是一个边缘嵌有深蓝和粉色的彩色马赛克,其实这个双环并不陌生,在博洛尼亚卡维纳艺术品商店(图5) 也有类似的形式元素,这个双环蕴意着生命的起源。卡洛?斯卡帕将自己内心对墓园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建筑中,这种情感不是简单的感官和生命感受而是心灵和精神的感受。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伊东丰雄的White U(图6) ,今年正是White U建成四十周年,这座建筑鲜为人知,因为在建成二十一年被拆除,这是一幢充满思念的住宅,是为其病逝丈夫的妹妹和女儿设计的住宅。伊东丰雄放弃轴线和方盒子的束缚,采用曲线的构图形式并随着光和空气的流动形成了这个环形空间,与藤本壮介的House NA相比这是一个封闭的内向型的极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这个环形的怀抱里使人的内心达到潜意识的片刻的永恒。White U和布瑞恩墓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建筑的演绎回到了最单纯而原始的状态,将人从原本的社会属性拉回到最原始的本我状态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图6

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本源,美是“数的和谐”理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美也是数的和谐。并提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不知是在卡洛?斯卡帕在布瑞恩墓园中的双环设计是否由此而得到的设计来源。进入墓园给我们的感受并不是伤感和哀思而是对生命的希冀和向往。这种感受正是卡洛?斯卡帕运用自己的建筑语言向我们表达他内心的情感。透过这个双环可以看到夫妻墓地就像孩子一双睁大的眼睛好奇心促使他向前张望一般。

4.结语

建筑中的细部都“可以完全自立,同时不可思议地在整体上构成协调关系” 在卡洛?斯卡帕建筑事业的十几年里进行的大部分是改造和小型建筑设计,他对于细部的把控信手拈来,对这些小规模建筑空间的深刻理解和创造以及美学思想的阐释对近现代建筑史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在斯卡帕的作品中对建筑物历史的保护和还原都是对建筑物情感的填充,他好像是在讲故事一般用片断化的建筑语言将历史与文脉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让我们游弋在历史与现代的时空中。尤其是对维罗纳古堡艺术博物馆的改造通过独特的建筑手法以及对理念、形式和情感的表达充分阐明了建筑的历史层次,使建筑达到了历史与现代、新与旧的共生。

参考文献

[1] Carlo Scarpa.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Heinz Callery, 1974.

[2]卢永毅,《意大利建筑师卡洛?斯卡帕》J 世界建筑,02/1998,p78.

[3]http://www.imagewa.com/Photo/300/67706.html.

[4]http://news.youth.cn/gj/201511/t20151121_7334283.htm

[5]http://n4-q.mafengwo.net/s6/M00/12/F5/wKgB4lNND4CAZDPVACM9TOaaZgo02.jpeg.

[6]褚瑞基.《卡罗?史卡帕:空间中流动的诗性》[M].田园城市出版社,2014年09月第二版.p20.

[7] http://www.archdaily.cn/cn/768692/ju-jiao-qia-luo-star-si-qia-pa/556dbd75e58ece9566000166-spotlight-carlo-scarpa-photo

[8] http://www.archdaily.cn/cn/768692/ju-jiao-qia-luo-star-si-qia-pa

[9] http://designer.pchouse.com.cn/case/8491_2.html#guide.

[10]安藤忠雄著.白林译.安藤忠雄论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01月第一版.p199.

论文作者:郭润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  ;  ;  ;  ;  ;  ;  ;  

卡洛·斯卡帕建筑作品中的美学思想论文_郭润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