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应用于普外急腹症患者中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104例,采取数字随机分组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分别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相关指标观察,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92%(1/52)与对照组15.38%(8/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应用于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中,可缩短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有助于术后并发症的控制,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急腹症;治疗效果
作为普外科常见疾病类型,急腹症包括较多疾病类型,如急性肠梗阻、急性肠道感染、急性胰腺炎以及急性阑尾炎等,由于发病较为突然,患者生理不适感明显,表现为急性疼痛症状,需及时救治,避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临床治疗中,传统方法以开腹手术方式为主,尽管可帮助缓解患者症状,但该种手术方式风险较高,术中出血量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对此考虑引入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本次研究将对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应用于普外急腹症患者中取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普外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104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24-68岁,平均(43.5±4.8)岁,疾病类型:肠梗阻、胃肠穿孔、阑尾炎分别为25例、17例、1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25-67岁,平均(42.8±4.9)岁,疾病类型:肠梗阻、胃肠穿孔、阑尾炎分别为26例、15例、11例。入选标准:①影像学检查均确诊疾病类型;②所有患者无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且无其他手术禁忌症;③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与疾病类型等组间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做比较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
入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法,施治要点在于全身麻醉后,取腹部正中位置做切口,逐层分离腹壁组织,明确病灶部位,做病灶切除、腔内积液处理,最后缝合处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术中操作于腹部脐下位置做弧形切口,长度约10mm,做人工气腹构建,保持12-15mmHg腹压,置入腹腔镜探查,明确病灶位置,做切除处理,吸取腹腔内积液后,将人工气腹消除,做切口缝合与抗感染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观察,如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等。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是否出现伤口延迟愈合、腹腔出血以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情况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结果均通过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手术相关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 ±s)形式描述,经过t检验组间数据结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由数(n)或率(%)形式描述,组间数据结果对比经过 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观察对比
手术相关指标观察,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 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观察对比( ±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观察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观察,出现1例腹腔感染、1例伤口延迟愈合,发生率1.92%(1/52),对照组4例伤口延迟愈合、2例腹腔感染、2例腹腔出血,发生率15.38%(8/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腹症在医院普外科中极为常见,有病情复杂、病情发展速度快特点,如急性肠梗阻、急性肠道感染、急性胰腺炎以及急性阑尾炎等,若未及时控制治疗,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威胁。特别部分患者即使在明确疼痛部位情况下,做常规呼吸频率、心率与血压以及其他辅助检查,仍无法准确诊断[1]。在此背景下,考虑在诊疗救治过程中引入腹腔镜技术,其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而从手术过程看,急腹症患者临床手术治疗中,有传统开腹、腹腔镜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其中传统开腹方式下对帮助患者切除病灶、缓解临床症状有一定作用,但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2]。相比之下,腹腔镜手术方法的运用,实施的要点在于构建人工气腹、开通手术通道、光学影像、腹腔镜手术治疗,有创伤小、瘢痕小、术后恢复快等多种优势,整个手术操作中,利用腹腔镜探查,仅需做进镜方向的适当调整,便能对腹腔内脏器状况由多角度探查,发现病灶后,做1-2穿孔,在此基础上完成手术操作,达到切除病灶的目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较低[3]。本次研究结果中,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92%(1/52)与对照组15.38%(8/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均能反映出腹腔镜手术治疗下,取得的治疗效果明显。
综上,腹腔镜手术治疗应用于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中,可缩短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有助于术后并发症的控制,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欧梦川,杨显金,王崇树.腹腔镜在急腹症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23(03):378-382.
[2]张寰,史继荣.腹腔镜技术用于老年急腹症诊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05):505-509.
[3]胡斌,邓剑,赵叶平,等.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01):85-87.
论文作者:单树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急腹症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并发症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