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BIM技术是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该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详尽表达。BIM技术并结合RFID技术,可以及时发现预制装配式建筑在运营维护阶段的各种问题,不仅可以保证高效的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护了建筑在使用阶段的安全,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BIM技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运用
1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1.1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施工质量,促进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提升,必须保证各个预制构件之间能够有效链接。在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预制构件,可以采用螺栓进行有效链接,这样有利于提高预制构件的连接精度。与此同时,在进行预制构件安装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在下层板预留插筋,然后再伸入内墙预制预留板螺栓孔。在预制构件安装环节,首先需要将水泥浆液灌入螺栓孔中,然后再采用螺栓进行固定链接,这样才能够将剪力墙与其他构件进行有效连接,使其能够形成有效整体。除此以外,在预制构件施工中,在整体结构的中心位置需要设置剪力墙连接螺栓,为后续施工提供便利,提高剪力墙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2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①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是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用技术,在预制叠合板安装过程中,应该将预制叠合板与作业层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0cm以上,结合施工要求确定叠合板的安装方向,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叠合板的安装方向进行调整,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偏差问题。在预制吊板安装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对叠合板造成损坏或者材料浪费,应该对叠合板加强保护,保证其安装质量。②合理选择预制吊板安装施工方式,具体而言,可以采用模数化吊装方式,保证吊装紧密度。③在进行叠合板安装施工过程中,在叠合板底部位置应该设置临时支架,从而起到稳固作用,当吊装施工完成后,即可拆除临时支架。④在进行双层结构安装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综合考虑工程实际情况设置双层支架。当上一层叠合楼板结构安装完成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然后进行淋水养护,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当混凝土强度达到75%左右,即可拆除下一层支架,保证施工质量。
2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2.1在施工模拟中的运用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前,可以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以便及时发现建筑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此,还要运用BIM技术进行BIM模型的构建,并对相关构件的具体参数进行技术处理,以便对现有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合理模拟。比如,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吊装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吊装方案进行施工模拟。运用BIM技术,可以利用准确、生动的施工模拟动画进行施工工艺流程的表达,并在模拟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制定改进方案,从而为后续吊装施工提供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塔吊旋转半径范围、运输路线规划等多种因素,需确保各因素能够与其他施工环节相互联系,以确保构件装配质量。而运用BIM技术进行场地模型的构建,并对施工计划与实际现场施工信息进行分析,则能完成吊装路线的合理规划,同时确认塔吊旋转半径范围,进而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际模拟施工过程时,可以使用NAVISWORKS2015软件,并结合建筑结构模型、场地模型和施工计划,得到具有时间属性的施工模拟动画,以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对施工工序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并掌握各种施工细节。采取该种方法对标准层各预制构件和施工环节进行模拟,则能找到施工方案存在的缺陷,并对现有方案进行改进。
2.2在构件制造中的运用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构件生产管理。运用BIM技术,可以利用其中心数据库存放工程建造生命周期数据,并实现构件编码设定。在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还要从中心数据库完成构件相关数据的读取,以获得构件生产的基本信息。同时,运用BIM技术也能将构件生产的质量检测信息和生产过程信息等信息记录下来,并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为施工人员提供这些数据。结合构件的重量和安装位置等具体信息,施工人员则能更好的施工。在实际生产中,为运用BIM技术完成构件信息的采集和追踪,还要在各构件中完成RFID芯片安装,并确保芯片与构件有相同的编码,然后利用读写设备完成构件信息的采集和传输。结合这些信息,则能将不同种类和规格的预制构件准确配送至施工现场,从而使施工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2.3在现场施工中的运用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也可以运用BIM技术的可视化特点确保施工准确性。在预制装配结构施工过程中,有着较高的节点连接要求,构件容易因个别小位移的存在而出现无法定位施工的情况。运用BIM技术对施工节点进行放大展示,则能准确实现节点连接。
在材料管理方面,也可以运用BIM技术实现科学管理。一方面,利用该技术完成施工现场场地分析,并制定事前计划,则能完成构件采购量上限的准确设定。而结合现场实际需求,则能完成不同施工阶段预制构件需求量的快速测算,并做好材料准备工作,以免出现材料二次搬运和构件进场过多等问题。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需要修改施工进度,也可以运用BIM技术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察看,并对材料进场计划进行及时调整,以确保各区域构件需求量得到精确控制。在事后,也可以运用BIM技术完成构件与建材等耗材的盘点,并对计划用量与实际用量的差异进行分析,以便在后续施工中采取管理措施进行材料浪费点的管控。
此外,运用BIM技术还能利用预制构件模型和现浇结构模型实现碰撞检测,从而确定构件定位对现浇结构施工的影响。结合检测结果,施工人员可以在施工前完成模板固定方式的调整,也可以完成构件的深化修改,从而在顺利施工同时,减少模板损耗。例如,针对预埋管线与板筋间的碰撞,就可以通过模拟施工过程提前完成走向布置,以达成减少管线材料损耗的目的。而在与之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过程中,常常需要利用斜撑对构件进行固定,同时完成构件安装角度的调整,以免楼板钢筋与脚手架和模板等位置与斜撑及预埋件发生碰撞,因此能够为施工顺利进行提供指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业化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构建绿色环保型社会的关键。采用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方式,有利于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材料损耗,使得建筑工程施工能够形成流水化施工方式。在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施工理念,优化施工工艺,加强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控制,使得建筑工程施工能够朝向标准化、工厂化方向发展,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年河.预制装配式住宅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4).
[2]邵峰.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江西建材.2017(17).
[3]李迎迎,刘子赓,李娟.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及质量验收研究[J].住宅产业.2017(05).
论文作者:薛杨,高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构件论文; 叠合论文; 过程中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