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评价手段保障高校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质量论文,手段论文,评价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02)04-0050-04
一、如何认识教学与教学质量管理活动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是一种涉及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及其内外环境的系统化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方法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思想方法的形成,建立在对高校教学、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管理若干新的认识基础之上。
关于高校教学、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管理问题,人们已经获得了如下认识:
1.高校是为社会和公众利益服务的公共机构,而不是少数群体或阶层独享的特权。使所有能够从教育中受益的人最大限度地受益,是公共高等教育机构的使命和管理的重要目标。
2.所谓高校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利益关系人”(soakholders)对学校人才培养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期望[1]。从本质上说,“教学质量”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而是一个与主体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动态的概念。这一概念所反映的,实际上是社会对高校教学价值的期望。
3.高校教学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活动。在专业领域,专家的判断是关键性的。高校教师在其教学事务中应当而且事实上享有相当广泛的自主权。
4.高校是一个多种亚文化并存的场所[2]。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同样的目标,不同的组织成员往往也有不同的理解。换句话说,高校作为组织,事实上缺乏一致的目标。高校的组织目标难以有效地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
5.教师面对的是丰富、具体的,而且往往是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教无定法”。有效的教学不仅随个人风格而变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随学科、学术水平和学生个体而变化[3]。因此,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情景的正确的教学程序和方法。
6.高校教师的工作动机源于内在激励。实践表明,来自外部的压力,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很难对教师的工作绩效产生实质性影响,甚至有碍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4]。
7.教学质量是一个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关的概念。学校的教学质量活动是一个与学校所有成员有关的活动。
8.高校教学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形成机制相当复杂。由于高校教学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复杂性,大学至今还不能准确地评价本科教育的效果及大学对学生的影响[5]。在导致教学质量形成的所有教学过程环节上,人们无法事先在绝对的意义上确定有关决策的合理性,因而无法通过唯一“正确的”程序和规范,确保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活动相互支持并取得预期结果。
9.由于教学效果的迟效性,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高校的教学质量也不能在高等教育系统内获得充分合理的证明。
由此可见,学校管理层在按照组织目标整合次级组织及组织个体成员的行为方面,作用是有限的;试图通过“正确的”程序和方法等技术手段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教学质量不能在高校组织内通过自上而下的管理控制获得。因此,学校追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是一个组织从已知到新知的探索过程;一个组织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学习过程;一个学校及其成员通过对其专业性活动的批评性反思,寻求更有效地从事专业化教学实践的发现过程;是学校及其成员致力于不断改进教学活动效果、努力提高教学活动价值的过程。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证明已经取得的“质量”,而在于持续不断地改进其教学专业活动的效果,满足高等教育的利益关系人对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期望。高校的教学质量活动,是学校努力追求进步的过程,这一过程没有终点。
二、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思想方法的基本内容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思想方法,即高校教学质量保障。这一方法论的要点如下:
第一,教学质量是高校履行其教学职责绩效的度量;
第二,高校的教学质量活动是一个通过组织学习提高高校履行其教学职责的能力的过程;
第三,事实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与质量进步的基本依据;
第四,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手段。
以上述管理方法论原则为基础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思想方法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1.教学质量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及其结果满足高等教育利益关系人需要程度的度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需要用学校培养的人才满足国家、社会、公众和求学者个人需要的情况去衡量。
2.管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组织责任,是学校组织管理独立的职能。
3.教学质量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改进的可能性;高校的教学质量活动,是学校及其成员通过学习,持续不断地改进教学专业活动实践效能的探索过程;普遍可接受的质量标准是质量管理的起点而非终点。
4.学生是学校教学质量活动关注的核心,是学校教学活动主动的参与者,对教学质量进步承担特殊的责任。
5.课程教学质量活动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6.教学质量活动是一项系统性、结构化的工作,与组织每一位成员、每一项工作有关;学校的质量进步依赖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7.教师在高校教学质量活动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只有通过教师积极主动的努力,教学质量的提高才真正有可能发生。
8.教职工是学校质量活动最宝贵的资源;学校各级组织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改善组织管理机制,为组织所有成员追求质量进步提供动力、机会和条件等体制性支持。
9.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教学活动过程质量持续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10.学校的教学质量活动要“靠数据管理”,“用事实说话”。与教学活动有关的“数据”和“事实”,是学校教学质量活动的基础性资源。
11.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是评价。
12.来自外部的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体制性关注和支持,是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进步的必要条件。
13.高校的教学质量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内外合作的集体学习过程。所有与高校教学有关的人和组织都应该而且必须学会学习与合作。
14.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思想方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让我们做得更好”。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活动的基本信念是,现有关于良好或有效教学的标准,是高校人才培养活动必须满足的最低要求,存在着继续改进的可能性。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思想方法关于高校教学质量活动的基本设想是,通过学校的组织管理体制和各种质量活动,不断强化上述信念,将其转化为组织及其所有成员信奉的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转化为组织及其全体成员自觉的行动,促使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得以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传统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思想方法,把按照特定的要求实现预定的组织目标看作是“成功”的标志;而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思想方法中,有效地实现预定的组织目标,只是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对学校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组织目标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而是组织在追求实现教学价值的过程中,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如何更有效地履行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职责,为满足国家、社会、公众和求学者的需要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作为组织行为的高校教学质量活动的重点,是为教职工和学生改进教与学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助,鼓励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为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努力,而不是提供程序、标准等技术性操作规范。在这一意义上,学校为提高其教学质量所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是为组织成员提高教育质量的努力提供动力、机会和条件,创造一个以鼓励质量进步为导向的政策、体制和文化环境。
三、评价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思想方法的提出,是以教学质量管理成绩卓著的高校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的[6]。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思想方法中,评价作为一种质量管理工具,发挥着组织控制、政策工具、组织职能和组织学习工具的功能。这些功能结合在一起,构成了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持续影响着学校教与学的质量。
(一)作为组织控制手段的评价
在高等教育领域,评价已经成为一种精致、复杂的组织控制工具,并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事实上,许多国家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就是依靠对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输入和输出评估,实现对高校行为的控制。
在高校管理实践中,作为控制手段的评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传统上、建立在组织权威基础上的检查活动得到改善。但经验表明,试图通过总结性评价改善高校学术成员工作绩效的努力是不成功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在高等教育领域,评价作为组织控制工具的不恰当的使用,有可能造成背离评价目的的结果。因此,在各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实践中,评价作为一种管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更多地通过发挥其形成性功能,为有关部门和个人提供改进专业活动效果的信息,作为帮助组织及其成员实现自我调节的手段。
(二)作为政策工具的评价
评价在高校组织管理中的另一种重要作用,是作为政策工具。当评价结果与资源分配或人事决策联系起来的时候,评价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学校通过评价什么、谁来评价、以什么为标准评价、如何运用评价结果等重要评价要素的选择,向有关机构和个人发出明确信息,影响组织及其成员的认识和行动选择。借助于评价,组织可以推行改革,决定预算、改变学校的发展方向,促使组织向预设的方向发展。在各种不同的教学质量保障案例中,评价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政策工具的作用。
(三)作为管理职能的评价
从制度层面来看,尽管不同高校具体评价活动的目的、性质、结构和功能不同,但从整体上看,评价事实上是作为一种组织职能存在的,并且已经在不同程度上体制化了。对组织成员来说,评价不再是管理层不可预见的随机性活动,也不仅仅是外在于组织或个人的控制手段,而是组织为保持健全发展所必须履行的职责。尽管组织控制仍然可以通过评价实施,但在各种教学质量管理案例中,评价更多地被用于帮助组织了解自身的质量地位和优缺点,帮助组织及其成员不断提高决策水平,持续改善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效果。
(四)作为学习工具的评价
评价作为学习的工具,既在组织层次上,同时也在个体活动中发挥作用。高校通过评价手段经常性、系统化的运用,对自己的目标、环境、资源、运行状况和绩效水平进行自我研究,获得关于自身及其与环境关系的信息,并将研究发现与决策和规划联系起来,用于改进自己的工作。这增强了组织的思维和行动能力,使其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促使其教学活动更好地满足国家、社会、公众和求学者的需要。对于作为组织成员的个人来说,评价也是一种学习的工具。通过批评性的自我评价、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建设性地对待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管理者评价等外部评价,教师获得关于组织要求、自身能力、外部期望以及自己专业活动的实际效果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教师明确组织目标和自己专业活动的目标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组织、同事、学生乃至社会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身的优长和不足,为教师改进自己专业活动的努力提供有价值的支持。
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活动中,正是借助于评价工具进行的学习活动,组织及其成员有目的地采集有关人才培养活动的各种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解释和有效利用,改进学校各种专业活动的效果,从整体上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四、教学质量思想方法的形成及其意义
与传统的高校教学质量思想方法相比,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思想方法力图在管理哲学上实现下述转变:
1.从把“质量”作为教学管理的内容到把“质量”提升为组织管理的职能。
2.从自我说明质量到用事实展示质量。
3.从封闭性质量管理到开放性质量管理。
4.从满足国家或学术发展需要到满足更加多样化的社会需要。
5.从以输入质量和(或)输出质量控制为主到以活动过程的改进为主。
6.从以满足既定标准为中心管理质量到追求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7.从官僚、权威控制到引导、激励、帮助组织成员自觉为实现高校教学的价值而努力。
8.从分散的、个体化的管理到集体负责的、系统化的、合作型的管理。
9.从把评价作为控制的手段到把评价作为组织学习的主要工具。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思想方法所倡导的,是一种以进步和发展为价值导向的新的质量管理哲学。它把高校的教学质量活动看作是一个不断发现并力求增进高等教育价值的实践过程,鼓励通过系统地、经常性地运用评价手段进行学习,寻求为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争取更大的回报。在既定的组织环境中,高校的质量教学保障系统是一个社会控制系统,它通过评价实施组织控制,避免教学活动过度偏离社会预设的方向。
从文化学角度看,在精神层面,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思想方法致力于将组织对质量的追求,转化为高校所有成员的基本价值信念;在制度层面,它尊重组织成员尤其是学术人员的工作自主权,激励进步和创新活动,旨在为组织和人的精神追求提供动力和条件。通过精神和制度因素的强化,在行为层面,它鼓励和帮助组织及其成员提高教学质量的个体和组织行为。
从管理学角度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思想方法把高校的教学质量活动解释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开放性的组织学习活动。这一观点的确立,可以说全面更新了传统教学质量管理思想方法关于高校教学质量及其管理活动的认识,为人们寻求持续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