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构建趣味性课堂教学方式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在现代教育中,运用趣味性课堂,促使师生之间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初中化学学习基本为基础性知识学习,初中学生首次接触化学,在这一时期营造趣味性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同时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思考力都能得到提升。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实验;应用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化学作为初中一门基础性学科,逐渐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仍在沿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还制约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此,很有必要将趣味化学实验教学引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中逐渐加深对于化学知识的认知,并运用化学知识指导实验,通过不断探索,逐渐构建学生严谨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兴趣,有益于学生更加深入地开展化学知识学习。
1初中化学实验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思想落后
大多教师认为化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不应出现一点儿娱乐情况。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一丝不苟,十分严肃。这些教师认为化学实验要以严谨的态度去对待,不能出现丝毫的松懈,他们过于注重化学实验的准确性,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
1.2 实验内容枯燥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秉持着严谨教学的思想,认真严肃地对待化学实验。教师落后的思想导致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没有变通,仍然陈旧,内容枯燥;或有一些教师接受了趣味化学实验的思想,但由于没有经验,只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摸索学习,反而不利于实验教学的进行。
1.3 学生参与度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直是教师讲,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不活跃,无法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落后的思想,陈旧的教学模式,枯燥的学习内容,都无法与现代的学生达到共鸣,这就引起了学生在实验课堂中参与度低的现象。
2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阶段,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并且学生对于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趣味实验教学能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能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习到知识,并主动探索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方法较为枯燥,学生普遍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被动学习,而趣味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的多样性,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新课程教学中趣味实验教学更能吸引学生,并且经过实践证明,趣味实验教学的应用效果显著。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学习,学生能了解事物存在的意义和科学性,并将化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让学生动手实验,并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当化学实验成功后,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实验失败后,学生则会主动研究其原因。主动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由此可见,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3.1 课前导入趣味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是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学习的教育阶段。初中生对于新鲜的事物都有好奇心与探索欲,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利用趣味实验导入课堂,用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在讲“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演示一个实验。在一个玻璃茶杯中,放入大半杯清水,使水的深度比鸡蛋的高度高几厘米,把一个完好的新鲜鸡蛋放入水中,这时鸡蛋逐渐沉入水底。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体积约为清水的1/5),同时往茶杯里滴入一滴洗涤剂,并将溶液搅拌均匀.不久可见,蛋壳表面出现气泡,气泡由小变大,由少变多。过一会儿,鸡蛋便缓缓上升,并且上下浮沉或不断翻转,犹如“跳舞”一般,妙趣横生。通过这样的化学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为什么的疑问,并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主动探索其中的奥秘,为接下来老师讲解有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打下良好的课堂基础。
3.2 创新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趣味实验教学的应用,其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化学学习中.这样,教师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化学现象进行思考。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二氧化碳和碱的反应实验。首先,让学生准备两个矿泉水瓶,收集二氧化碳,然后分别导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上瓶盖,晃动矿泉水瓶,再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澄清石灰水变得浑浊,水瓶有些扁.这时第二组学生的矿泉水瓶完全变扁,并且带有声响.接下来,吸取盐酸,将盐酸注入第二组学生的瓶中,这时发现水瓶变回原形.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能反应.这样通过实验加以说明,相对于直接将答案告诉给学生,效果更为明显,同时展现了教学的趣味性。
3.3 课外实验教学延伸
趣味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应用在课堂中,也可以应用在课外生活中,并且通过生活中的实验,能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效果。课外趣味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将课堂中的实验布置到家庭作业中,让学生在家庭中完成实验,得出结论,深化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教师可以取一瓶底部留有硝酸钾晶体的硝酸钾溶液,分别取出20mL溶液,导入烧杯中,然后在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用玻璃棒搅拌,再让学生观察固体是否溶解,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学生发现固体没有溶解,进而得出固体溶解是有限度的。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学生家中没有相关实验药品,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溶解白糖入手,观察得出饱和溶液的概念.这样,通过课外实验,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的教学与实验密不可分。将趣味性化学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对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而这仍需要学校与广大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索创新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同时,促进我国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仕财.初中化学实验课堂趣味实验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下),2017,(12) .
[2]陈明霞.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实验的应用探析[J].才智,2016(08).
论文作者:易昌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趣味论文; 化学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初中化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