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论文_宋国斌

浅谈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论文_宋国斌

(四川省南部中学 南部 637300)

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语文又具有丰富的思想性、生动的情境性、广阔的开放性,最能把学生引入五彩的生活世界、独特的心灵世界。而生活本身就是“大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走向生活,并以生活为发散点,拓展文本,给学生创设一个张扬个性、享受生活乐趣的空间。语文教学融入到真实的生活中,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生活,要让学生感受生活,参与生活,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语文、运用语文,把生活经验理论化,把语文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实施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呢?

一、设计生活化新课导入,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来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让语文课程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了解语文,然后再进入语文探究活动。在语文教学中要进行生活化的导入,就需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来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以《风筝》的阅读教学为例,该文是要让学生了解鲁迅小时候不让小兄弟放风筝并进行粗暴干预的过程,以及成人后鲁迅先生明白了游戏之于儿童的重要意义之后的自我反省,其间包含了浓浓的兄弟之情。而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在阅读中能把握主要事件,但对文中所表现的情感理解不到位。为此,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生活中兄弟姐妹(堂兄妹、表兄妹等)之间的一些冲突说起,然后提出问题:“‘我’在童年时是如何对待兄弟放风筝这件事的? 成年后又是如何想的?”由这两个基本问题引导学生将鲁迅前后的思想变化进行对比,从而体会其中的情感变化。

二、将生活引入教学,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

细心观察教材我们会发现: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直接来自于生活,有的课文内容还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事物,只是他们常常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如能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就能帮助他们迅速把握课文,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比如在第四册教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时,正值荔枝上市之时,我先布置学生星期天去水果摊调查,了解荔枝的产地,并实地观察荔枝的外形、颜色,并把观察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在上课的时候,我特地买了几斤鲜荔枝,还特意准备了几颗干荔枝。鲜荔枝班上每个同学发一颗,先触摸其外壳,仔细观察其颜色、形状,然后再剥开壳,观察果肉的颜色,品尝果肉的味道。还提醒他们,不要忽略壳内的花纹和紧贴壳壁的薄膜。又请几个同学剥开干荔枝,让大家观察、比较、品尝,了解二者的区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引导他们自读课文,由于有了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们很快地理解了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中心,还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用学生生活教学,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直接来自于生活,有的课文内容还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事物,只是他们常常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在教学时,我们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来教学语文,可以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就能帮助他们迅速把握课文,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比如,在教学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时,正值荔枝上市之时,我先布置学生星期天进城去水果摊调查,了解荔枝的产地,并实地观察荔枝的外形、颜色,并把观察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在上课的时候,我特地买了几斤鲜荔枝,还特意准备了几颗干荔枝。鲜荔枝班上每个同学发一颗,先触摸其外壳,仔细观察其颜色、形状,然后再剥开壳,观察果肉的颜色,品尝果肉的味道。还提醒他们,不要忽略壳内的花纹和紧贴壳壁的薄膜。又请几个同学剥开干荔枝,让大家观察、比较、品尝,了解二者的区别。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引导他们自读课文,由于有了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们很快地理解了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中心,还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设想,不仅增加了荔枝水果的知识,更在生活中提升了语文学习素养。

四、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突破课堂时空,化静态的接受为动态的、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给学生学习时空上的自由,让他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进行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果说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为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天然的布景,那么,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是沟通课堂内外的纽带。

例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后,我就设计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课后实践练习,组织学生利用星期天对南部县城开展环保考察活动。看一看周围有哪些污染源,污染程度怎样,还有哪些人为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想一想,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或改善环境,并要求学生联手写出考察报告。

通过考察,学生们发现板材厂污染非常严重,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木材燃烧的烟雾和板材粘合使用的甲醛味,使周围居民患呼吸道系统疾病的增多,板材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水源,使附近种植的植物变得矮小、枯萎、甚至死亡,造成鱼减产,水稻减收,甚至居民的饮水都受到影响;还发现有占用耕地建砖厂或毁田挖沙等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通过调查走访,学生纷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与措施。同时,我还经常组织主题辩论会、专题研究、参观活动、普通话演讲、办手抄报等形式,组织文学、艺术团体,开展读书节、文化节和研究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在生活的大舞台中学习语文。

陶行知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的确,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能够使学习回归生活,鼓励学生摆脱束缚、感知语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能力和思维思辨能力,在学习中培养高尚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并内化成服务社会的能力。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语文课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热切欲望,学生会时时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用课堂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鼓励学生大胆学语文、用语文,体会语文的作用和价值,在生活实践中不断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论文作者:宋国斌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7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论文_宋国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