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事物的可拓性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建筑设计创新更是其中的典型,建筑师需要对建筑资源、周围环境、客户目标和建筑对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较为完美的建筑方案。在《可拓策划》一书中我们不难发现事物的可拓性决定了它创新的方式和方向。为了使建筑方案趋于完美,建筑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可拓思维方式完成设计任务。本文从可拓思维模式和建筑设计创新的关系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可拓思维;关系
1 建筑设计创新目的
发展迅速的建筑业给建筑师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建筑物,不仅仅是人们遮风挡雨的地方,也是建筑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载体。一旦可拓性思维方式被建筑师们运用,他们就会设计出一系列极具特色的建筑物。但是设计建筑不仅仅要注意到建筑物的特点,更加要注意设计建筑物的目的。①安全。安全是建筑设计的根本原则,只有保障了安全,建筑设计才会被允许添加建筑师的想象力,才能够在土地上建造出建筑物。②效益。设计师进行建筑设计是考虑到后期的各种效益,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方式,对建筑设计进行创新改良。③文化价值。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一些建筑物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标志,这给建筑师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如何使自己的建筑设计变得别具一格?相信这种压力会让建筑师们更好地开拓思路,将建筑设计做得更好。
2 建筑设计创新原则
2.1 现代建筑整体性和综合性设计原则
通过设计师不断对建筑的构造和结构进行创新,现代建筑的功能性变得越来越受人们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鉴赏能力的提升,人们对于建筑的外观和综合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2.1.1 整体性设计原则
现代建筑整体性设计原则主要是将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集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整体性分析,通过对建筑的整体性了解来全面了解建筑整体功能、构成以及其今后的发展规律,从建筑整体和建筑中各个组成部分相互结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出了系统的运行特征以及系统规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 综合性设计原则
综合性设计原则主要是针对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并根据其结构特征来进行有效分析,在对建筑设计考察过程中,要对建筑构成要素、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历史发展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探究和分析,在综合性设计过程中通过把建筑综合性审美和功能先统一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次地进行比较,来反映建筑的综合性特征,并通过对建筑内部结构的设计来对建筑的综和性能进行分析、修改和整合,使部分与整体达到综合高度统一。
2.2 现代建筑联系性和动态性设计原则
2.2.1 联系性设计原则
联系性设计原则主要针对的是建筑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联系性是否存在不和谐现象以及建筑群中建筑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否合理,在对建筑联系性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建筑整体本身组成的各个方面,还要对建筑所处的环境进行有效地勘探,环境的成分是建筑整体美观和功能性体现的主要研究对象,建筑周边环境和建筑之间的联系能给人们在视觉和感觉上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环境是建筑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而系统的发展和生产都是在外部环境的条件下维持、发生和发展的,环境中的种种因素都会对建筑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影响和相互作用包括环境给建筑系统提供的有效资源和压力以及建筑系统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功能性的鉴赏作用。
2.2.2 动态性设计原则
建筑动态性设计主要针对建筑整体系统和建筑内外联系的发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的速度和方式,通过对建筑系统发展的动力以及发展应用和发展规律进行有效的探索来把握建筑整体系统将来的立足方向和发展规律,并根据时代的发展特征来进行有效的后续设计和规划。
2.3 现代建筑结构性和最优化设计原则
2.3.1 结构性设计原则
结构构造是建筑整体系统性能的载体,存在于建筑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结构决定着系统的性能,而性能又能够反映出结构的特征,因此,要想保证建筑在性能上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就要保证建筑在结构上遵循结构设计原则。
2.3.2 最优化设计原则
在系统结构组成构成的同时,也是结构差异整合的过程,不同的组成成分组合在一起能够让它们在同一个载体中有效地联系在一起,相互支撑,相互补充,这是系统之间联系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通过组成成分的差异性将建筑内部各个部分有序组合在一起,构成整体系统,就必须要注重建筑的最优化设计。
3 拓性思维与建筑设计创新
3.1 菱形思维模式下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菱形思维模式就是结合了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一种先发散后收敛思维方式。菱形思维将设计者的思路打开,引导他们向多维度、多层次、多对象拓展创新思路,同时将设计者的思维辐射限制在中心点上,避免走入思维方向的歧路。
3.2 传导思维模式下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传导,就是一种连锁效应。当设计者对一个系统或对象实施某一变换后,致使另一系统或对象发生变换,这就是所谓的传导。至于传导效应,那就是一种因为传导变换所产生的效应,但是这种效应具有不确定性,有的是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正效应,而有的则是会阻碍解决问题的负效应。在建筑设计中,有时实施一定的变换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就需要运用事物间的联系,借助传导变换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所谓的传导思维模式。
3.3 共轭思维模式下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可拓学研究表明虚实、软硬、潜显、负正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共轭属性,并且这四种共轭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就给设计者提供了一个方向,可以对事物的共轭属性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更全面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优势和劣势,在研究事物共轭属性的时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
3.4 逆向思维模式下的建筑创新方法
逆向思维也就是所谓的不走寻常路,有意识地从与事物本质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这种思考方式不同于一般的正面思考习惯,从反面对问题进行研究,不再具有常规思维的单向性和习惯性,往往会得到不同于常规,或者可以说是超常的构思。
4 建筑设计创新构思
4.1 引进和创新
建筑设计代表着时代的审美理念和人们的审美观点以及历史的传承模式,它是一种居住艺术,是历史的范畴,它是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伴随着人们鉴赏艺术的能力和方向不同,建筑设计的类型也向多样化发展,在当前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广泛引进国内各个地区甚至国外的建筑建设构思,在其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建筑设计创新,积累多个地区多个范围的建筑特征来进行综和分析并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的建筑群。
4.2 建筑设计的融合性和人文精神
建筑是存在于城市之中的,与人是分不开的,建筑的存在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建筑的形式是一个城市整体美感的体现,建筑的设计决定着建筑的发展,建筑的设计要遵循城市建设的总体路线,要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来进行建筑的设计,从而创造出完美的建筑艺术形象,这不仅代表了建筑在美学上的观念因素,还且还能够明显反映出建筑设计作为一项艺术的本身特征,以及建筑对于城市的环境文化的构成的美化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科奇.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2]邹广天.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53(7):110-113.
[3]沈薇薇.分析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门窗,2015,9(5):140.
论文作者:陈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系统论文; 原则论文; 思维论文; 建筑师论文; 事物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