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学院 刘树艳
大学音乐专业教学是更高层次的音乐能力培养和教学学科,它是对学生音乐艺术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大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作品赏析、作品创作、谱曲、作词、演唱、表演、发音等等,3-4年的学制时间内,学生需要完成多个相关学科的进修,这让学生倍感压力,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学习的目的,从对音乐的喜爱变成了考试不挂科。针对这样的教学局面,笔者认为,教学老师应当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等方面,重新树立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喜爱之情,纠正学生的学习心态,进口新课程改革的脉搏,全面推进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赏析和创作能力。
一、创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音乐是对美和美的素质的追求,音乐课程的改革淫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自身品质的修养为目的。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音乐同其他艺术相比较,其感情特征更为突出。因为音乐不具有绘画那样的直接描绘的功能,也不具有文学艺术塑造丰满的艺术形象来感染读者。音乐虽然不能提供可视的形象,但音乐可以通过一缕缕抽象的、流动的音符,调动听众的想像力,欣赏多种多样的不同内容、不同情感、不同形式的乐曲,给人以听觉刺激,并在听众内心深处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再通过一定的类比、联想,使人产生感受,领会音乐传递的思想和情感,引起强烈的对“美”与艺术共鸣,深化一种文化底蕴的拓展。
针对音乐专业教学的特点和目的,结合课程改课的轨迹,老师应当对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特点进行细致深入的了解,多从学生的生活当中去学习新时代他们感兴趣的新的音乐元素。通过自己了解到的新的事物,重新定义教学理念。当代的大学生已经不是从前全身心投入学习、只从学校获取知识的孩子了,他们更加乐于从社会流行文化、网络文化当中获取和学习新鲜事物,老师也应当紧跟学生的步伐,多接触和感受他们接触的事物,取其长处、补己短处;重新界定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平等的对待和教育每一名学生,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再以各种音乐技巧的教学为唯一重点,不再以提高学生的考试呢成绩为目的,多方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培养新型音乐人才;将课堂教学与师生感情的建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做教学的指导者、创新者、设计者和参与者,摈弃自己从前在教学中的领导者身份和执行者身份,通过课堂教学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感和陌生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新教学手段——丰富课堂信息容量
从前,当人们路过音乐教学课堂是,总是能听到各种练习发声和歌唱的声音,那是因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加强练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发声水平,这样的音乐课程难免让学生感到乏味,而且对声带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笔者认为,一个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水平的高低并不只在于平时练习的多少,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领悟能力,学会感受和临武之后,在进行表达方式的学习,其效果就能够事半功倍。
音乐专业学习学习的不仅仅是音乐这种形式,更是学习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创造。这里的美不仅包括审美意识,而且包括心理、情感、个性、创新意识、人文精神等内涵。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具有创造、创新的精神与素质。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生机勃勃地给学校带来一股新的活力。实践证明,提高人的素质不单是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审美观念、道德修养、感知能力、艺术情趣等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为音乐专业教师,老师应当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综合现代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充分利用其现代新型的教学技术和设备,例如: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手段,一方面向学生补充各种背景资料、趣味信息,如音乐家的生平、各种民族音乐的起源以及音乐界的奇闻轶事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视听,同时也增民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教学的生动性,让学生学得更加感兴趣。再者,在教学活动中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播放了各种流派、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能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听,对于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具有较人的帮助。除此之外,对于一些音乐技巧的传授,笔者除了进行示范之外,还适当穿插多媒体的标准演示,如口型、音准等方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标准示范,效果更加直观和生动。多媒体手段具有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以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渲染音乐的所宣泄的情感,通过情景带入、情感引领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到作品的特点,并从中提取到新鲜的血液。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机械的训练和赶鸭子上架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并不能够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新课改要求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宣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符合新课改的这些要求和理念,不仅如此,这种古板的教学方式很有可能会抹杀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腐烂音乐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科学的流程设置,转移教学重点、优化课堂教学,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效。如:传统的音乐专业教学课堂上,赏析着名的音乐作品,一般来讲,老师首先会对将要赏析的作品作者、时代、背景灯进行简答的介绍,而后开始音乐赏析,最后在对作品的风格和内涵、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音乐赏析也就到此为止了。创新教学模式下的音乐赏析直接切入赏析环节,但播放的是作品演奏视频,有关联影视作品的,配合影视作品进行展播,在赏析的过程中,老师适当的插入对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而其它的作者信息、风格之内的课本中都会有介绍,学生可以自己去阅读,赏析完成之后,按照之前的教案设计进入到提问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诉说自己的感想和对其中音乐风格、音乐特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能力,也符合当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点,同时也满足和新课程改革对于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要求。
四、创新教学延伸——组织丰富课外活动
音乐教学与一般的文化课程教学不同,它并不需要太多传统教学道具的支持,例如黑板、粉笔,更多的时候,它是依靠老师的解说、音乐播放器材来进行,而这些东西都不是固定的,音乐专业教学的特点正是对美的培养和创造,显然,课堂之外,有更多欣赏美、发现美、审视美和创造美的条件。笔者认为,老师应当延伸教学课堂,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花丛中、在绿树下,在更加广阔的环境中学习,同时还可以结合其它的艺术学科进行教学,如美术,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释放学习压力、释放自己的天性,追随自己的心,发现自己的特点。老师则通过在课外学习和活动中加深对学生的老师,调整教学策略,实施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教学。
五、结束语
音乐专业教学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理念,老师们应积极行动起来,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创新,致力于培养创新型、综合型的音乐专业人才。
论文作者:刘树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能力论文; 艺术论文; 目的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