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践行与思考
范文卿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广西·玉林 537000)
摘 要 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型,意味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迈入新的发展台阶,如何实现教师教育改革的高效化、专业化、制度化成为地方院校的考虑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地方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三个内涵式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终身学习理念,并从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教师教育保障三个角度创新,提高地方师范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教育质量,为其他院校的教师教育机制改革提供实现路径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可持续 终身学习 课程体系 制度保障
“教师教育”从概念上理解,一种是对教师进行培养教育,另一种是有关教师的教育,相对于师范教育,它更加注重教师的职业精神,为祖国建设和未来人才发展培养专业、敬业、职业的教师,作为教师应该先正身自己做个好榜样才能来教育学生。教师教育指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思想指导下,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进行入职前的培训、入职培养、以及入职后的修炼等可持续的、一体化的教育过程,[1]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转型标志着我国对教师的培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教育发展的内涵要求,它的转变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的发展水平以及对当今信息化发展和教育普及程度的适应性,因此要在从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平台建设以及教师教育的制度保障等多个层面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地方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质量向更高层次进军。
1 树立内涵式的发展理念,推动地方院校实现真正转型
(1)以人为本理念。教师教育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根本、以人为目的的充满人本理念的教育活动,因此在办学上要以教师为中心,减少政府对教师教育领域的过度干预,将教育的自主权交到教师手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培养具有“核心素养”教育能力的教师应该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作为教师应以促进受教育者的精神成长为重要目的,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身言行感染学生,用高尚的精神道德影响学生。
(2)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要求地方院校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教师教育改革经验,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地方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方案以促进我国教师水平的稳步提升,在教师教育结构层面,细化教师教育的层次划分针对中小学教师有计划地设置硕士博士教育课程;在课程改革层面,加强教师教育工作与基础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在教育内容方面,教育内容的设置要因材施教,增强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生活的紧密联系,使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实效性、针对性特点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使学生不仅对专业理论知识更能对内在道德行为进行深入思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REN Jie, HUANG Hai-dong, WANG Qin, YANG Yu-guang, HUANG Yi, LI Qiang, BAI Chong
(3)终身学习理念。教师应该深化对终身学习理念的认识,更好地契合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首先要树立自主学习的思想意识,充分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另外,教师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推动教学研究能力也是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有效途径,这需要教师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构建自身的学习知识体系并给予合理评价,“从做中学”不仅有利于教师深化理论知识也有利于教师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新的知识。
2 地方院校教师教育改革面临的困境
(3)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面临的制度性障碍。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不仅仅是表面字词的简单转换,更是教师教育体现出来的观念、结构、体系等的重塑,师范院校尤其是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困难重重,很大原因在于地方师范院校没有建立一套符合本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一是在当前教师教育改革进程中,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行政权利行使不得当,要么是管得太死,要么是放的太松,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宏观指导和顶层设计规划,导致地方院校没有明确的改革目标和方向,要么手足无措要么无所适从。另外还存在教育机构只颁发文件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够细化、配套设施跟不上的情况,这导致文件政策没有发挥相应的指导效能,教师教育改革流于表面。二是地方师范院校在教师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在职培训教育的方面管理不清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应该是一个有机、连续、连贯的整体,而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在职进修由多个部门承担、职责不清、条块分割,导致教师教育的三个培训环节完全分离,在职培训完全流于形式。
(2)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正逐渐走向科学化、专业化、正规化,《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发布实施明确提出了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地方院校课程体系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缺少灵活性与多样性,课程体系和结构单一,内容缺乏丰富性,与专业类课程相比,教育类课程地位相对弱化、教育课时占比少,处于整个课程体系的“边缘”位置,课程类型单一,课程设置仅包含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基础公共学科,而没有将心理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教育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其中等问题。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对上述问题予以重视,从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方面进行突破,对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进行变革,寻找到一套适合于我国地方院校发展的培养模式。
(1)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目前大多数地方师范院校基本实行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混合的四年制教育培养模式,在较长的时间内,这种教育模式没有较好地突出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特征,学生完成教育课程和相关的实习后就可以毕业并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最终导致师范院校陷入先天不足的尴尬局面,面对教师教育改革显露出底蕴不足、教学方式单一、学科涉及面少的弊端,有些高水平的院校对教师教育的模式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但由于各个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的校园建设情况和改革基础不同,地方院校不可能盲目照搬,这些院校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需要具备成熟的条件才能实施,如何选择适合的培养模式成为摆在地方师范院校面前的难题。
(2)将培育高水平、高素质教师作为最终目的,搭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平台。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正逐渐走向科学化、专业化、正规化,《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发布实施明确提出了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地方院校有必要深入研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大纲》等教育部颁布的一系列文件政策,针对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单一的弊端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是前文提到的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教师教育课程在地方院校的教育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师质量的关键部分,因此要始终围绕培育高水平、高素质教师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强化教师的理论学习更注重教师的实践环节,将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师德师风的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加以推进,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是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在改革师范生课程教学内容过程中,将文理科教学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科最新知识、教师教育最新研究成果有机融合到教材课程中,使师范生的知识得到全面拓展,从而实现不同素质的平衡发展,这一过程特别要注意与时俱进吸收心理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加强信息技术的课程建设,下大力气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后续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 勇于创新,提高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质量
(1)体现综合性、时代性特征,构建全新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伴随着教师教育改革逐步走向深水区的宏观背景,大学的专业设置逐步深化拓展,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逐步联系紧密,教师教育的部门分工明确职能细化,未来需要的教师应当是理论深厚、技能高超、专业化强、师德师风高尚,创新思维饱满的专业型全能人才。目前大多数地方师范院校基本实行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混合的四年制教育培养模式,面对教师教育改革显露出底蕴不足、教学方式单一、学科涉及面少的弊端,因此地方院校要及时根据我国国情、校园建设和办学水平制定教师教育改革方案:[3]“3+1”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通过搭建“通识教育+教师专业教育+学科教育”的教育模式促使学科层次分明、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朝着综合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3+1”教育培养模式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到了教师培养的差异,文科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与教育的有机结合,理科注重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建设。
Char siew is the name for honeyed strips of barbecued pork fillets,which are often the most popular.(2016-12-30)
(一)在人力资源方面 目前广大偏远农村留下的大部分是学龄儿童和老人,而他们均不具备现代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
(3)完善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制度保障。当地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完善对教师教育改革的组织领导,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列入学校整体的发展建设中,将办学自主权交给各个地方院校,搭建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一体化平台,引导当地院校与教育主管部门的相互协作配合,促进教师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杜绝形式化。另外,加强教师教育的目标、课程、师资等一体化改革,包含入职教育、在职培训环节的一体化建设,教师教育的职前培训以基础理论知识培育为核心,把重点放在教师的养成教育方面,注重教师气质的培养、坚定其终身从教的信心,将职后培养的重点放在强化教育实践环节,通过建立教学研究室、信息化设计实验室、心理咨询中心、技能实验室等建立全新的现代化的教师教育模式。[4]
4 结束语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不仅是增强国家教育优质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国教育内涵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不断地被世界各国的学者进行探索与完善,通过搭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平台、完善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保障、构建全新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促进我国教师教育更加专业化、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张婷.终身学习理念下的教师教育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9(1):222-224.
[2] 郑红苹,李森.教师教育的基本属性与治理逻辑[J].教师教育研究,2019(4):1-6.
[3] 王旭,罗晓松.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及其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4):19-21.
[4] 徐文秀,刘学智.英国教师教育改革三十年:背景、历程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9(08):117-123.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FAN Wenqing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Yulin Normal University,Yulin,Guangxi 537000)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normal education to teacher education means that China's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How to realize the high efficiency,speci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has become a subject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nsider.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of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eople-oriented concep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lifelong learning concept,and innovates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teacher education training mode,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guarantee,so as to improve the school running level and teacher education quality of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serve as the teacher education mechanism of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reform provides the realization path and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Keywords teacher education;sustainable;lifelong learning;course system;system guarantee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400/j.cnki.kjdkz.2019.11.035
【基金项目】 2011 年度广西教育厅立项(自筹)科研项目《广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106LX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