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3
摘 要:阐释学理论视角下,通过四个翻译步骤(信赖、侵入、吸收、补偿)作为指导进行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策略,详细地分析和探讨了翻译策略。本文将以阐释学理论基本概述为切入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翻译策略 文化负载词 阐释学理论
在翻译经典作品时,需要非常注重语言文化传递的重要性,是进行文化传播和交流。在对文化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文需要应灵活地处理文化负载词,充分地展现出文化的特色。
一、阐释学理论基本概述
阐释学也称为解释学,作为应用、解释以及理解的方法论学说,重点强调了忠实、客观把握作者以及文章的原意。根据词源方面来说,阐释学理论视角下,可以理解为根据说话来表达含义。阐释学分为现代阐释学以及传统阐释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前阐释学、经典阐释学以及现代阐释学。其中前阐释学阶段主要是语法阐释、寓意阐释;经典阐释学,更注重认识阐释学以及阐释学的方法论;现代阐释学主要是研究哲学阐释的人类历史。构建阐释学理论主要有trust(信赖)、aggression(侵入)、incorporation(吸收)、compensation(补偿)四个翻译步骤,在翻译过程中多向描述阐释学具备的性质,借助阐释学理论知识,开展文化负载词翻译。
二、阐释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1.trust(信赖)
在翻译阐释过程中,信赖作为首要环节,需要充分相信这部作品是严肃的、言之有物的作品,是人们值得翻译的文学作品。在理解作品、翻译作品前,都是需要足够的信任开展翻译工作。但是在翻译过程中,信任需要适应实际情况进行改变,针对原作品中存在的一些不值得翻译的内容以及存在胡言乱语等,信任会出现动摇情况。
2.aggression(侵入)
在阐释学翻译过程中侵入作为第二个步骤,译者需要渗入以及发掘。在翻译过程中,受到译者或作者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文化差异以及语言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作品中作者给人们传递的相关信息内容,译者有时不能全面接受。通常情况下,译者不能严格地根据作者预期方式进行信息翻译。换句话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对作者原作品进行入侵,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文内容和意义造成损耗。
3.incorporation(吸收)
吸收作为阐释学翻译的第三个步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吸收原作的意义,同时需要给译文融入新鲜活力。在形式上以及内容方面,都应该进行一定的吸收,不断丰富作品的语义。不同文化和语言,在接受新事物时常常会存在被吞噬的危险。部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对文章目的语成功进行吸收,并纳入自身文化体系。但是,部分译者存在机械模仿,导致在翻译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茅国权和珍妮?凯利在《围城》英译过程中,对文化负载词都想着向自己目的语文化进行靠拢,在翻译时对中国文化特色进行保留。例如:“不知哪里来了两副麻将。麻将当然是国技……”Then suddenly from heaven, I know where there are two sets of mahjong, Chinese national pastime…(Kelly and Mao, 2003:8-9)。麻将作为中国娱乐活动中的特色,不能在西方文化中找到对应的词汇,然而世界各地娱乐消遣都是公有的,因此译者在音译麻将词汇时译为“national pastime”,充分展现出中国娱乐活动中的特色。
4.compensation(补偿)
补偿是翻译时,从原作品当中少拿或者是多拿进行的补偿,保持原文具备的平衡性。在《围城》英译过程中,对文化负载词要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将译文和原文保持一致。
例如:“看人家一对对谈情说爱,好不眼红。”Seeing couple after couple in love, he grew red-eyed with envy (Kelly and Mao, 2003:18-19)。在对“好不眼红”翻译时以“with envy”进行解释,对源文化保留信息,同时满足英文在表达时的习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围城》作为案例,详细探究了阐释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在进行负载词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思维习惯、表达习惯以及文化信息内容,灵活地进行翻译,从而有效提高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吕春燕 勒菲弗尔改写理论视角下的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15。
[2]杨柳 《牡丹亭》两译本文化负载词英译比较研究——基于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下的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
[3]方金明 模论视角下《红楼梦》中菊花诗英译研究——以杨、霍译本为例[D].江苏:江苏大学,2015. 2800554。
[4]陆晔 《孙子兵法》两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比研究——以关联理论与文化图示理论为视角[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王慧,1988-,女,辽宁省沈阳市,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汉翻译,口译。
论文作者:王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文化论文; 负载论文; 过程中论文; 译者论文; 视角论文; 学理论论文; 作品论文; 《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