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一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影响。方法:将我院急救中心门诊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结果: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前焦虑、抑郁无明显差异,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21.85±4.78、SDS评分为26.51±5.19;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25.74±5.45、SDS评分为27.79±6.3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对患者健康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急性脑梗死;焦虑抑郁;状态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154-02
急性脑梗死即脑供血突然中断,从而引发脑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具有发病突然、致死率高的特点,部分幸存的患者,也会落下躯体功能障碍症,如偏瘫、口语障碍、吞咽困难等。很多患者不能接受自身出现的症状,还会出现情感障碍问题,从而表现焦虑、抑郁,而这些不良的心理情绪状态若是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功能恢复,造成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本次临床调查研究主要是为了验证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区间为46岁~76岁,平均年龄为54±1.2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区间为48岁~78岁,平均年龄在56±1.4岁。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皮肤及尿管护理、溶栓护理、用药护理、饮食调整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肢体功能训练,训练过程中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在旁指导,以保障动作的规范性,而有失语症状的患者则应进行言语功能康复训练[1]。整个护理干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若发现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者呼吸循环障碍,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观察组:39例观察组患者我院额外对其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干预内容:(1)健康教育,在患者意识清醒后,要求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感状态对躯体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同时传授患者缓解不良情绪的措施方法,从而让患者对急性脑梗死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确保患者可以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2)精神支持,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必要的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主动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责任护士要询问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通过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全面评估,以及耐心的沟通交流,给予患者相应的解释和疏导,从而在精神上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帮助患者重建抗病信心[2]。(3)社会支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理负担,往往来自于对家庭和社会的拖累,因此在心理护理干预中,要求护理人员要做好家属的沟通工作,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心理呵护,从而帮助患者解除后顾之忧,激发患者的抗病斗志。(4)分散调节,即采用分散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包括听力分散(听音乐、听故事)、视觉分散(看电视、看报刊)、触觉分散(身体按摩)、松弛分散连续深呼吸、肌肉放松训练)。通过这些分散调节的方式,辅以必要的良性暗示,从而帮助患者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消除不良情绪最机体康复造成的影响。
1.3 临床观察指标
本次临床研究中主要观察指标为:护理干预前后SAS(焦虑)、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突然中断,造成脑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从而导致脑血管动脉狭窄堵塞,脑供血流量骤然阻断骤减,使得相应支配区域的脑组织软化、坏死[3]。而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突然、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多数幸存的患者也会落下肢体障碍、失语症、吞咽困难等后遗症,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患者不能接受现实,并在机体负担和经济负担的多重压力下,出现以焦虑和抑郁为主要表现的情绪功能障碍。国内有文献报道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几率分别为48%和50%,这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疾病症状,还会延缓患者运动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甚至可能导致患者轻生自杀,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从生理向心理、社会模式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越发重视。
我院急诊内科自2017年2月开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工作之中,增设了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在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时,首先认为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增进对疾病知识的认知了解,而当患者可以自身认识到急性脑梗死并非那么可怕时,就会从内心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念。其次精神支持可以为患者营造愉悦的治疗氛围,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再次社会支持是来自患者之外,家庭及社会给予个体不歧视、不拒绝的一种支持表态,这种情感力量支持不亚于对患者饮食起居上的照料,可以给患者带来正能量,消除心理压力负担,促使患者可以重建抗病信心[4]。最后分散调节是从现代心理学研究出发,通过暗示疗法、情绪转移,从而分散患者的疾病痛苦,让患者可以暂时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脱离出来,进而提升治疗效果。为了能够进一步的验证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可行性,我院急诊内科专门针对于此展开了一次临床资料调查。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通过上述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患者,焦虑、抑郁自评分数明显下降,这就表示我院实施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具有积极的干预影响。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极高的疾病,患者易在疾病的压力下,产生不良的情绪状态。而本次临床调查研究证实,心理护理干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对患者健康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建议今后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中,加强对患者心理情绪方面的干预护理。
【参考文献】
[1]张龑敏.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5(18):274-275.
[2]王莹.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改变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0(17):124-125.
[3]欧文娟.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1(25):520-521.
[4]王海兰.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1(04):159-160.
论文作者:何玲,海洋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脑梗死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状态论文; 疾病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