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省 郑州市 450052
【摘要】目的 探讨1例不孕女性的积极心理体验。方法 采用叙事研究的质性研究方法对1例拥有积极心理体验的不孕女性进行半结构访谈,并分析资料。结果 该患者拥有积极心理体验的主要原因包括积极的人格特质、良好的家庭支持和广泛的社会资源三个方面。结论 激发患者潜在的积极力量、加强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和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促进不孕女性的积极心理体验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不孕女性;积极心理体验;叙事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49.0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431-02
不孕症的发生率逐日攀升,尽管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为不孕症夫妇带来了新的希望,但疾病本身及其治疗易给生育渴望强烈的夫妇造成巨大的情感打击和压力。心理状况和生殖功能密切相关,不良的心理状态可降低助孕治疗的成功率[1-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心理学是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中心,而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氛围及如何以积极的方式来思考和行动成为积极心理学关注的焦点[3]。不孕症患者的研究多集中于疾病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尚未关注部分其积极心理体验,忽视了个体本身所潜在的积极力量。本研究通过访谈1例拥有积极心理体验的不孕女性,探讨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生活体验对患者不孕治疗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抽取本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G女士为研究对象。其一般资料为:女,28岁,某市一所医院肿瘤科护士,本科,已工作4年。其丈夫为外贸公司职员。婚后2年一直未孕,无流产史,属原发性不孕。2015年夫妇双方在全面检查后,诊断为女方一侧输卵管阻塞,男方轻度弱精症,接受1次夫精人工授精技术治疗后受孕失败。2016年再次就诊后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治疗。
1.2 研究方法
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通过访谈1例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不孕女性,对其积极心理体验进行描述和分析,揭示其积极心态和生活体验背后的意义和观念,从而在故事中体验、思考和挖掘促进不孕女性身心健康和治疗效果的方法。
2 资料收集
采用面对面半结构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研究者向患者介绍自己,说明此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2016年3月患者于本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中午13点至14点30候诊的时间段中,进行了将近80分钟的访谈。访谈提纲包括:“①您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您现阶段的心理状态吗?②您认为对您目前心理状态影响最大的事情有哪些?③您是如何看待不孕症和应对这一事件的?④在助孕过程中,您感到最难应付的问题是什么?⑤您人生中经历过哪些成功的体验,又是如何应对所遭遇的挫折?⑥对积极(或消极)情绪您是怎么进行自我管理的?⑦您是怎么看待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⑧您最期待以什么样的方式获得哪些援助?
访谈过程中鼓励受访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体验,研究者根据访谈情景进行适时的追问和引导,访谈内容同步录音,并认真观察和记录受访者的语气、表情及情感反应等。访谈结束后立即对资料进行回忆和整理,力求保证文字稿与患者的资料和意愿准确一致,以增强结果可信度。
3 结果分析
通过对G女士的访谈后,最感染我的就是她那积极的人生态度。当我请G女士用1~10来评价自己的幸福感时,她的选择是“8”,她是这样来描述目前的心理状态的:“我一直坚信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所以此刻的我也没觉得有什么痛苦的”,这句话所流露出的“满足”、“豁达”与“幸福”都将我深深折服,可见其拥有较为积极的心理体验。根据资料分析,我们发现造就其积极心理体验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3.1 积极的人格特质
3.1.1 自信乐观开朗
有些患者呈现出高精神质、情绪不稳定、内向及低掩饰度性格特点,往往趋向于消极和悲观。此类患者在寻求和接受助孕治疗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自暴自弃的情绪。而G女士则是一个在生活中充满热情,自信乐观且豁达开朗的人。“我之前看到有一个治愈系图,名叫‘其实你什么都不用担心’:你觉得生活中有烦恼吗?如果没有,那你还担心什么;如果有,要是能解决的话,你还担心什么,要是不能解决的话,你又担心什么。虽然有点幽默成分,但仔细想一想,生活中的很多烦恼确实是被扩大化的,所以我特别喜欢跟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的人交往,这样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积极”。她认为:“自信是自己给自己的”、“人生遇到挫折很正常,没有必要活那么压抑,努力完成你应该做的,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发挥自己所有的能力就行了”、“不是都说活在当下嘛,开心很重要”。
3.1.2积极认知与配合
有很多患者是迫于各种压力而选择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而G女士是自己决定来接受治疗的,她认为治疗是“越早越好”。很多患者当知道自己患有不孕症时,都会产生各种消极心理。“为什么我不能生孩子,感觉天都要塌了。” “每次看到别人家的小孩,我就忍不住要哭,感觉对不起老公和家人。”对于不孕症这一事件,她的看法是:“我只是刚好得了这个病,再说我是肿瘤科护士,每天都见很多癌症患者,他们都能好好活着,我想我总好过他们吧”。她性格很开朗大方,经常喜欢和其他不孕患者交流经验,有时她也会劝慰别人“不要因为生育问题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我们都是正常人,正常人就难免生这样那样的病”。她并不避讳自己的疾病,她认为“既然已经得了这种病,就应该积极寻求治疗方法,如果一直害怕别人知道,就很难获得更多的治疗信息,那只会越拖越久。”当问及她是否在意别人的看法时,她回答说,“有时候其实是自己更在意,别人有时候只是随口说到了这个事而已,慢慢想开点就好了”。她还认为,“积极的配合治疗很关键,我一直都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接受治疗,也会听医生的话放松心情,尽量做到健康的饮食和作息,希望能够更好的怀孕”。而且,她认为“现在的医疗水平越来越高,听说医院成功率差不多有70%了,我相信我也会怀孕的。”
3.1.3自我调适性强
G女士说,“其实我没有经历过什么很大的成功或失败,只要我都能因一些或好或坏的经历而有所成长就够了”。有的人知道自己患不孕症时,情绪一蹶不振。G女士自述“当我知道自己一侧输卵管不通时也很难过,但医生告诉我说要放松心情才有利于怀孕,所以我也会不停的自我安慰,鼓励自己积极治疗。”她上班时也会给肿瘤患者做健康教育,“很多鼓励和支持他们的话也是说给我自己听的。”“不开心时和朋友一起出去逛逛,注意力分散后就觉得轻松多了”。后来,她还专门买了瑜伽垫在家练习,她觉得,“瑜伽能让人不去想那些烦恼的事情,心情也会好很多。而且,还听说瑜伽有助于怀孕呢”。当问到对自己目前心理状态影响较大的事情时,她说“主要是自己的工作,治疗时经常要请假”,“我会协调好我的工作与生活,不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她虽然第一次治疗失败了,但并没有影响她的信心,“这本身就很难保证,我怎么会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呢”。
3.2 良好的家庭支持
3.2.1 夫妻感情和睦
进一步访谈中得知,G女士和老公相识于大学时期,她说“他对我很好”、“每次他一出差,我一个人就觉得特别不习惯”,可见两人婚后感情一直很好。很多夫妇都会因不孕症而对其夫妻感情产生不良影响,但G女士表示,“这并没有破坏我们之间的感情生活,好像还增进了我们的情感交流”。“其实我也知道他特别想要孩子,我也是,所以一直都在寻求解决的办法,有时候也会突然生闷气,这个时候就只能两个人在一起相互安慰,沟通之后就好了,好像还更加依赖对方了”。她老公还会劝慰她,“不用那么担心,听医生的就行,说不定顺其自然就怀上了”。她老公很喜欢孩子,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也总会玩一会,还会对她说“我们很快也会有的”。他一般都会陪她一起来医院就诊,之前接受人工授精治疗时,他就全程陪她,在一旁鼓励和安慰她,令她感到很温暖。虽然失败了,但他们一直互相支持,商量之后决定接受试管婴儿治疗,并坚信会成功的。
3.2.2 家庭成员相互支持
在助孕治疗期间,很多患者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情感上变得脆弱和敏感,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家人的安慰和支持。G女士和她老公一开始不想让双方父母担心,就说暂时不想要孩子,后来才慢慢告诉他们真相。“当家人都知道后,其实还是很理解我们的,也很支持我们积极接受治疗”,她还说,“父母其实有时候比我们还担心,也是问东问西的,但我们会把这个事情当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样来讨论,他们也很开明,沟通的多了,都变成大家一起操心这个事了”。G女士告诉我,接受治疗后要接受很多检查,经常要来回奔波,她婆婆就经常来帮她做家务,还经常给她煲鸡汤、鱼汤,这种关怀和支持对她来说都是一种力量,让她觉得即便辛苦一点也值了。
3.3 广泛的社会资源
在访谈过程中,她能够准确的用很多专业词汇来表达自己接受的治疗,G女士表示“现在上网都很方便,想要知道什么也有很多渠道,有什么不懂的或疑惑的都会自己通过网络查询,都说久病成良医,我现在对不孕症也了解有七八分了,感觉也没有那么恐怖吧”。她还说,“自从被诊断为不孕症后,我还加了好多不孕妈妈群,很多人会分享自己治疗的经历,了解别人的经验与信息是很重要的,我也学习到很多知识,这对我都有很大帮助”。她还建议医院应该多建立一些医患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医院里的医生护士都很忙,有时候想听他们多说一些治疗信息都很难,如果有这种专门的平台,我一定会很积极的参与进来的,我想这也是大多数患者的内心需求吧”。
4 讨论
不孕不育本身及其治疗容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情感和心理压力,这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本例研究对象拥有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其积极的心理体验与她积极的人格特质、良好的家庭支持和广泛的社会资源关系密切。基于此结果,我们可将以下三个方面作为不孕不育患者心理护理的重点内容。
4.1 激发患者的潜在积极力量,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
每个个体都有其潜在的积极力量,而积极心理学正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Seligman认为外在事件本身并不是人格形成的直接因素,个体对外在事件的认知才是人格形成的直接因素,虽然外在的事物我们无法改变,但个体的认知是可以改变的[4]。相对于不孕症患者来说,我们不仅仅是想办法解决他们由此病症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更重要的是采用一种积极的方式去激发他们潜在的积极力量,从而塑造出自信乐观开朗的人格特质,促使他们积极认知不孕不育这一事件,学会自我调适不良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积极应对可提高不孕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降低不良心理应激水平[5]。人的心理护理应当是由内而外的,只有形成了积极的人格特质,才能够独立管理自己的情绪,积极应对不孕症的整个治疗过程。而如何激发潜在的积极力量呢?从本研究的访谈中发现,首先,不要自己吓自己,自身要乐于将事情往好的方面想,具有“活在当下,笑对人生”的洒脱;其次,要鼓励患者真诚面对自己,不要羞于表达或逃避问题,并积极的寻求和配合治疗;再者,学会分散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是一味地消极等待,多与积极乐观的人相处,学会为自己开拓一片乐观的天空,培养积极的情趣。
4.2 加强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促进积极心理体验
本研究的访谈对象拥有积极的心理体验与其和睦的夫妻情感和家庭成员间的理解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不孕不育是夫妇双方共同的问题,且夫妇之间存在有一定的情感依赖,两者的情绪和所感知的压力会相互影响[6]。良好的沟通是共同解决所面临问题的基础[7]。家庭成员之间良好的沟通,能够解决很多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还能避免很多误会的产生,尤其是生育问题对家庭所带来的困扰更需要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而配偶是患者最亲密的家庭成员,也是解决生育问题的重要参与者,其态度更是关系到夫妻关系是否和谐。因此,我们应建议夫妇双方共同就诊,并鼓励夫妇同时接受心理疏导,指导夫妻双方及家庭成员进行有效沟通,融洽夫妻关系,提升家庭功能水平,使其获得良好的家庭支持,促进其积极心理体验。
4.3 构建完善的不孕不育患者社会支持系统
每个患者都有了解自己病情和治疗的渴求与权利,本次访谈对象对不孕不育的治疗信息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并积极参与到各种交流平台上获取信息。这提示我们要重视对不孕症患者生殖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增加他们对生育医疗信息的了解,对其进行药物、饮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指导,指导患者积极配合繁杂的治疗进程,增强其信心。另外,医疗机构可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如心理咨询门诊、公开网站、QQ群、微信群等平台,可发布详细的生育知识和医疗信息,并解答患者的问题,帮助患者培养积极的心理状态并树立信心,有效提高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Li XH,Ma YG,Geng LH,et al.Baseline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ovarian norepinephrine levels negatively affect the outcome of in vitro fertilisation[J].Gynecol Endocrinol,2011,27:139–143.
[2] 陈燕,尤昭玲,秦莉花.不孕症妇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4):119-122.
[3] 史倩,鹿凤山.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3):432-433.
[4] Peterson C,Steen TA.Optimistic explanatory style//Snyder CR,Lopez SJ.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248-250.
[5] 刘述珍,乔海燕,王笠环.女性不孕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及应对方式对其抑郁情绪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59-61.
[6] Donarelli Z,Coco GL,Gullo S,et al.Are attachment dimensions associated with infertility-related stress in couples undergoing their first IVF treatment? a study on the individual and cross-partner effect [J].Hum Reprod,2012,27:3215–3225.
[7] 郭园丽,刘延锦.社区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家庭功能与其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349-353.
通信作者:董悦芝,E-mail:dyz62295@163.com
周飞京:女,硕士在读,E-mail:zfj916121@163.com
论文作者:周飞京,蔡艳娜,宋亚男,孙致敏,董悦芝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不孕症论文; 自己的论文; 女士论文; 家庭成员论文; 都会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