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刘亚敏

如何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刘亚敏

刘亚敏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从整合落实三维目标,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入手,分析了五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性;教法

三维目标是感知历史、学习历史、理解评价历史的有机结合,是由浅入深、不可分割的整体。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的过程,就是学生初步感知历史的过程,是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阶段;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实现过程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必经阶段。

那么,如何整合落实三维目标,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昵?笔者从以下五方面来分析:

一、目标制订科学、合理,突出重点和难点

以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七专题第二课《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目标(学习要求)是:“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知道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理解美国的总统制;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感受1787年宪法中的“制约与平衡”原则这一人类政治智慧。”相比而言,《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课程目标上一方面严格遵循《历史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又对《历史课程标准》目标进行了细化、扩充和升华,使新课程目标更加符合我省普通高中的教学实际。由于新课程特别关注和强调要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通过教与学要求学生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且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所以,在考量、设计此课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三管齐下”,适当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倾斜。因此,在《美国1787年宪法》“三维目标”教学设计时,笔者就相对比较侧重后两者,设计了通过采取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方式,探讨“美国联邦政府在启蒙思想指导下并结合国情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的(权力分立和制约平衡)?”这一探究题,以此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又设计了“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有何异同?中国封建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这一比较题,以此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民主政治也是多样性和独特性的,而且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时也是可以借鉴的,从而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师在具体制定三维目标时,这三维目标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实现过程中却是互相交融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教师对“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切实关注和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尽可能挖掘和升华。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主线

由于新教材教学内容是采取模块、专题形式,而每个模块、专题又是各成体系的。教学中我们要提高教学效率的高效性,那就必须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对各模块、专题内容进行完整准确地把握,并且加以优化,使其主题化、集约化(抓重点,大胆取舍)、结构化、层次化,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比如,高中历史必修Ⅰ是以中国和世界历史中政治与制度发展的典型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制度创新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必修I教学设计时,笔者就对必修I的知识体系重新加以梳理,重构三条主线来进行教学:主线一:政治制度史(中国、西方),下辖四个主题,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专题1)、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专题6)、近代西方代议制度(专题7)、科学社会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专题8);主线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史和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下辖三个主题,即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3)、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专题4);主线三:现代中国外交史与世界多极化趋势,下辖二个主题,即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5)、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专题9)。通过对必修Ⅰ政治模块知识结构优化设计和教学,其主题就更明确,重点更突出,结构更清晰,层次更分明,实践也证明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过于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

作为“导演”的教师,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其主要任务就是努力使得每个学生达到最佳状态。以提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为目标,通过有效的行为养成,充分重视感情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创造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归属感的获得,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同时优化课堂,避免形式主义,激发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四、优化作业设计,实现真正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必须改革以往的评价方式,要想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真正解放出来,就必须优化作业设计。从繁琐的书面作业中走出来,进行实地调查,训练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贴近社会和生活,这既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最佳方式。落实好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的核心问题;把握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已任,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从多种角度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正是如此。

五、新型历史学习方式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自主学习的内涵包括主动性、独立性,合作学习的内涵包括交往性、互动性,探究学习的内涵包括问题性、过程性。一句话,要真正让学生自己学习历史,而不是让他们等待教师来灌输。当然,这样说并非意味着每堂历史课、每个学生在学习时都得自主、合作和探究。“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一种品质,必须大力弘扬和彰显”,但“选用时必须根据学科性质、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扬长避短,并注重与其他学习方式相互结合”,“防止将其绝对化、片面化、庸俗化”。

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不应只学习“陈述性知识”,还要学习“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知什么”的知识。历史学科的陈述性知识,是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的知识,它包括史实性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加工过的历史知识(如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知如何”的知识。历史学科的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历史这一门学问是如何而来的”知识。历史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第一,学习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譬如,分析史料证据,尝试用史料证据建立“事实”;第二,学习一些历史学的重要概念,如“变迁”、“发展”、“原因和影响”等。概括地说,就是学习阅读史料、辨别史料、诠释史料,并运用史料作为证据去认识过去。

高中的历史学习,除了接受课本和教师提供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外,要注重探究学习,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新课标也能体现这一点。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些学习主题,搜集资料(图书馆、网络、博物馆、历史见证人、阅历丰富的长者、家庭、社区等),培养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习惯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正是体现在这里。

总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既是学生对历史理性认识的升华,也是实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山西省汾西县教师进修学校031500)

论文作者:刘亚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中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7

标签:;  ;  ;  ;  ;  ;  ;  ;  

如何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刘亚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