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建筑行业也发生了明显改变。装配式建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建筑形式,成为目前行业发展主流。目前,在一些地区已经陆续开始采取装配式建筑。但是,根据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状况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对于工程特征、技术难点掌握不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此,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就装配式建筑优势、技术难点与管理重点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优势;技术难点;监管重点
所谓的装配式建筑形式为:把建筑物一部分或是所有构件在厂家进行预制安装,随后运送到施工场地中。构件经过稳定的连接形式进行组合成为商业、写字楼建筑。当前,对于装配式建筑缺少经验总结与积累,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停滞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中。
一、装配式建筑优势
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形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支持,例如:脚手架搭建、钢筋捆绑、混凝土现浇等。传统人工施工存在噪音大、污染严重、材料投入量大,存在浪费等不足。此外,施工人员多为人工操作,任务量重且对技术水平要求较为严格。施工时间长、效率不高,外界影响严重;混凝土外层与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装配式建筑的出现,则有效弥补了这一问题。
(一)质量得到了保障
首先,使用装配式建筑中的构件多在工厂流水线中统一加工、安装,控制效果好。经过流水作业形式与标准的质量控制,从根本上确保了构件质量。预制后的构件外表平滑、具有美感、大小尺寸精准。其次,传统的建筑施工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而采取预制构建能够将温度、环境影响降到最小。
(二)节省成本投入
如今,劳动力价格逐年提高,从传统人工劳动逐渐转为机械化加工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较多人力投入。这样一来,劳动力成本得到了降低。与此同时,工厂预制和实际施工能够共同开展。尤其是工厂养护时间能够缩减,提升施工效率与缩减施工时间,进而节省时间成本的支出。施工现场降低模板、钢管的利用,能够减少原料投入。此外,在工厂预制过程中,能够把隔热、水电安装、装饰装修的融合在一起实现一次加工。这样一来,降低了各种工种交叉施工时间,减少由于工种缺少交流而导致工程返工问题。基于这一点看,从无形中节省了成本投入。以往人工建设时,气温较低或是高温天气下,将对工程效果具有一定制约。实行预制构件形式则能够有效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
(三)社会效益明显
第一,实行预制构件可以降低现场混凝土浇筑施工与钢筋捆扎施工。降低噪音、空气污染,不影响周围民众日常生活。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实现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预制梁、板、柱能够用作模板,可以降低现场模板和钢管支撑的应用。另一方面,使用工厂化定量加工也能够降低对垃圾的排放。避免浪费,实现了绿色工程建设。
二、装配式建筑技术难点
(一)提升防震效果,连接是其核心
装配式建筑是将不同构件进行稳定连接,例如:墙面竖向与水平连接、楼板与墙体连接、楼梯与阳台连接。现阶段,钢筋套筒灌桩与浆锚连接是常用形式。钢筋套筒指的是:在金属套筒内注入水利基浆料,钢筋进行对接生成机械连接接头;浆锚搭接则是把构件锚固定锚孔内,使锚孔外相近钢筋能够连接。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该种建筑技术难点在于防震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连接位置和结构的总体性也是传统方法所不可比拟的。连接位置容易出现损坏。所以,寻找更为可行性方法是提升防震效果的核心。
(二)规范化、模数化影响大
把预制构建模数化、标准化,国家制定预制构件生产目录、设计公司根据生产目录内的构件规划设计。厂家仅按照生产标准加工即可,不需要对各施工现场制作不同模具而达到产业化。所以,结构体制和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成为装配式建筑的技术难点。
(三)兼顾结构安全和功能
装配式建筑不仅需要符合稳定性要求,还需要满足基本使用功能,例如:防水性耐久性、隔热效果、管道设备孔预留等。做到安全性与功能效果共同兼顾。首先需要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确定建筑位置,区域功能划分准确,才能确保顺利加工生产;否则将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装配式建设监管重点
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监管重点在于工厂加工、输送吊装、构件安装与混凝土现浇。
(一)构件加工过程中质量监督
第一,在加工准备前需要结合检查过关的设计方案展开预制构件生产。完善设计方案要通过原有设计部门审查后开工。第二,钢筋材料需要根据施工检查材料检验流程进行,不仅需要厂家出示钢筋合格证书,还要分批分次展开抽样检查,在审查结束后投入加工。钢筋捆绑后,质量检查人员进行检查。第三,预制构件养护后,需要对构件的大小、平滑性、垂直性展开综合检验。对构件混凝土强度展开无损检验。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抽样检查。一旦发现不过关产品则返厂重新生产。第四,预制构件在运输前,需要具备质量证明报告,例如:物理、力学性能、参数与抽检报告。构建要明晰出厂标注,其中包含单位名、生产时间、型号、编码等。第五,做好现场监督管理。相关监督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权利责任,对材料质量、隐蔽项目做好检验。第六,预制构建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确吊点区域;确保吊点位置钢筋和主筋连接。
(二)运输、吊装监督管理
第一,当构建运送到施工现场过程中,需要做好成品保护,尤其是立槽、滴水槽、水平缝的防水台保护。第二,构件需要有专门的堆场,同时具有较大空间面积。结合构件类别采取适当的摆放形式和层数,构件之间也要安排稳定的垫块。如果采取货架摆放形式,货架则需要符合力学承重需求。在确定摆放后进行稳固,避免构件出现倾倒。第三,构件输送和吊装人员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水平。
在安装管理时,确定构件合格后准备投入使用。其检验内容包含:生产厂家、型号、质量表示,构件中的吊点、预埋件、插筋型号、位置与设计要求是否符合。
结语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行业主流技术,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在今后发展中,各单位还需要加强构件加工、运输、安装等各环节控制,确保建筑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月霞.试析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江西建材,2017(02).
[2]屈晓丹,王旭.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J].山西建筑,2017,(43).
[3]吴光统.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12).
论文作者:裴宗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构件论文; 建筑论文; 钢筋论文; 加工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难点论文; 形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