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元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四人民医院内科 215231)
【摘要】目的:研究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救治AECOPD的疗效。方法:选取AECOPD患者36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抗感染、平喘、氧疗、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急救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通过血气分析、患者住院天数和气管插管率等指标来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PaO2、PaCO2和pH显著改善,住院天数和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在治疗AECOPD能快速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减少气管插管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急性发作 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216-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常合并CO2潴留。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时,患者往往出现缺氧和失代偿性CO2潴留,部分患者需急诊插管入住ICU治疗。近年来,无创机械通气用来治疗COPD的报道较多[1],体现出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研究急诊早期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的疗效,我院对36例相关患者进行治疗,现结果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诊治AECOPD患者45例,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入选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区间45~83岁。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68.3±4.5岁;对照组18例,其中男9例,女9例,年龄67.1±4.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上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拟定的诊断标准[2]的AECOPD患者,无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肿瘤等),无气管切开置管,无气道梗阻、狭窄等疾病。排除标准:神志不清无法自主咳痰,不能耐受无创机械通气,拒绝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此研究均告知患者及家属,在取得同意后进行,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抗感染、平喘、氧疗、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应用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BiPAP S/T 30)辅助通气。戴上头带、面罩,接输氧管(氧流量4L/min),固定面罩,连接呼吸机。根据病情设置参数:通气模式S/T模式,呼吸频率12~20次/min,初始吸气压力(IPAP)8~12cmH2O,呼气压力(EPAP)4cmH2O。逐渐增加IPAP直至潮气量满意为止。直到病人完全好转,撤去呼吸机。
1.3 观察指标
在呼吸机参数稳定后1h复查血气分析,并根据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24h后复查血气分析。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后)的PaO2、PaCO2和pH情况;追踪患者住院后的住院天数和气管插管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气管插管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输入,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分析均使用SPSS15.0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和pH值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详见表1。治疗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09,p=0.0004),治疗组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57,p=0.016)。结果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结果比较(x-±s)
与对照组比较,* p<0.05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 p<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一组疾病,其特点是均具有气流阻塞并缓慢进行性发展,但部分由可逆性。主要是由于气道疾病和肺气肿呈现不同的组合共同引起气流受限[3]。在我国COPD的发病率很高,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其急性发作时常需急诊救治,部分患者死于呼吸衰竭。近年来,随着呼吸机的使用,延长了COPD患者的生存时间[4]。有资料显示,BiPAP能在吸气时提供较高的IPAP,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呼气时EPAP可以对抗PEEPi,防治小气道萎缩,有效排出CO2。与有创通气相比,无需气管插管,不会引起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且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 [5]。
本研究发现在BiPAP治疗后24小时后,患者血pH,PaCO2,PaO2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同时患者的住院天数及插管率也明显好于对照组。
综上,无创机械通气在治疗COPD合并CO2潴留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无创机械通气在短时间内(24h)即可改善COPD合并CO2潴留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减少气管插管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易尽早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辰,曹志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J].第二届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第八届肺心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2,19-23:1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中华结合和呼吸杂志,1997,20:199-203.
[3]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p.30-33.
[4] 俞林眀,眀自强.BiBAP治疗COPD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56例报告[J],浙江临床医学,2007,9(1):66.
[5] 杨敬平,孙德俊,候丽萍.COPD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2,7(4):11-13.
论文作者:何元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2
标签: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气管论文; 机械论文; 呼吸论文; 疾病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