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高中教学的一门主要学科。修订后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将“进行思想品德”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当务之急。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德育功能有机地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呢。下面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德育 渗透 美育 逻辑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4-0018-01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是一值得研究的课题。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认识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提高德育教学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本文就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开展德育渗透工作介绍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深化
恩格斯说过:“变数的数学——本质上不外是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应用…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课中,如果只局限于抓数学内容的落实,那就抽去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本质的属性。这样做不仅失去了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机会,而且也难以使学生透彻理解数学概念。深化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既是学习数学知识本身的需要,又是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函数y=f(x)概念教学中,笔者与学生探讨当x固定时,f(x)便是函数值,而当x在定义域内变化时,f(x)便是函数了。常数与变数,不变与变,就这样既对立又统一地联系在一起了。从辩证角度上理解此概念对我们透彻而深入理解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很重要。
二、科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一个人即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又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的熏陶,也属于德育工作的范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系统有效地开展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如,解决数学命题证明时对条件与结论作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对所给实际应用问题的资料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方法;由条件到结论的综合演绎法,与由结论而反过来寻找条件的这种执果索因的分析方法;判断解题途径时碰壁,及对问题目标猜想的失误而领悟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方法等等。我们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系统地渗透如上所述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养成科学地去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科学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爱国主义的激励
中国数学史是中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本中介绍的数学史涉及数学家、数学发现、数学方法等方面内容,并以习题、注解、课文、阅读材料等多种形式出现。这些内容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教师应当结合教材介绍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如:在讲几何体的体积时,笔者向学生介绍“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的《祖暅原理》,这比西方被称颂的《卡瓦列利原理》要早1100年以上。在讲二项式系数时,笔者向学生介绍“杨辉三角”,这也比法国的“帕斯卡三角”早400多年历史…这说明我国古代在数学研究领域有着辉煌的一页。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觉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生平和成就可激发起学生民族自豪感。这样做可在枯燥的数学推导中增添一点情趣,潜移默化地收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效果。
四、创新意识的培养
“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产物,也是人们对教育功能认识逐步深入的结果。具有改革创新意识是时代所赋予的难能可贵的思想品质,而这种思想品质,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逐步加以锻炼和培养。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学生会思考,会提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科学的批判精神,鼓励学生不囿于定论,不盲从,大胆质疑,肯定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质疑的行为,哪怕是错误的也应给予鼓励,然后再向其指明错误所在,组织或指导他们辩论或带着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满意答案。
如,讲授“抛物线概念”时,教师让学生据定义画“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一同学竟然与众不同地画出一条直线,引起大家哄堂大笑,可是笑后反思,不无道理:原来这位同学把定点取在定直线上,满足条件的轨迹确是过定点垂直定直线的一条直线。似乎荒谬,却蕴真理,同学在笑声中得到“创新”。
五、美好人格的塑造
从提高全民素质这一教育目的来看,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多渠道的教育才能实现。中学数学课的教学周期之长,教师与学生接触机会之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是深刻的。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数学教师要提高以身作则的自觉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端庄的教态、工整的板书、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严谨而活跃的思维等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使学生在优美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教师自身坚定的事业心,严谨的治学精神,生动的课堂语言,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和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都应处处为学生树立崇高榜样。“身教”重于“言教”,用我们自己的师德形象去影响学生,是最现实最生动的人格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中,坚持德育渗透还一定会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使课堂教学富于浓厚的哲理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德育教育应生动形象地却又无形地隐含于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应有机地融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防止牵强附会,贴政治标签,只有持之以恒,长期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同时,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有计划地选择德育素材,做到量力而行。
论文作者:邓开司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教师论文; 方法论文; 辩证唯物主义论文; 思想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