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现代科学技术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纪之交,几乎在人们津津乐道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21世纪希望的同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原则也贯彻于人类迈向21世纪的行动议程。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可持续发展”有无内在联系,“可持续发展”对科学进步产生什么影响和要求,如何借助科学技术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人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科技进步潮流概括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它包含着五次重大的科技突破:(1)1945~1955年, 以原子能释放与利用为标志,人类进入利用核能新时代;(2)1955~1965年,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人类开始摆脱地球引力,向外层空间进军;(3)1965~1975 年,重组DNA实验成功,人类跨入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 (4)1975~1985年,微处理机大量生产与广泛使用, 提示了人类扩大人脑能力的新篇章;(5)1985~1995年,软件开发、 多媒体技术应用并大规模产业化,信息高速公路迅猛发展,预示着人类即将跨入高科技社会。这五大科技突破,汇集成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为主导的科技革命新潮流,迅猛地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强烈地变革着世界的现在和未来。
首先,现代科技革命对现代国际政治事务的影响,产生“科技政治”现象。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科技实力成为国际政治新格局的主要支撑点。世界由“冷战”走向“科技热战”,“经济热战”,综合竞争愈演愈烈。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西欧的“尤里卡计划”、 中国的“863”计划都是涉及国家安全和生存的重大政治问题, 带有浓厚的“科技政治”色彩。正如J.D 贝尔纳所说的“尽管科学本身的初次滋长是经济和诸因素的结果,但是科学一旦被树立为巩固经济和政治力量的一种手段,科学的进步,也就成为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个因素,没有科学,现代工业国家就一点也不能存在”(J. D 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第685页,科学出版社1981)。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人类跨入了“科技经济”的时代。工业化前,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工业化中,资本是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现代社会中,科技信息则是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人类社会已实现了由资源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由新科技武装的交通运输革命,又使各国告别“国别经济”而跨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轨道。科技进步的影响已经渗透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角落,并首先从生产力的功能上体现出来。现在,物化在社会商品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高达60~80%。人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科技这一“生产财富的手段”和“致富的手段”,去展开激烈的经济竞争,生产已不再仅仅由资本和劳动两大要素组成,科技已成为组成生产的第三大要素。科技革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建立新的产业,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第三,科技革命对军事产生深刻影响,形成“科技军事”。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化学家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物理学家的战争,那么发生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则是一场由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战争,它不仅卷入众多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地理学家,而且卷入数以千计的法学专家和律师,是多学科领域科学家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这场战争,美国及多国仅死亡79人,伤213人,失踪与被俘63人, 总数仅相当于当年美国国内因谋杀或其它事故死在街头的年轻人的 1/3。可见,科技革命改变了战争进行的方式,改变了战争的时空及战斗力概念。这种高科技性质的战争表明,科技落后必定挨打,必然受人欺侮,获取胜利必然会付出更大代价。“海湾战争”给世界各国将军们巨大的震惊。有鉴于海湾战争的经验和教训,各国竞相用高科技武装军事,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和较量。
第四,科技革命对社会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加速了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进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会议、商业交易以及社交都可以通过电信网络来解决。大城市可以通过专门设计的交通综合服务网络,为司机提供正在运行的道路情况,帮助司机选择最畅通道路的服务,以解决城市交通阻塞问题。企业家通过网络的信息交流来进行生产、存货、订货,可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变革。警察可以通过网络采集、监测、获取治安信息,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政治家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政治主张,争取选民支持。电脑已经帮助白领阶层实现了办公室自动化。议员们通过按一下电钮,就可以表达自己赞成或反对的政治主张。总之,以数字革命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发展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火车头。
第五,科技革命对教育和人才培养产生深刻影响,形成了“科技教育”现象。人类教育经历四次革命,每次都是由科技进步为背景。学堂教育出现是第一次教育革命;采用书写文字作教育工具是第二次教育革命;印刷术的发明导致第三次教育革命;利用电脑以及卫星手段则是第四次教育革命,正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科技革命成为当代教育革命的深刻社会背景。教育由专业人才目标转向素质教育、全息人才为主的目标;教师的身份和工作方式发生根本改变,通过电视网络实施远距离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性特点,通过网络轻松自如地学习,大家进度可以不一致,学得快的可以多学。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多媒体及网络服务工具,正在促进整个教育的变革。
社会是以共同物质生活活动为基础、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社会进步包括科技、政治、经济、教育、管理、人口、文化、环境、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秩序以及社区服务等众多方面的进步,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素质,优化社会运行机制,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协调各个利益群体关系,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现代科技革命的影响已渗透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将继续影响和深刻改变着我们的未来,我们正生活在“科技社会”之中。
二
现代科学革命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具有令人惊叹的社会正效应,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高新科技作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竞争的制高点,总是掌握在少数人和少数国度里,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上人们运用科学技术成果的价值目标取向不同,使人类社会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重大问题。
首先,“科技政治”与“科技军事”的背后,隐含着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幽灵。国家科技实力成为当代国际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筹码。“科学封锁”与“技术禁区”是美国对其它国家制裁的惯用手法,或者通过某些新技术输出,以换取对方的“政治让步”或“政治妥协”。科技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仍受人摆布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其次,“科技经济”进一步扩大了穷国与富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六十年代,发展中国家人均GNP相当于发达国家人均GNP的25%;至七十年代后期相当于发达国家的6.5%; 到八十年代后期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5%。九十年代差距还在继续扩大。 发展中国家的科技落后直接反映在劳动生产率水平上。以农业为例,美国一个农业劳力可养活70人,法国66人,日本18人,中国仅能养活3人。 显然科技进步水平与劳动者的素质对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水平的差异是造成贫富差别的主导因素之一。
第三,人类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只有一个地球”,现代科技革命把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能力提高到空前发达的水平,也把破坏自然资源的能力提高到空前发达的水平。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经济增长,人口膨胀,需求扩大,使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耕地锐减,森林过伐,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淡水危机,资源短缺,核污染、臭氧层的空洞等,有人预言,21世纪人类面临的环境生态危机比核威胁更危险。环境压力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公平,占世界人口25%的发达国家消耗着占世界75%的资源和拥有占世界4/5的财富;而占世界人口75%的发展中国家, 由于科技水平的落后,低收入与工业重型化结构以及低技术水平加重的能源及原材料消耗,比发达国家承受更巨大的环境生态压力,并经受着贫困的折磨。
第五,由于人均收入差异的存在,享受教育的机会更不均等,“科技盲”充斥社会,遍布世界。以计算机网络和卫星电视组合的新的教育方式凝集了更高的教育成本,已经超出了一般穷人阶层的教育支付能力;科技新成果的层出不穷使新知识空前剧增,人类对于高新技术的无知也在加速增长,不断产生新的“科技盲”;技术更新导致失业剧增,用新科技知识重新武装失业者使其获取新的工作机会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还有由于“人造人”技术发展而诱发的伦理、道德问题。
总之,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也毫不留情地把新的社会问题暴露在人类面前,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社会新危机,延缓或破坏着社会持续发展的进程。
三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当代社会进步,高新科技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类面临发展不均衡、人口增长、资源匮乏、通货膨胀、贫困与失业、环境恶化、局部战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新的模式和新的思路。“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这样深刻的社会经济科技背景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基础的发展”,其实质就是要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为人类的世代生存和进步奠定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在体现公平性、可持续性与共同性原则的条件下,鼓励经济增长,但要求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承载力相协调;要以改善生活质量与社会进步为目的,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这里,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标。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指导原则,可持续发展体现人类世代间的责任感,正在贯彻于人类跨向21世纪的行动议程。
显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技事业进步作为整个社会发展构成要素,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科技兴国”已经是被国内外发展史所证实的真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潮涌出来的生命、认知、信息、材料、环境和非线性等六大科学将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显示出更强大的威力。但是,既存的当代社会问题表明,人类运用和实现科学技术革命成果的价值目标是不同的。当先进的科学成果被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或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行为所利用时,就会产生与人类发展愿望相悖的复杂社会后果,延缓或破坏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科技进步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服务。
首先,科技要承担起保护和延续地球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当前,在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方面,要求科技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越来越迫切,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人类当前需要,而且要造福于后代,使发展能够世世代代持续下去。为此,人类在实现无害产品的开发、清洁生产,以及实现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循环利用方面,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提供了新一轮机遇。其次,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加速软科学革命,建立起适合国际公正又符合各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机制。地球表层的人类社会是个复杂的巨系统,虽然可持续发展是共同目标,由于各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极不平衡,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因此,必须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协调机制。当前,科技自身尚在发展,在孕育新的革命和突破。科技还没有找到影响和驾驭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可持续发展是涉及地缘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的复合工程,发展竞争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新秩序尚待确立,人类在实现持续发展的全球目标中要走很长很长的曲折道路。因此,要充分发挥信息科学和非线性科学的优势,同社会科学相结合,加速以法律为主导的软科学革命,通过健全的法律手段调控和诱导科技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现代法律可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促使大自然为人类服务,促进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共存;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维护利益均衡;法律活动的范围已突破囿于政治斗争的舞台,正大踏步地跨入经济发展、科技发明、文化教育、工程建设、资源保护、能源开发、人口控制、生态平衡等各个领域,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重要的协调作用。1992年6 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发大会通过的“地球宪章”和“21世纪行动议程”标志着人类全球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意识的全面觉醒,应该成为协调各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各国政府必须遵照“地球宪章”确定的原则与“21世纪行动议程”确定的任务,以“新的公平全球伙伴关系”加强国际合作,努力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最后,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成果,加速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类社会是自然演化的产物、人类通过能动的实践改造自然,实现人类智能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人自始至终处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地位。和平与发展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主潮流。由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消除贫困、促进资源与收入分配的同代人与各代人之间的社会公平,改变传统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协调,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建立减灾防灾体系等构成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中,人的现代化,即提高人口素质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人类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人类利益集团之间以及人际之间的协调和谐,共同奔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仅涉及大量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包括哲学世界观、法律、文化习俗、生态伦理等方面的新知识以及由系统科学构成的探索世界的新方法论。因此,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成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加速实现人的现代化,使“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人类的共识,自觉贯彻并规范着人类的社会行为。
标签:可持续发展论文; 科技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科学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人类进步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