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 江苏徐州 221004)
【 中 图 分 类 号 】 R47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550 -1868( 2016) 04
摘要:以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为例讨论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结合现有的报道文献,分析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糖尿病,慢性病,心理特点,心理干预
英文摘要:Through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diabetes, and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is given.
英文关键词:diabetes, chronic disease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生活作息的紊乱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得各种慢性疾病迅猛增多。另一方面,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而慢性病的主要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所以近几年对于慢性病的关注度也逐渐升高。慢性病一般病程较长,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在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方面也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对患者的情绪影响很大。这种不良情绪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疾病的治疗也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对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掌握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然后施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一种胰岛素相对不足引起的糖代谢障碍为主,并伴有蛋白质、脂质、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的内分泌疾病,患者需要调整饮食习惯,辅以运动和药物,长期监测血糖水平等一系列措施来控制疾病进展和防止多种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况常常被家属及医务人员忽视,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常见。下面以糖尿病为例来谈谈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
1.1愤怒
由于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在确诊糖尿病时,患者常常难以接受,无法正视这一事实。待情况稳定、患者不得不接受事实后,常常会异常暴躁愤怒,抱怨“为什么是我得糖尿病,为什么我这么倒霉,为什么不是别人?”等等,常常自己琢磨久了也会越觉得不公平,心理越气愤。部分糖尿病人表现的尤为突出,患者家属常常会反映患者的情绪波动很大,常常烦躁不安。
1.2焦虑
慢性疾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病程长、病情反复,病人需要频繁入院接受长期的治疗,再加上需要在生活习惯上做出很大的调整,糖尿病人的饮食禁忌相对较多,甚至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这种长期、反复的精神压力会慢慢摧残病人的心理防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以及对疾病的过度关注,常常令他们寝食难安,病人往往焦虑不安,担心自己病情反复,继续发展,害怕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担心会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这种焦虑严重影响患者病情的稳定,并且加剧糖尿病的发展。
1.3消极
由于反复入院、长期治疗,甚至有些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以至于生活不能自理。疾病对身体的长期损耗不仅仅体现在身体上,更是对患者心理的折磨,极易滋长患者的悲观情绪,甚至认为是自己拖累了家人,成为了家里的负担,再加上对于疾病的治疗并不抱有治愈希望,所以患者常常十分消极,不愿意接受治疗。另一方面,很多得糖尿病的老人们是空巢老人,身边没有子女照顾,心理会更加脆弱。
2.心理干预措施
2.1安慰与支持必不可少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较长,病情容易反复,患者往往需要家人和外界的支持与陪伴。医务人员和家属要增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安慰、开解患者,给予患者足够的同情心和耐心,真诚地与患者谈心,鼓励患者将内心的焦虑与恐惧说出来,与患者形成融洽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也为日后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患者也要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必要时积极寻求家人朋友或者医生的帮助,接受开导。
2.2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糖尿病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碍是不能以健康的心态正视糖尿病。他们自认为糖尿病是终生不愈的疾病,常常会感到消极和绝望。另外,由于需要严格的控制饮食常常使患者感觉痛苦,再加上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由此带来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更让他们焦虑不安。医务人员要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糖尿病,纠正他们对于疾病的错误认知,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完全可以将患者的病情控制得非常理想,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引导患者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
医务人员要引导糖尿病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接纳自己,也接纳疾病。要学会做糖尿病的“主人”而不是一直被疾病驱使。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调整饮食,积极运动和药物治疗,就可以做到如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同时,患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可以选择户外活动、兴趣小组等等方式来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不能因为糖尿病而彻底失去了自己甚至家人的正常生活。
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和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一样不可代替,并且贯穿治疗的整个过程,积极的心理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帮助患者控制疾病进展。
在对待像糖尿病等类似慢性疾病时,我们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帮助。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态度及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念,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控制疾病进展。
参考文献:
[1]周婷.浅谈老年慢性病的心理护理[J].医疗装备.2015.9:202-203
[2]闫润春.浅谈糖尿病的心理治疗 [J]. 实用医技杂志1998.5(10):788-789
[3]申青蓉.糖尿病的心理指导与心理治疗[J].中华预防医学会石油系统分会第七届预防医学会学术交流论文集:130-136
[4]张启新.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综述)[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3):59-62
论文作者:卢雨辰 刘晨 邢宇轩 朱振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6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患者论文; 疾病论文; 糖尿病论文; 心理论文; 慢性病论文; 心理特点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医药界》2016年4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