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改革促发展 办好职业学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学校论文,促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铁岭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十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全校教职员工的努力,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抓住改革、开拓进取,学校得到了长足发展,办出了职教特色、地方特色,先后为社会培养了5000余名一专多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化建设急需的中初级人才,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学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团结、健美、自强、求实”的校风,“严谨治学、诲人不倦、教书育人、培养技能”的教风,“勤奋、求真、实践、创新”的学风,1995年首批进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行列,成为辽北发展经济、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一、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学校发展
没有经济上的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今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自建校以来,我们把改革作为兴校之本,抓住改革不放,以改革为动力,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
1.解放思想,克服传统的办学定势,改革办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从实际出发,在办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探索。首先,根据专业的内容和特点全校划分为艺术科、文财科、理工科三个专业科,作为学校的中层建制,科下边设置若干教研组。教务科和三个专业科平级,负责统筹制定全校教学计划,课程编排,教材征订,教研、教改、考核、考试验收。各专业科负责本科的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师的教育、管理和考评,在校长、分管校长的统筹安排下,实行宏观调控与微观量化管理,条块结合,有分工又有合作的辩证统一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一个教学、教研教改(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网络体系。
其次,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开设专业,大胆改革课程设置。除学校保证稳定的骨干专业外,我们根据铁岭市的人才市场实际,开设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注意从传统的理论教学、书本教学为主线转变为从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主线上来。适当压缩文化课,增加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加强实践环节,强化技能训练,要保证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基本理论,更要保证学生能够成为具备若干技能技巧的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此,我们一是把专业课和实习实践课贯穿于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各专业都要针对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分解成若干个子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一个能力一个能力地培养。例如,幼师专业的学生,针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把所需能力分解为“说、唱、跳、弹、画、做”等具体能力,在学生中逐一加强这方面的培养训练。
再次,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和各种激励机制,加强对教师的业务考核。我们逐步修改完善了各部门有关规章制度,制定了《教学常规》、《教师考勤制度》,建立了“优秀课奖”、“优秀论文奖”、“优秀教案奖”制度和教师听课、评课制度,对一般教师、教研组长、科主任以及副校长的听课、上课在量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要求任课教师学期初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期末要有教学工作总结,经大会总结交流后,由教务科统一收存在个人业务档案中。
2.坚持和完善校长负责制,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目标化。我们在办学实践中,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对学校中层以下的领导、任课教师实行聘任制,对教职员工实行全面考核综合评价制,其结果与资金工资挂钩。我们还设立了精勤奖和校长专项奖金等,激发了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繁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学校全方位的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这是我们多年来所不懈努力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我们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进而科学化。我们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后勤服务、学生管理、党政工青妇等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性质、特点,先后制定了教学、政工、后勤、学生等方面工作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30多种,使得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避免和克服了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抓目标管理,把管理具体量化、目标化。我校自1983年创办以来,根据市情、校情和中央的方针政策,按民主程序规划学校的发展蓝图,提出学校的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使全校上下工作有目标,进取有方向,并随着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学校的实力和在社会的知名度不断扩大。1986年被市政府命名为合格学校、文明单位;1988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1991年被认定为国家教委备案的省级重点职业高中;199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学校;1995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同年被市教委评为管理先进学校。
二、树立形象,完善自我
学校的形象应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大部分的有机结合。一个学校树立形象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自我,而完善自我的过程正是通过树立形象的具体步骤来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树立形象又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为此,我们抓了如下方面的子项工作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成一个团结向上、思想过硬、能战斗的领导集体。在班子建设中,我们一抓学习,用邓小平理论和现代化教育理论武装头脑:二抓团结,每个成员都有共同的目标和事业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三抓廉政建设,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群众的表率;四抓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确保学校重大问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办好一个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而师资队伍建设则是重点。因此,建校以来,我们始终把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现代化意识,师德修养高尚,业务水平和能力过硬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地努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整体形象工程的重要内容。在这项工程建设中,我们具体抓了如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抓达标,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学历达标,没达标的教师我们创造条件,鼓励支持他们进修达标。二是抓胜任,要求所有的教师必须胜任所教学科,专业教师要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在教师当中大练基本功,开展基本功、技能大赛、坚持教研、教改,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的措施。三是抓评估,学校和专业科定期对任课教师的德、识、绩、能进行评估。四是抓考核,定期对教师的专业思想、教学水平、教研能力、工作纪律进行考核、考评;五是抓五化,即要求教师做到知识准确化,语言标准化,书写规范化,衣着整洁化,行为文明化。做好“六个一”,即每学期要写一本好教案,上好一节公开课,练好一项基本功,写好一篇总结或论文,深入一个班级,每周听一节课。由于注重教师队伍培养,使全体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几年来,有35人次被评为省市级优秀课,27人获优秀教案奖,在省市级参加交流的优秀论文、教研成果及经验材料共69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38篇,被评为市级以上先进的共38人次。
3.狠抓学校基本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器材等建设,是办好一所学校的重要条件,是学校自我完善的主要内容之一。多年来,我校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建校,不断充实和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先后建起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家属住宅等建筑面积达21,500平方米,购置微机157台、钢琴45架、手风琴45台、图书5万册,配置了物理、化学、电子、电工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舞蹈室、琴室、声乐教室等,还修建了标准化的篮排球场地和田径运动场地,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4.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提出了把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育人上的口号,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确立了“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做到示范育人;教师为人师表,做到教书育人;行政管理人员要科学管理,做到管理育人;后勤部门要优质服务,做到服务育人。
精心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的校园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校园里花香四溢,树木成荫,从宽敞整洁的操场到绿化地带蜿蜒幽静的小路,看不到也听不到打闹、吵嚷和不文明的行为,干净整洁的教室中各种标语、图片催人奋进。学生们衣着整洁,举止大方,见到客人彬彬有礼,显示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绿化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5.探索德育工作新路子,培养爱岗敬业的人才。建校伊始,我们就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着重抓了德育队伍建设,建立了由校长到学生科管理干部、班主任、班委会成员和由党委书记到团委和团支部委员以及政史地课教师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形成一个条块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开创了党、政、工、青齐抓共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选择德育内容,除常规的德育内容外,还强化了五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爱家乡的教育;二是理想和前途教育;三是职业道德教育;四是礼仪礼节教育;五是专业思想教育。在德育方法上,我们采取了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灵活教育方法。首先,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按年级分层次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其次,组织学生参加大型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再次,从培养主人翁意识出发,采取自我教育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为此,学校成立了青年自愿者小分队,常年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学生参与学校的值周工作,每天检查纪律、卫生和文明礼貌情况,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同时,我们还结合节日、纪念日,通过演讲、文艺汇演、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团会等形式进行专题思想教育,展示德育工作的成果。几年来,由于我们坚持德育兴校的原则,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来抓,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了明显提高。
三、从市情出发,办出职教特色,办出地方特色
我校作为辽北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十几年来,在市教委的领导下,抓住改革开放这一契机,从铁岭的市情出发,以发展辽北经济为目的,结合辽北特点和八大产业的开发,把办学的聚焦点对准社会需要上,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有人才市场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为目标,努力办出职教特色,办出地方特色。
1.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因地制宜设置专业,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我们主动贴近社会,迎接市场经济的大潮,从社会调查入手,聘请有关教育和其他行业专家、学者,帮助我们重新界定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及教学内容。由过去的按“单一职业”设课,转变为按“职业群”设课。建立了以技能标准为主体,技能培训为主线,职业道德为先导,以文化和专业基础知识为依托的群集型的教学模式。例如,我们开设了计算机财会、幼师、司法警察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既学习主体课程,也学习辅助课程。如计算机财会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既学习财会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司法警察专业的学生不仅学习司法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也掌握了警察专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这样,便使学生一专多能,适应了今后就业的需要,从而做到了学校育人和社会用人的有机结合。
2.适应人才市场的不同需求,坚持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首先,我们在认真分析我市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人才的不同需求,实行了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这里既有长班,又有短班;既有中专班,又有不脱产的函授岗后培训。这种做法不仅大大增强了我校的办学活力,而且还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例如,1996~1997学年度,我们先后举办了12期近300人的公务员微机等级培训,并通过了省级统一考试,获得了证书;为816部队近百名军官进行微机培训;先后举办了“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法律”三个大专班,在籍生达到400人;定向招收幼儿园教师,采取以函授为主、面授为辅的教学形式进行培训提高。
其次,为了使学校育人与社会用人有机结合,走效益型的具有职教特色的办学路子,我们建立了横向联合的办学体制。具体做法有三:一是与高等院校挂钩联合,增强学校的办学能力和社会知名度,如我们先后与沈阳女子师范学院联办了“学前教育专业大专班”,与东北大学联办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大专班”,与辽宁大学联办了“法律专业大专班”;二是与本地区的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先后与铁岭民间艺术团联办了“艺术表演专业”,与市档案局联办了“经营管理专业”,与铁岭新华书店联办了“图书管理专业”,和市建委系统联办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还和铁岭市司法局联办了“司法警察专业”等;三是为大型企业委托培养急需人才,我们先后为铁法矿务局、清河电厂及部分乡镇代培了200余名音乐、美术、幼儿教师。
十几年来,由于学校始终重视改革,狠抓班子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树立学校形象,采取多种形式办学,使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由原来的2个专业发展为7个专业,在校职工为126人,有34个教学班,在校生1260人。学校每年为本地区输送400余名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深受社会的赞誉,为辽北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97年被评为铁岭市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