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论文_王尧

新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新沂 2214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6年11月治疗的78例脑出血治疗患者资料,将其设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41例),前者以术后常规护理,后者以早期活动训练,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静脉血流速和血流峰值较干预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上升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下肢血栓发生率22.63%较观察组4.88%高(P<0.05)。结论:以早期活动训练协助脑出血治疗患者预防DVT形成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静脉循环功能,减少血栓发生。

【关键词】脑出血;早期活动;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术后长期卧床所致严重并发症,患者卧床期间肢体血液循环减慢,极易造成血流瘀滞,导致肢体组织缺血缺氧,影响肢体正常活动[1]。为有效预防术后DVT发生,临床多结合术后运动训练,以协助患者肢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下肢运动机能[2]。本研究现就早期活动训练取得的干预效果进行回顾,并陈述如下。

资料方法

1.1 基础资料

收集2014年2月-2016年11月治疗的78例脑出血治疗患者资料,并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41例),前者男21例、女16例,年龄41-76岁,平均(58.19±3.75)岁;脑出血病因:颅脑损伤14例、高血压23例;后者男22例、女19例,年龄42-77岁,平均(59.26±3.84)岁;脑出血病因:颅脑损伤17例、高血压24例。两组基数资料未有明显高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术后常规护理,包括抗生素预防感染、皮肤护理、心理护理、肠道净化和饮食指导。观察组在其基础实行早期活动训练,具体实施:①体位护理:卧床期间需定期协助患者调整体位、翻身,以软枕垫高脚后跟,使得小腿悬空,与床面成20-°30°,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回流受阻。②活动护理:协助患者下肢足踝和膝关节运动,指导或帮助患者进行踝关节、膝关节主动和被动拉伸、屈伸及内外翻转运动,每个动作进行20次。③肌肉按摩:对患者四肢股二头肌、四头肌和腓肠肌进行按摩,按摩范围由肢体近端至远端区域,每次持续时间为5min。④肌肉舒缩运动:指导患者实行肢体肌肉收缩训练,先收缩5s后再舒张5s,以收缩舒张为1次动作,所有动作均行20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静脉血流速、静脉血流峰值和下肢血栓发生情况,包括小腿血栓、左下肢血、髂骨血栓。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选用“±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以测定,例数以表示,组间率(%)比较以测定。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结果

2.1 比较两组静脉血流情况

干预后两组静脉血流速和峰值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增加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下肢血栓发生情况

对照组小腿血栓4(10.81%)例、左下肢血栓3(8.11%)例、髂骨血栓1(3.71%)例,总8(22.63%)例;观察组小腿血栓2(4.88%)例;观察组发生率4.88%较对照组22.63%低(P<0.05)。

讨论

DVT好发于下肢腓静脉、胫前静脉、股深静脉处,其症状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肌肉疼痛或压痛,如未及时治疗,可致下肢肌肉组织缺血缺氧,直至细胞坏死。因此,需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3]。目前,临床常用护理手段为早期活动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下肢功能,改善微循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现就此干预模式取得的结果进行回顾,以期为患者康复效果探究予以借鉴依据。

由上述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静脉血流速与血流峰值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其中,对照组提高水平较观察组低;且观察组下肢血栓发生率4.88%较对照组22.63%低。由此证实,早期活动训练能有效提高肢体静脉血流速度,预防或减少血栓形成。此结果与刘洁文献[4]结果相似。近年来,为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提高患者康复效率,临床多辅以术后护理干预,其中,常规术后护理虽能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减轻机体损伤程度,但其对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和运动功能恢复无显著疗效[5]。因此,在其基础结合早期活动护理,对增强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减少DVT发生有重要意义。早期活动训练是针对患者肢体障碍实施的干预措施,通过卧床体位调整、脚后跟垫高和翻身活动,能有效促进肢体血液循环,保障肌功能正常;膝关节和足踝部屈伸、内外翻转运动能够增加患者肢体灵活性,增强韧带承受力,以促进下肢功能提高;定期按摩股二头肌、四头肌及腓肠肌能够舒缓肌肉紧张度,预防麻痹或痉挛;肌肉舒缩能够改善肌肉运动障碍,促进肌肉组织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关节僵硬症状,并增强全身微循环功能,提高康复效率。受例数和外界环境限制,该研究尚未对患者康复干预后生活质量作具体了解,还有待深入研讨。

综上所述,以早期活动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血流阻滞,减少DV形成,具康复护理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聂君英.早期活动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9):1307-1308.

[2]蒋小兵,王金萍.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3):83-84.

[3]李鸿.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4):2341.

[4]刘洁.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31):105-106.

[5]王凤卿,李静.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6,18(96):75-76.

论文作者:王尧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  ;  ;  ;  ;  ;  ;  ;  

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论文_王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