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欺凌的成因与防范机制
西北大学法学院 宋世伟
摘 要: 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在当今社会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校园欺凌行为呈现多样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包括校园欺凌行为主体自身原因和制度原因,并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应该构建法治防范机制。加强法制政策的引导;建立有效的防范执行机制;青少年自己应知法守法,进行自身人格全方位的塑造。
关键词: 校园欺凌;欺凌行为;防范机制
校园欺凌时有发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解决办法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
智慧吉首PPP项目中,智慧交通整体功能为有效完善动态交通,优化静态交通。智慧交通为市民提供精准的实时路况信息、公交车位置信息、便捷的智慧路边停车和场内停车等服务,为交警提供违章监控、违停监控、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电子抓拍和实时路况监控等服务,为公交公司提供公交车辆进站信息,为公共信息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应急联动平台、智慧旅游和智慧警务等提供大量交通数据,有力地支撑智慧吉首PPP项目的运营。智慧吉首PPP项目智慧交通子项整体功能如图2所示。
1 校园欺凌的概念及原因
1.1 校园欺凌的概念
校园欺凌就是指在学校或校外附近地方发生的打架斗殴、侮辱谩骂等行为。校园欺凌行为表现多样,大体有以下形式:给受害者起侮辱性绰号,对受害者粗言秽语,嘲笑受害者的外貌衣着,对受害者身体造成伤害等。应当看到,不少学校的师生及家长误以为上述行为不属于校园欺凌,甚至误以为是一些孩子的调皮捣蛋行为。如果这些行为得不到关注及治理,很容易导致恶性后果。同时,这些行为会对受害者造成持续性的心理伤害。
设计调整和变更的主要项目是管道转折角度控制、平面和竖向位置调整、明管和埋管接合调整、管道细部结构调整变更、管道连接件数量和类型变更等。对采用球墨铸铁管材料安装的管道转折角度调整,因厂家生产的多数是定型角度的弯管接头,一般 有 11.25°、22.5°、45°、90°四 种 类型,并且对于DN800管道用胶圈承插连接允许有2°以内范围的偏离角度调整。对于6 m长的管道偏离调整2°时,其末端即可偏离21 cm的距离。因此,要结合施工现场管线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变更,可把大角度化为小角度,把规范定型的小角度化为2°以内的更小角度,即把大角度折线变为小角度(2°以内)折线连接的弧线。
1.2 校园欺凌行为出现的原因
1.2.1 校园欺凌行为出现的主体原因
欺凌行为实施者自身和环境的影响。青少年本身容易冲动,情绪波动比较大,法治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容易出现一些极端行为。加之青少年的父母往往忙于工作,对未成年子女缺乏关心,这将直接导致未成年子女心理发展不健全,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极端暴力行为。
被欺凌者自我沉默和性格因素。被欺凌方处于弱势地位,受到伤害之后往往会选择沉默,不知如何寻找解决的方式和途径。无论是家庭、学校亦还是社会方面,都对校园欺凌不够重视,常将其视为同学之间的小打小闹和日常嬉闹行为,正是这种放任无视的态度才使校园欺凌发展到严重暴力行为,这不得不引起当今社会的广泛关注。
女人知道细情后,握手术刀的手竟发了抖,她觉得这世界上的一些男人简直太让人恶心了,他们做的事情更是丑恶之极。
校园规则纪律存在不足和校园安保制度亟待完善。学校纪律的制定往往都是从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角度出发的,却容易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制。在这种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学生的行为就缺少制度制约,这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方向引导是不利的。因此,校园安全上规则纪律立法亟待解决。
青少年时期是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校园欺凌造成的心灵伤害是一生当中无法弥补的伤害。受到欺凌的一方显然是欺凌事件的直接受害人,无论是身体伤害还是心理伤害都将终生难忘。身体伤害可以治疗,可以痊愈,但心理伤害是不能短期内恢复的。因此,对受到校园欺凌的当事人的后期心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3.1.1 健全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
2 校园欺凌行为造成的影响
2.1 校园欺凌行为导致主体身心都受到伤害
LIU Wen-bao, REN Dong-yan, TAO Feng, CHEN Guo-liang
2.2 校园欺凌行为导致社会犯罪率升高
校园欺凌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社会犯罪率的升高,欺凌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转化为犯罪行为。然而对校园欺凌的定罪量刑我国目前并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款进行规定,而是根据欺凌行为造成的身体伤害程度在刑法一般故意伤害等罪名中进行定罪量刑,对欺凌行为造成的更为严重的心理伤害也没有精神损害的赔偿标准。
2.3 校园欺凌行为影响社会秩序
校园欺凌对社会造成的更进一步的影响也就是社会秩序问题。发生在青少年之间的这种暴力事件更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其心理素质都尚未成熟。欺凌行为双方都会受到影响,从而成为影响社会的不利因素。
3 构建校园欺凌问题的防范机制
相比于校园欺凌更可怕的是社会对欺凌行为的漠视,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还需要社会全员参与,社会共治综合治理。同时,构建法治防范机制,从立法、执法和守法方面全面予以保障。
3.1 校园欺凌的社会共治路径选择
父母的教育不当、家庭本身存在问题、法治教育不到位、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以及受到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等导致了校园欺凌。总之,无论是学校、家庭、个人还是社会,在校园欺凌事件上,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种状态下,校园安全方面的法律又存在严重缺失和错位的情况,这就使得青少年学生完全暴露在校园欺凌行为的风险之中。
以预防为主,将校园欺凌消除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学校以及青少年所接触到社会场所加强对青少年的普法宣传教育。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比如: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阵地,如黑板报、广播室等做好宣传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少年宫、游乐场等青少年经常出现的社会场所也要加强普法宣传教育。
(3)取10.00g钢样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灼烧,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1%的H2O2溶液充分吸收,再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吸收液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20.00 mL;另取10.00g钢样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灼烧,将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碱石灰的U形管(如图3),碱石灰增重0.614g。
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校园是青少年学生日常出入最多的公共场所,学校的环境不仅包括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生活环境。开设校园安全防范类课程,开展预防校园欺凌事件方面的集体活动等。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并学习相关的自我保护措施,让青少年学生在和谐有爱的校园文化中成长。
3.1.3 提升家庭对校园欺凌行为的重视度
3.2.1 加强法制政策引导,弥补校园规则纪律缺失
1.2.2 校园欺凌行为出现的制度原因
3.2 校园欺凌的法治规制路径选择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防止校园欺凌只有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的重要地位不可或缺。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及时关心未成年子女的状况,对处于青春期的子女更要耐心聆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另外,父母应与子女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避免沟通导致的难以弥补的隔阂。
3.1.2 净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与校园欺凌的严重程度相比,我国当前对这个问题的立法还十分滞后。无论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反家庭暴力法》,都旨在解决成年人对未成年人施加暴力的问题,对于未成年人之间实施的暴力、侮辱行为却都没有涉及。受到校园欺凌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同样需要保护。加快对校园暴力的立法工作,避免校园安全立法错位。
3.2.2 建立防治执行机制,防范事前和事后处理不足
在校园欺凌问题的事前防范中,增加对校内、校外暴力行为的排查力度。中小学生因为社会经验匮乏、身心发育不健全,遭遇暴力欺凌时往往缺乏应对、处理的能力。应该将学校和有关单位的救护责任标准化、法律化,加强对欺凌行为的事前防治。欺凌事件发生之后的处理方式问题。社会相关部门在对其予以高度重视的情况下更要付诸行动,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施暴者予以严惩。应该建立有效的防预执行机制,防范事前和事后处理不足。
3.2.3 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预防青年法治意识淡薄
打开床头边的手机,手机上清晰的显示着2014年1月20日,01:20:33字样。殷明看着这日期,恍然想起明天,不,是今天将在市中心有场面试。艰难地坐在床上,看着手机上的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电子表面的秒针嘲笑般地看着他,慢吞吞地一下一下转动着。
防范校园欺凌的发生,不仅需要立法、司法、执法,更需要青少年知法守法。社会共治和法治防范都是外部的解决措施。从根本上需要青少年自身清楚自己的行为问题和后果。需要青少年树立自身知法守法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另外,青少年对自身的人格应该进行全方位的塑造。作为受害方不能仅仅一味地忍让,也应该正确面对,学会反抗,学会处理问题和面对问题。反抗不是暴力还击,而是学会自我保护。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与老师、父母沟通,向大人寻求帮助。运用正确的手段进行反抗,而不是自闭消极。
蒸发法的原理是从液态转化为气态,利用产生的热能将液体蒸发,最后再回收冷却水蒸汽的方法,此种方法的优势是得到的淡水水质较好。目前,海水脱盐淡化技术经过发展演化的蒸发法脱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15]。多效蒸馏法是一项20世纪中期重要的脱盐技术,虽然工艺比较成熟并且运行稳定,然而存在一些问题如能耗高、设备易腐蚀结垢等缺点[16]。20世纪70年代末,以色列研发了低温多效蒸馏技术,有效缓解了多效蒸馏法的缺点[17]。利用多效蒸馏法可以获得较大的产水量,但是高效率也代表着更高的单位产水量的成本和投资费用。郭卫平[18]研究表明,对于成分复杂以及污染性强的污染物,不适合用膜法脱盐处理。
综上所述,面对青少年的校园欺凌问题,社会应该予以足够的关注。探寻可规制的路径,构建社会共治与法治规制的全方位的防范体系,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珊珊,张野,苑波.初中生抑郁在心理忽视与校园欺凌间的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0).
[2]王祈然,王帅,王一杰.我国校园欺凌事件性别参与差异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8(10).
作者简介: 宋世伟,女,沧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金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