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梗抢救的应用效果论文_刘晶晶

湖南航天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目的: 讨论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梗抢救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急性心梗抢救患者作为对象,选取的患者病例数为60例,要求就诊时间是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按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配组别。接受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编排为对照组,进行急诊护理路径干预的另外30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针对两组患者取得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差于实施综合护理的实验组,且其抢救的成功指数远低于实验组,P<0.05可以证明比较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接受急诊护理路径干预的急性心梗抢救的患者取得的效果较好,抢救成功指数较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亦较高,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传统护理;急性心梗;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病症,致病机理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持续性、急性的缺氧、缺血状况,进而致使其呈现心肌坏死的情况[1]。该病起病较快,比较凶险,致死率较高,应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配以较高的护理方式,方可使其抢救效果得以提高,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以保证,使其预后效果得以提升[2]。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急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方式的效果,具体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分析的样本,对其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传统护理方式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实验组则使用急诊护理路径方式,每组样本数均为30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最小的45岁,年龄最大的75岁,平均年龄为(65.1±5.1)岁;实验组年龄为44-78岁,平均年龄为(64.9±4.7)岁。将选取的60例样本的相关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予以计算,结果发现组间差异较小,符合正太分布,P>0.05,符合本次研究前提。

1.2方法

对照组在本次研究中使用传统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常规吸氧、镇静等急救处理,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实验组则使用急诊护理路径方式,(1)小组建立:建立由护士、护士长及主治医生组成的急诊护理路径小组,急救之前,成员应对患者的病因、护理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等进行确定,与医院制度相结合,对其护理流程进行完备,制定急诊护理路径表[3]。(2)入院前急救护理:护理人员接收到急诊电话,把控好出诊的时间,确保及时出诊;未达现场前,对现场家属等进行相宜的引导,对患者采用相应的急救方式,比如:安抚情绪、体位保持等;到达后对患者立即吸氧施救,迅速创建患者的静脉通络,以便抢救。(3)入院急救干预:到达医院之后,对患者进行迅速分诊治疗,直接将患者送至抢救室,帮助抢救室的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检查,依据患者的检查状况,开启“绿色急救通道”,对患者进行吸氧、监护、除颤等护理干预。并预先通知手术室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患者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进行观察[4]。(4)环境及健康宣教干预:护理人员应将手术室及病房内的湿度及温度调整至以患者舒适为宜,减轻患者的紧张感;患者抢救成功后,应将该病的致病原因、注意事项以及临床治疗成功的病例等对其进行详细说明,以提升其认知程度和改进其不良心理;(5)用药干预:护理人员应将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及不良反应等对患者进行说明,叮嘱患者不可擅自更改药量或停药,应严格遵医嘱进行用药,以免意外出现[5]。

1.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抢救成功指数。使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测评,评分采用百分制,十分满意者为80分及以上,满意者为60-79分,不满意者为59分及以下。满意度=1-不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SPSS14.0进行本次急性心梗抢救患者相关护理数据分析,护理满意度及抢救成功指数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时代表其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经过数据统计之后,发现实验组30例患者中仅出现1例不满意患者,对照组中则出现8例,护理满意度为实验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指数

实验组3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的患者有28例,抢救成功率为93.33%(28/30);对照组3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的患者有20例,抢救成功率66.66%(20/30);实验组远高于对照组,统计学计算显示(x2=6.667,P=0.0098),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近些年因多种因素的干扰,致使心梗的发生数量呈逐步上升趋向,不但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而且还使其死亡指数明显升高。因而,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使用相宜的护理方式,对其抢救成功指数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急诊护理路径主要是针对急性心梗抢救患者而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一项全面新型护理方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指数关系比较密切,患者发病之后,应对其及早进行抢救治疗,其生存指数可明显提升,同时其预后效果亦较好。而急性心肌梗死的传统护理工作比较呆板,缺少针对性和程序性,所以,其抢救效果不是很理想。急诊护理路径方式通过急救小组的建立、入院前急救、入院急救、环境、用药及健康教育等干预方式,此护理方式更具针对性、系统性、全面性,通过此护理方式的有效实施,使其抢救的时间明显缩短,其抢救成功指数大大提升,随之其治疗效果亦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较高[6]。本次研究中也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均远高于对照组,结果再次证实了此护理方式的可行性。综上,将急诊护理路径方式使用在急性心梗抢救患者的治疗中,急救效果较好,其抢救成功率与满意度均较高,应被积极使用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卫绵.实施急诊护理路径、传统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探索[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S1):117-118+129.

[2]颜莉.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传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3):101+104.

[3]彭冬玲,周春兰,邓军红.对比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06):53-54.

[4]卢婷.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5):23+27.

[5]王静,苏红梅,蒋琳.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9):151+153.

[6]欧琳娜.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2):30+33.

论文作者:刘晶晶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对比分析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梗抢救的应用效果论文_刘晶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