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十九大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有效实施论文_陈艳玉

浅谈十九大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有效实施论文_陈艳玉

(广东省普宁职业技术学校,515343)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成效,必须先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确保语文教师有能力成为改革的引路人;二是确保学生能真正成为改革的主体;三是确保要有可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改革措施;十九精神

轰轰烈烈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实施了好几年,实际上改革的效果却并不喜人。究其原因不少:有教学设备配套不到位的;有教师技能和学生基础跟不上改革步伐的……但有一个原因一直被忽视,就是教学改革只局限于理论上的研讨,至今未能形成一套可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语文教师在一线辛辛苦苦改革教学方法,但一直没有新知识、新技能、新精神的注入,那么我们原有的知识储备、社会经验、人生阅历、教学内容等,面对改革大潮,它们受得了?顶得住吗?

中职语文要走进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对社会的各种能力。教学中语文老师要与时俱进改革教学内容,利用学生专业特点对其实施投其所好的引导教学。摆脱语文一直受学生“冷遇”的局面,积极有效提高中职语文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母学科地位。然而,在改革过程中因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或缺乏更新,或由于社会经验、阅历不足而感到力不从心,感到无可奈何,甚至缩手无策……

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要想真正改革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务必先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确保语文教师有能力成为改革的引路人

还是那句老话:“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备足一桶水。”教师要引领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人生。自己必须先投身社会,丰富自身阅历。一个不是很沾边的笑话:老师批评上课没有认真听讲的小明同学:“小明你上课不认真学习,将来怎么办?”学生反问:“老师,请问你每月工资多少?”教师回答:“3000块。”学生对着老师说:“我家5栋楼,每月租金6万多,你凭什么跟我谈未来?”小小笑话却引发我无限的思考:也许是因为自己是教师有一定的心酸感;也许也因为某方面不足的心虚感;也许也因此多了一份责任感;也许还有更多的也许……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当我们猛然觉察到我们在某方面不如学生,或不配教育学生,或无力教育学生时是怎样的难堪和悲哀?这种难堪和悲哀更多是源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多方经验不足。十九大召开后,社会在飞速发展,为了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改革语文教学,真正实现与时俱进。为此,我成立了“十九大精神语文特色示范课堂初探”的课题小组,得到学校教研室的大力支持。

陶行知曾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1】。所以,我组织了课题组的老师多次参加关于十九大精神的学习研讨会。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尝试,成功艺术引入十九大精神,有效改革了语文教学。如何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巧用十九大精神激活语文课堂,又要以教材为依托,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把十九大精神潜移默化到中职生的思想灵魂中,真正让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大事,铭记自身使命,努力学习,用十九大精神时刻武装自己,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同心同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为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把十九大精神有效引入语文课堂,增长师生的知识技能;拓宽师生的视野;升华了师生的思想灵魂。真正把语文课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有效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的有机统一,只有具备这种教书育人能力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引路人。

这是一个辛苦漫长的征程。但有一点,必须时刻记住,我们是为了改革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不是把语文变为政治课。十九大精神强调走文化自信的道路,这是从更高的精神层面上要求所有炎黄子孙要正确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工匠精神固然重要,没有灵魂的工匠只是“机器”,而能给予“机器”美好和高尚灵魂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对中华文化的正确传承。所以,语文教师比其他教师更应该严格修养自身,努力扩大视野,积极投身社会,才能真正把语文知识成功转化为语文综合技能。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在职业学校中收获职业上的身心愉悦和教学改革路上的累累硕果。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学改革引路人。

二、确保学生真正成为改革的主体

中职学校学生多数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进行教学改革?我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职业学校的学生来学校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学一技之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其他文化课,尤其是语文课,他们不但不欢迎,甚至觉得上语文课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语文老师往往被拒之门外,学生不肯接受老师,教师何从改革?况且改革势必跟以往有所不同,但太大的改变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学改革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循序渐进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改革。千万不能一刀切,说改就改,教师没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学生没来得及接受教学改革,如果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要让学生了解教学改革,支持教学改革,最好能让学生成为改革的主体,即从认识上让学生渴望教学改革,主导教学改革。这也是一个辛苦的历程,怎样让我们的学生理解、接受、支持教学改革,为教学改革推波助澜?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的科学引导;在于有针对性的传递高效有用的教学信息,这些信息必须是与时俱进的,即“学有所用”和“学能致用”的实用性知识。

把十九大精神艺术引入语文课堂,在于国、于民、于家和于己等不同层面上去引导学生,如何借十九大春风,扶摇直上,学技术、创伟业,报效祖国。这些都是学生关心的话题,上课积极性有了。这时教师可顺势引导,落实相关的教学改革内容。一旦学生跟老师无所不谈,我们就可以通过他们的言行了解到他们能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因材施教了。因材施教并不是笼统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要看学生的不同基础,如果有些学生连游水自救都不会(没基础或基础薄弱),你传给他再多的捕鱼方法也没用。这时候应该帮他强化基础,先教他学会游水,让他不用胆战心惊被迫接受你的捕鱼方法。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教师可以直接传授更多的捕鱼方法。因材施教是极其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老师时时刻刻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这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很难做到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想溺水身亡?还是想学游水自救?或者想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不会选择溺水身亡的,肯定更多的学生想学知识自救自强。那么改革的队伍就壮大了,学生自然而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主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教学改革的生力军。这样有利于落实相关的改革措施,有利于时刻检测教学改革的成败得失,及时调整改革方案,科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确保要有可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把十九大精神成功引入语文课堂,为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提供了更宽、更广的平台。它能有效突破中职语文教学瓶颈,成为当今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最好操作的方法之一。

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文章,从环保意识、治国方略、思想教育、外交关系处理原则上引导学生去品味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让学生清楚我们的国情和民情,学会分析判断:外国的文化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国情和民情,崇洋媚外不可取,走文化自信才是正道。老师们在融入这些内容时,切忌牵强生硬,或过多过泛,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引起学生误会和反感。所以找出合理的切入点和共鸣点是关键,如何把语文教材和十九大精神合二为一?这是值得每位语文教师长期探索和完善的有趣课题。它需要老师们更好的解读十九大精神和熟悉课本内容,以课本为载体,顺势而导,于情于理于时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改革创新,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落实知识点和实施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优势,引导学生走文化自信的强国之路。

经过两学期的教学实践,课题组已成功编写了《十九大精神语文特色示范课堂》简明教程。

课堂上,我讲一个我们身边的事:就是几千年至今的民俗,我们每家每户灯笼上写的“天地父母”四个字。小时候不理解,上学后觉得是迷信,现在才知道那是超科学的大智慧。这可能是人类史上最早的关于生态平衡的最精彩论述。天地是父母,自然界万物同出天地,天地万物本是一家亲,试问这样的境界有谁能比?这是我在上《象山那样思考》一文,讲到美国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是“近代环保之父”时,给同学们的一个特大惊喜: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比他更厉害!可惜我们不知道而已。

平时我还喜欢跟学生谈谈东西方国家在治国策略上的不同:西方讲究民主自由,我们讲究民主集中。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之旅,都是通过皇权的核心力量进行国家统治,形成大一统的中华文化。这种文化是好?还是不好呢?答案很明显:有好有坏。那么,究竟好在哪里?坏在何方?我们该用什么态度去对待传统和中西方文化?走文化自信的道路?这是《拿来主义》一课必须落实的教学任务。既然要走文化自信的道路,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就必需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理智的分析判断:要去其糟粕,用其精华,要真正学会拿来!

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让十九大精神落地语文课堂;让传统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异彩纷呈;让语文教师拥有更多更好的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有效突破职高语文教学瓶颈。《十九大精神语文特色示范课堂简明教程》,让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有章可行,更加系统、直观、有效地实施和推进“十九大精神”语文示范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希望老师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十九大精神”语文特色示范课堂的示范作用继续推广和深化。为创新语文课堂出谋献策,同心协力共创华夏文明新篇章,走出我们最美的文化自信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十九大精神”语文特色示范课堂期待更多教师同仁齐心协力共同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吉林文史出版社

论文作者:陈艳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浅谈十九大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有效实施论文_陈艳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