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传播力提升路径论文

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传播力提升路径论文

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传播力提升路径*

□文│晏小敏

[摘 要] 科技期刊对助力国家科技水平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升科技期刊的传播力,首先要树立大数据、办“大刊”的理念,优惠人才配置,更新编辑知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建立立体化传播渠道,推荐公共平台顶层设计,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建构期刊生态圈,宣传中国最新科研成果。

[关键词] 科技期刊 传播力 美好生活 人民需求 大数据时代

在2018年11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将科技期刊的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特别强调科技期刊在人类文明的传承、科学发现的荟萃、科技发展的引领、国家科技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展示等方面的功能。这些功能能否正常发挥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国际竞争力,以及人民的生活质量、科技素养和精神风貌。科技期刊应利用自身传播的优势,把脉学科热点,助力科研发展。在用稿上应重点关注学科研究热点与新兴研究前沿,帮助科研人员快速把握选题方向,为科研立项、结题及论文选题等科研过程提供专业化支撑服务。基于此,本文研究就如何提升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将“高大上”的科技期刊回归到“接地气”的应用层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创新科技期刊的办刊理念

进入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获取稿件的流程、编辑稿件的流程、信息交换流程、期刊出版流程、期刊传播流程发生了质的飞跃,科技期刊传统运作模式亟待转向互联网运作模式。一是经营科技期刊要树立大数据理念,在保留纸质科技期刊优点的同时,推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潜在优势,最大限度减少科技期刊传播过程的空间阻力和时间延滞,发挥互联网在信息沟通渠道上的“时空错开,同步并联”的优势。二是经营科技期刊要树立办“大刊”的理念。[5]大刊之大,主要体现在能够培养和吸收大批作者群体,如《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矿业工程研究》杂志投稿作者数已近1万人。三是主题化办刊。每期都有一个主题,邀约相关科研领域的专家和特聘资深教授担任专栏主持人,并围绕主题网罗相关领域的优秀作者提供稿件,以特邀专辑或主题专刊的形式出版,把相关研究的论文整合在一起发表,更便于相关研究人员阅读和引用。四是开通绿色通道。对国际或者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原创性论文,实行快速审稿、优先发表。五是建构期刊生态圈,提升学术话语权。通过论文出版的宣传推广、学术活动的精心策划、导向示范的权威评选、知识服务标准引领及专家队伍建设,通过科技期刊宣传中国的最新科研成果。

不过这台借用了尼康高级入门胶片单反相机F80机身的柯达DCS Pro 14n性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并且也没能帮柯达从尼康的镜头群中占到什么便宜。比如它尽管设计了配置256MB缓存的信号处理系统,但是在当时来说超高的1400万像素造成的大影像数据处理负担使DCS Pro 14n的连拍效率只能达到每秒1.7张,连拍持续拍摄能力仅为8张左右。这台相机最终也随着柯达的惨淡经营而很快退出了大家的视野。

二、优化编辑部人力资源配置

万物互联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情况对科技期刊的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挖掘、收集、整理和分析围绕在科技期刊周围的大数据,离不开各类专业领域人士的参与和合作。对科技期刊编辑部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需要对既有编辑部人员进行优化,通过培训、进修、研讨、自学等途径提升现有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编辑技能。一是编辑应顺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掌握新技能,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运用新媒体把最新的知识、最前沿的科技和最优质的技能传播给读者。二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编辑应拓宽工作思路,做好期刊相关宣传工作,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新工具,拓宽工作路径,提高科技期刊的传播及影响力。三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与相关期刊的合作与交流、研讨,推动期刊传统优势与新技术相结合,扩大科技期刊传播能力。2016年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及专委会主办、承办了“江苏科技期刊发展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共30次,累计受众近1万人次,形成了《优秀青年编辑论文集》《江苏科技期刊成果集萃》等一系列学术成果。坚持科技期刊流程再造和引进并举,通过招聘等渠道补齐科技期刊运作过程中的短板,或通过业务合作等模式引进智力支持,最终实现科技期刊人力资源配置与科技期刊传播力相适应。[6]

三、积极参与国内外合作和竞争

互联网为媒体融合提供了物理平台,科技知识的非垄断性和外部性为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科技期刊本身的独立性和私人产品属性是科技期刊开展竞争的理论基础。科技期刊是科学知识的载体,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科技文明的引领者,是人类科研成果集大成者。科技期刊有必要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不断提升传播力。[7]合作可以是科技期刊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科技期刊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既可以是国内合作,也可以是国际合作。不管什么形式的合作,必须掌握科技期刊合作中的主动权,吸取其他科技期刊的经验,提升自身实力。[8]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科技期刊的交流不断国际化,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让中国科技期刊成为向世界展示我国科研成果的载体。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可以让中国学术界的国际地位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提高我国在科技领域的话语权,积极满足人民心目中“科技兴国”的需要。

由表2可知,A2B3C4D1组合时,废水的CODCr去除率最高,达到85%以上;A4B3C2D4组合时,出水UV254值降至最低,为0.025。通过比较每个因素在各水平下的CODCr去除率和UV254值可得到最优工艺条件,即废水pH值为4、H2O2加入量为10 mL/L、n(Fe2+)∶n(H2O2)为1∶1.5、石墨烯加入量为10 mg/L。通过方差分析可知,各因素间的显著程度为:废水pH值>石墨烯加入量>H2O2加入量>n(Fe2+) ∶n(H2O2)。

四、丰富科技期刊的传播渠道

科技期刊传播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不断创新,及时总结经验。首先,着眼于优势学科、优秀团队、重点课题,打造特色专栏,提升学术影响力。其次,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自己的微博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APP等,定期更新内容,让读者及时了解最新学术动态,推广和宣传期刊。通过新媒体扩大期刊受众范围,例如高影响力论文的评选,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公开投票,不仅增加了关注人数,而且增强用户黏度。再次,举办线下交流活动,通过实际体验了解受众需求,同时起到了宣传作用。总之,新媒体环境下,唯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为传统媒体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真正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在创新传播形式、渠道的同时,要树立品牌意识,切实提升科技期刊的传播能力。

五、推进科技期刊公共平台建设

以科技期刊为载体的科技知识传播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需要发挥政府在科技期刊公共平台建设的引导作用, 做好科技期刊公共平台的顶层设计。[9]一是推进科技期刊公共平台的数字化建设。2014年,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国家层面明确了媒体融合的方向和路径。这种深度融合体现在数字化科技期刊公共平台建设上,不是简单地将分散的科技期刊网站合并,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地加以整合,降低科技期刊信息传播过程的交易成本。二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挖掘中国本土的特色原创研究,提升科技期刊的质量和服务,强化期刊自身办刊能力。通过公共平台建设,可以快速推动共性技术的传播,在此基础上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从而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志懿.媒体竞争:传播力制胜[J].传媒,2006(8)

[2]朱春阳.传播力,传媒价值竞争回归的原点[J].传媒,2006(8)

[3]周少华.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按需提供用户服务[J].出版发行研究,2016(3)

[4]代艳玲,朱拴成,杨正凯,宫在芹.科技期刊传播质量和影响力提升途径与实践[J].编辑学报,2017,29(3)

[5]张莉,沈艳军,周文凯,等.全媒体出版时代科技期刊提高传播力的途径探讨[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3)

[6]赵瑞,许升阳.科技期刊专题的传播策略及传播力提升方案[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8(29)

[7]赵茜.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与分析[J].中国出版,2011(12)

[8]张巧莲.新媒体时代加强科技期刊传播能力建设的途径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7(24)

[9]程维红,任胜利,沈锡宾,方梅,王应宽.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及传播力建设[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3(25)

*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科技期刊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学术编辑的职业规划与期刊的生命力关系”(JSRFSTP2017B12)、2017年江苏省期刊协会立项课题“媒体融合背景下期刊发展与编辑职业生涯规划研究”(2017JSQKB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标签:;  ;  ;  ;  ;  ;  

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传播力提升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