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论文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论文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荆莹莹 贺 宁

(河南工业大学莲花街校区,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传统农业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便成了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农民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其文化、技能、素质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我国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通过讨论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背景、意义和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议,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现代化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

“新型职业农民”一词首次被提出是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上,该文件立足于我国农民的发展现状,以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为着力点,为了培育新时代的农业经营主体,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自此,连续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我国提出要对农业生产机制进行创新,确立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地位。2014、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确立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历史定位,强调要加大对新兴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2016—2018年,我国均强调了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从多方面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指导,力图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有素质、懂农业、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2 新型职业农民概述

新型职业农民是在职业农民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通俗地讲,新型职业农民指的是科技文化素养高、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能熟练掌握农业方面的专业性知识并能进行实质性的操作运用、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且能带动农业增产增收的现代职业型农民[1]

据了解,强校工程与“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紧密结合,通过配备和培养,让每一所强校工程实验校都拥有一名市级名校长、两名名师。目前,116所实验校都配备了一名前三期市级名校长或已申报第四期“双名工程”领衔人或学员;名师配备也在加紧进行,其中,25所学校已拥有特级教师或前三期“双名工程”成员。同时,强校工程由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优质品牌初中学校领衔组建紧密型集团或学区,支持实验校建设。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具有如下现实意义,一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号称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进步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发展步伐,可以说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基础,但是在四化同步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还较低。农民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力军,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农民现代化,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所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农民荒问题的根本之策。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空心化问题更加突出,由此又引发了由谁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素质、高文化水平,学习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农民荒问题,使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后继有人[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展,在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培训的供给与需求对应。农村中劳动对象的年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等方面参差不齐,面对不同的劳动对象,应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地进行培训。另外,每个地方的环境、农业发展特点等都不相同,在进行培训时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可行的培训方案。在培训方式上,应进行创新。由于每个人的空闲时间不同,传统的课堂式教学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对此,可以借助网络,搭建网上平台,进行网上授课,培训内容投放在固定网站上,还可以刻成光盘等,以便农民反复翻看学习[4]

四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民职业化的需要。一方面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一种职业,而不是对农民这类人群的一个称呼;另一方面新型职业农民是为了获得经营利润,而不单单是为了生存。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农民也需要进行转变,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把农业经营作为自己的职业,专注于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以赚取利益为目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积极投身于市场。培育综合素质高、懂经营会管理、掌握农业科技技能、头脑灵活思想先进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民职业化的需要。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

加大国家政策宣传引导力度,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吸引力。第一,利用电视等媒体进行政策性宣传,不断改变人们对“农民”的偏见,让人们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第二,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吸引广大有志于发展现代农业的青年选择作为职业农民。第三,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果的宣传。第四,政府有必要增加专项专款,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重点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3.1 农民对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意识淡薄

在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培训问题: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师资力量匮乏,培训模式比较单一。

3.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不完善

农民这类群体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弱势群体,不愿意被人接受,这种小农思想已经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具有一些文化知识的人都外出工作不愿在家务农,留在农村务农的人群大多是老人、妇女、儿童,一方面这类农民文化基础不好、学习能力不强,加之年龄、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技能,对于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这一说法自然也不感兴趣。另外,相关部门对于培训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到位,没有让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有清楚的了解,这也大大降低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3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环境欠佳

商代社会已经出现家族应该是肯定,何景成先生在《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一书里,对商周时期的一些族氏进行了研究,其中就有诸好戈族、史族、息族等。那么,如果我们说殷商有一个独立的“子族”家族,是否具有了一定的合理性呢?即“子某”类型的称谓包括两种人,一种是诸“王子”,一种是“子族”人。把同是“子某”类型称谓中的一部分从“王子”中分离出来,独立为“子族”,也许上面的一些问题就很好解释了。卜辞中不属于“王族”的“子族”实际上就是殷商时期的独立“子族”家族;“子族”祭祀自己的祖先,因此有相对独立而集中的祭祀对象。

3.4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先天性视盘小凹是一种少见的先天视盘发育异常,视盘小凹处的神经组织有限居性缺损。多表现为单侧发病,不表现为明显遗传倾向[4]。所以,平时工作中不能确诊的患者,进行视盘OCT检查,从而及时发现视盘小凹,减少漏诊或者误诊的发生。

首先,我国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一直不足,而类似于新型职业农民的这种职业型培训教育的费用本来就比普通的费用高,加上经费投入少,就会造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其次,我国农民在信贷方面也一直存在问题,虽然国家在信贷方面已经与一些银行签订协议,使农民可以贷款,但是农民占有的土地等资产都难以作为银行抵押贷款物,还有一些银行存在农民申请贷款条件严苛、申请批准困难等问题。还有我国在保险扶持政策方面也很不完善,农民入保险困难。最后,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宣传也做得不到位,一些偏远地区对新型职业农民是什么等都不了解,大大制约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范围的扩大,影响了培育效率。

良好的环境氛围能有效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反之,就会对其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虽然我国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方面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是相关政策内容有重叠现象,而且在政策的落实方面也存在问题。另外,农民这个角色一直被认为是地位低下被歧视的,使得农村的青壮年都远离农村外出打工,虽然我国也一直在提倡要重视“三农”工作,但是这个环境氛围一直未改变。另外,农村基础设施环境还不健全。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基础设施不到位就更难以说服人们积极务农,在一些城市郊区基础设施可能得到了改善,但是偏远地区等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很落后的。

4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途径

4.1 因地制宜创新培育模式

三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现实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正处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时期,要想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我国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引领农业向前发展。而农民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经营者,要想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顺利转变,农民也必须进行转变,培育文化素质高、学习能力强、懂管理和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便是实现农业转型发展的现实要求[3]

4.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国更应清楚地认识到培育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PDCA循环理论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基于休哈特的构思提出的,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通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处理)的循环运转,持续改进、逐步提高。笔者认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也可以参照PDCA循环理论,依照四阶段闭环式框架进行建设,即计划与建设阶段、执行与实施阶段、评价与检查阶段、优化与改进阶段,通过四阶段有序循环、动态建设,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长效机制。

BIM采用三维建筑设计方式,可直观展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貌、各个构件连接、细部做法以及管线排布等,使设计师可以更加清晰地掌控项目设计节奏,提升设计质量和效率。数字化仿真模拟,信息化描述系统要素,实现信息化协同设计、可视化装配,工程量信息交互和节点连接模拟及检验等全新运用,整合建筑全产业链,实现全过程、全方位信息化集成。同时,不同专业设计师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分工合作,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进行设计,可以大大提高设计精度和效率。

4.3 优化培育环境,留住人才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了解发展新型职业农民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并且大力宣传主张农民这一职业的社会平等性,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使农民认识到努力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对社会、对自己发展的益处。其次,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和基础设施,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需要建立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新型职业农民营造一个社会公平发展的环境和氛围,这也有利于使农村人才不外流,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4.4 制定相关的培训激励机制,提高农民主体意识

一方面可以通过考核的形式对合格的农民颁发证书,另一方面对专业性和技术含量高的从业者除了颁发证书外,还进行公开表彰及相应的奖励支持。通过这种良性竞争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他们踊跃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而且通过评级机构还可以保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质量。

5 结语

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导力量,能否培育出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必须不断地挖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相关的成功经验,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道路,以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兆华,王喜梅,刘彦.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新型农民培育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5):27.

[2]蒋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思考[J].农民科技培训,2012(4):8.

[3]顾焕章,张超超.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4]Giles J.Is life more risky in the open?Household riskcoping and the opening of China's labor market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6(1):0-60.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12-56-2

标签:;  ;  ;  ;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