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16例癫痫患者CT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于丽,王磊,杨现奎[1](2021)在《V-EEG联合CT在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视频脑电图(V-EEG)联合CT在癫痫性精神障碍诊断中的效能及其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以2017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断并治疗的6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癫痫未合并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研究对象均进行V-EEG以及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V-EEG结果、各脑区的CT值以及脑白质密度、各个脑室的宽度之间的差异,分析V-EEG联合CT对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效能,探讨癫痫性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单侧放电率显着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额叶、顶叶、颞叶、枕叶以及脑白质密度CT值显着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双侧脑室的前角、第三脑室、脑沟宽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第四脑室、侧裂池宽度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V-EEG联合CT对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特异性高;多因素分析显示,低氧血症、低血压、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均是造成患者出现癫痫性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V-EEG联合CT对于癫痫性精神障碍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李萌萌[2](2021)在《药物基因检测在癫痫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癫痫是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ASMs治疗是主要控制手段,但经验用药存在疗效不理想、不良反应较多等缺点。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药物基因检测指导中国东北地区癫痫患者精准用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0年7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癫痫专病门诊的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的患者根据是否同意行ASMs基因检测分为指导用药组和经验用药组。指导用药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癫痫患者口腔拭子标本中的基因多态性,并以检测结果为依据指导用药,经验用药组患者依据癫痫诊疗指南和医生的临床经验用药,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控制疗效、换药或添加新药的比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一般资料:指导用药组纳入208例癫痫患者,6个月后随访时有11例未用药,6例不规律用药,1例死亡,完成随访研究的有190例(91.3%),其中男性105例,女性85例,平均年龄:33(21.75-48.25)岁;经验用药组纳入205例癫痫患者,6个月后随访时有4例未用药,9例不规律用药,1例死亡,完成随访研究的有191例(93.2%),其中男性106例,女性85例,平均年龄:34(22.00-49.00)岁。入组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首发年龄、病程、基线发作频率、癫痫发作类型、用药类型、是否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用药种类数、病因、头MRI或CT表现、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表现、肝肾功能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6个月后随访时,指导用药组:完全控制的有79例(41.6%),显效的有26例(13.7%),有效的有31例(16.3%),无效的有54例(28.4%);经验用药组:完全控制的有64例(33.5%),显效的有25例(13.1%),有效的有26例(13.6%),无效的有76例(39.8%)。指导用药组总有效率(71.6%)高于经验用药组总有效率(60.2%),P<0.05。以总体有效和无效为结局指标,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得出药物基因检测指导用药是癫痫发作控制有效的独立保护因素(OR=0.557,95%CI=0.356-0.873,P=0.011),而非初次用药(OR=2.192,95%CI=1.043-4.607,P=0.038)和≥3种ASMs治疗较单药治疗(OR=2.930,95%CI=1.585-5.417,P=0.001)均是癫痫发作控制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卡方检验发现,药物基因检测指导用药相对于经验用药在男性、局灶性癫痫发作、肾功异常、初次用药、入组时调整用药、首发年龄<18岁、病程≥5年,单药或≥3种药物治疗组效果更显着(P<0.05),此外,无论在肝功正常还是异常组,药物基因检测指导用药均能显着提高癫痫患者发作控制的有效率(P<0.05)。3、换药或添加新药的比例:随访期间,指导用药组未换药且未加药的患者有167例(87.9%),换药或加药的有23例(12.1%)。经验用药组未换药且未加药的患者有167例(87.4%),换药或加药的有24例(12.6%)。两组患者换药或加药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指导用药组换药或加药原因:16例(69.6%)疗效不佳,4例皮疹(17.4%),2例(8.7%)托吡酯(topiramate,TPM)导致记忆力明显下降,1例(4.3%)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引起肝损伤。经验用药组换药或加药原因:20例(83.3%)疗效不佳,3例皮疹(12.5%),1例(4.2%)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引起自杀倾向。4、不良反应:指导用药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有7例(3.7%),其中1例LTG所致肝损伤;4例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c ADR):1例由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所致,3例由LTG所致;2例TPM所致记忆力下降。经验用药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0例(5.2%),其中4例肝损伤;3例c ADR:2例由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所致,1例由TPM所致;3例LEV所致精神不良事件(psychotropic adverse events,PAEs)。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显着差异(P>0.05)。指导用药组4例出现c ADR的患者有3例表现为斑丘疹(maculopapular eruption,MPE),均由LTG所致,1例表现为服用PB后四肢末端红肿及左手中指和手背部的水泡,无发热、黏膜损害等其它部位的不适。经验用药组3例出现c ADR的患者均表现为MPE。回顾指导用药组4例发生皮疹的患者的HLA等位基因型发现:HLA-B*15:11阳性的有4例,HLA-B*51:01阳性的有2例,HLA-B*15:02、HLA-A*02:07、HLA-A*31:01阳性的各有1例。其中,PB诱发的1例皮疹较严重的患者HLA-B*15:11和HLA-B*15:02为阳性。结论:1、根据药物基因检测结果指导癫痫患者用药较经验用药可以提高癫痫发作控制的有效率,在男性、局灶性癫痫发作、肾功异常、初次用药、入组时调整用药、首发年龄<18岁、病程≥5年,单药或≥3种药物治疗组效果更显着。2、药物基因检测指导下选择的ASM治疗方案和经验用药组相比,在后期换药或添加新药的比例无明显差异,在肝损伤、非SJS或非TEN型皮疹、PAEs和药物所致的记忆力下降4种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上也无显着区别。3、HLA-B*15:11可能是LTG诱发的MPE或PB诱发的较为严重的非SJS或非TEN型皮疹的危险因素,HLA-B*15:02可能与PB诱发的较为严重的非SJS或非TEN型皮疹有关。
芦庆花[3](2021)在《51例以热性惊厥起病的儿童癫痫临床与基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热性惊厥与癫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相当数量的热性惊厥起病的患儿可能转化为癫痫,单纯性热性惊厥、复杂性热性惊厥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可能发展为癫痫,但是复杂性热性惊厥发展为癫痫的概率更高。但癫痫与热性惊厥的预后相差很大,对家庭的精神及经济负担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和影响。基因检测是近几年研究热性惊厥与癫痫关系的热点问题,高通量基因测序为癫痫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更精准的依据。对癫痫的发生、演变、治疗及预后提供更有力的诊治思路,为进一步明确癫痫的病因、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指导预后提供更多依据。因此我们对以热性惊厥起病的儿童癫痫的临床表型及相关致病基因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这些基因在热性惊厥起病的癫痫儿童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机制,进而指导治疗及预后。研究目的 总结分析热性惊厥起病的儿童癫痫临床表现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这些基因在热性惊厥起病的儿童癫痫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探寻热性惊厥起病的儿童中可能引起癫痫的致病基因,从而为热性惊厥起病的癫痫儿童提供诊断依据,指导治疗和预后。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小儿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51例以热性惊厥起病的癫痫患儿的临床详细信息(性别、年龄、家族史、首次发作类型及年龄、再次发作间隔时间、发作次数、出生发育史等),根据有无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分为家族史阳性组(28例)和家族史阴性组(23例)。在征得患儿父母同意及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患儿自身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采集,血量为2-4毫升,并放置于冰箱中,在4℃环境下实现冷藏保存。送基因公司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筛查,对发现的突变位点,通过采第一代稳定性测序法(Sanger)进行验证。结果 1.51例癫痫患儿中有7例发现阳性致病基因,发作形式中出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30例,复杂性部分性发作10例,单纯性部分性发作6例,强直发作5例,眼睑肌阵挛发作4例,肌阵挛发作3例,失神发作2例,肌阵挛失神发作2例,行为终止发作2例,失张力发作1例,过度运动1例。发作形式同时存在2种以上的患儿有9例,其中6例患儿检测到阳性致病基因。2.51例热性惊厥起病癫痫患儿中,有7例患儿共检测出8个与临床表型高度相关的基因变异位点,其中首次发作类型为单纯性热性惊厥者6例,复杂性热性惊厥者1例。8个与临床表型高度相关的基因变异位点中,有5个突变来源于母亲,3个突变为自发突变。有1例在同一基因上有2个突变位点,为CACNA1H(c.2061delC,p.P689Qfs*4)、CACNA1H(c.5407C>T,p.R1803C)2个位点突变,分别为移码突变和错义突变。1例为S CN1A(c.4252-4A>G),为剪切突变,该位点HGMD数据库已报道过,与Dravet综合征有关,ACMG指南判定为致病变异;1例为GABRB3(c.5 G>A,p.W2X),为无义突变,该位点HGMD数据库已报道过,与癫痫性脑病、早发型有关,ACMG指南判定为疑似致病变异;1例为SCN1B(c.133C>T,p.R45C),为错义突变;1 例为CHD2(c.4036G>T,p.V1346L),为错义突变;1例为SPTAN(c.3101A>G,p.N1034S),为错义突变;1例为SCN1B(c.491G>C,p.R164T),为错义突变。ACMG指南均判定为意义未明。3.发现22例患儿共有26个可疑基因变异:ATP1A2、SCN9A、CACNA1H、T SC2、BSN、KCNT1、GRIN2A、HDAC4、KCNH5、DEPDC5、TSC2、KC NQ2、ALG13、ZEB2、RYR3、KCNMA1、ARHGEF9、FLNA、NID2、AA RS、DEPDC5、TSCN9A、SCN2A、GABRD、HCN1、PRRT2,包括 31 个可疑基因变异位点,17个来自父亲,14个来自母亲,有4个位点TSC2(p.T1330M,c.3989C>T)、TSCN9A(p.V1034I,c.3100G>A)、SCN2A(p.M1128T,c.3383T>C)、PRRT2(p.P216H,c.647C>A),文献数据库中有该位点报道,其中TSCN9A、PRRT2位于突变热点区域,但文献库中报道的相同位置的突变引起的氨基酸变化却不同。4.患儿1有一个大样本数据支持易感位点ATP7A,既往研究报道与癫痫相关。5.该研究中发现无意义突变88个。6.有6例患儿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1.以热性惊厥起病癫痫患儿,发作形式多样,以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最常见,同时存在多种发作形式者,基因检测阳性率更高。2.检测到SCN1A基因剪切突变(c.4252-4A>G)、GABRB3基因无义突变(c.5G>A,p.W2X),进一步支持这两个基因位点与热性惊厥起病的癫痫的相关性。3.检测到SCN1B基因错义突变(c.133C>T,p.R45C)、(c.491G>C,p.R 164T),CACNA1H基因移码突变(c.2061delC,p.P689Qfs*4)、错义突变(c.5407C>T,p.R1803C),CHD2基因错义突变(c.4036G>T,p.V 1346L),这4个位点既往未报道过,对扩充热性惊厥起病癫痫患儿的基因谱具有一定的意义;4.检测到基因SPTAN1、ATP7A,既往未报道过,可能与热性惊厥起病的癫痫有关,需更多临床数据证明;5.受检者临床表型高度相关的8个基因变异位点均在家族史阴性组检出,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李小莉[4](2021)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癫痫病脑结构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诊断癫痫病脑结构性病因中的价值目的 探讨全年龄段癫痫病患者的脑结构性病因分布,分析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癫痫病脑结构性病因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在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和小儿神经科住院的247例确诊为癫痫的患者,其中经高年资神经内科、小儿神经科和影像科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诊断其癫痫由结构性病因引起的患者116例,116例患者均使用3.0 T Siemens Magnetom Prisma扫描仪和32通道相控阵头部线圈进行了高分辨的磁共振序列扫描。收集统计116例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及具体结构性病因的分布。分析总结不同结构性病因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中的征象特点。结果 116例脑结构性病因癫痫病患者中0~18岁年龄段54例(约占46.5%),其中男29例,女25例;19~40岁年龄段25例(约占21.6%),其中男13例,女12例;41~60岁年龄段18例(约占15.5%),其中男11例,女7例;>60岁年龄段19例(约占16.4%),其中男11例,女8例。在本研究中,18岁以下患者(婴幼儿及青少年患者)是癫痫病的高发人群,约占研究总数的46.5%;同时男性患者在各个年龄段的患病率均略高于女性,但总体而言,癫痫病的发病概率男女未见明显差异(P>0.05)。0~18岁年龄段患者的病因分布以脑皮质发育不良居首位,其次是脑创伤、脑肿瘤、海马硬化、杏仁核肥大等;19~40岁年龄段患者的病因分布以脑皮质发育不良居首位,其次是脑创伤、杏仁核肥大、海马硬化、脑肿瘤、脑血管病等;41~60岁年龄段患者的病因分布以脑肿瘤居首位,其次是海马硬化、杏仁核肥大、脑创伤、脑血管病等;>60岁年龄段患者的病因分布以脑血管病居首位,其次是脑肿瘤、海马硬化、脑创伤、杏仁核肥大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脑内微小结构病变的显示具有优越性。各类结构性病因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中的征象总结如下:(1)脑皮质发育异常:①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a.局灶性灰白质分界模糊b.局灶性皮质增厚c.局灶性皮质增厚并周围白质内T2加权像异常高信号d.灰质内异常信号e.白质内异常信号f.局部脑叶萎缩或发育不良;②灰质异位:脑白质区条状、带状、类圆形、脑回样等T1等T2灰质信号;③脑裂畸形:横贯大脑半球的横行裂隙,边缘见等T1等T2灰质信号覆盖。(2)脑创伤:①脑内陈旧性出血灶;②脑内软化灶;③脑内软化灶并胶质增生;④脑内缺血灶。(3)脑血管病:①脑梗死;②脑出血;③脑梗死后软化灶形成。(4)脑肿瘤。(5)海马硬化:①海马体积减小;②T2加权像及T2-FLAIR像信号增高。(6)杏仁核肥大:杏仁核体积增大,可见于左侧、右侧或双侧,双侧少见。结论 脑皮质发育异常、脑创伤、脑血管病、脑肿瘤、海马硬化、杏仁核肥大为各年龄段癫痫病的主要结构性病因,患者年龄不同,病因分布也存在差异。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脑内微小结构病变显示具有优越性。第二部分探讨高级扩散成像在伴杏仁核肥大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目的 高级扩散成像技术有助于定位常规MRI阴性癫痫患者的脑内致痫灶。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两种高级扩散成像序列,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神经突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对检测伴杏仁核肥大(amygdala enlargement,AE)颞叶癫痫患者致痫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3.0 T Siemens Magnetom Prisma扫描仪对15例常规MRI图像中仅表现为杏仁核肥大的颞叶癫痫患者及14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DTI和NODDI序列扫描,量化分析癫痫患者患侧与健侧、患侧与对照组杏仁核和海马的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细胞内体积分数(neurite densitv index,NDI)和方向分散指数(orientation dispersion index,ODI),获取每一种参数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相应的AUC值,计算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确定癫痫致痫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 癫痫患者患侧杏仁核的FA值、NDI值明显低于健侧,MD值、ODI值明显高于健侧(P<0.05)。患者患侧海马的NDI值明显低于健侧(P<0.05),FA值、MD值及ODI值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癫痫患者患侧杏仁核的ND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A值、MD值和ODI值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癫痫患者患侧与对照组海马FA值、MD值、NDI值及ODI值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获得患者患侧与健侧杏仁核的参数值的ROC曲线,FA值、MD值、NDI值、ODI 值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19(95%CI,0.03~0.35)、0.78(95%CI,0.61~0.95)、0.22(95%CI,0.05~0.38)、0.84(95%CI,0.68~0.99),ODI值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86.7%、80%。结论 DTI和NODDI可以帮助评价诊断伴杏仁核肥大颞叶癫痫患者的致痫灶,NODDI的诊断准确性更高。
彭清萍[5](2021)在《MDR1、UGT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血药浓度水平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癫痫患者 MDR1G1199A、ABCB1G2677T/A、UGT1A6A552C、T19G和UGT2B7C161T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相关性,为癫痫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在昆明市某三甲医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服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的癫痫确诊患者100例。运用化学免疫发光法(CMIA)监测丙戊酸钠稳态血药浓度,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MDR1G1199A、ABCB1G2677T/A、UGT1A6A552C、T19G 和 UGT2B7C161T 进行基因分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纳入100例研究对象,未检出MDR1G1199A位点突变基因携带者,其余4个SNPs位点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ABCB1G2677T/A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为42.5%,T等位基因频率为43.5%,A等位基因频率为14%;UGT1A6A552C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为70.5%,C等位基因频率为29.5%;UGT1A6T19G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为74.5%,G等位基因频率为25.5%;UGT2B7C161T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为64%,T等位基因频率为36%。2.UGT1A6T19G基因多态性与癫痫患者的丙戊酸钠标准化血药浓度水平显着相关(P<0.05),TT、TG、GG基因型患者的丙戊酸钠标准化血药浓度分别(4.33±1.97)μg.kg/ml.mg、(3.40± 1.61)μg.kg/ml.mg、(2.91 ± 1.94)μg.kg/ml.mg,突变等位基因携带者(TG+GG)的丙戊酸钠标准化血药浓度显着低于野生纯合型(TT)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突变纯合型(GG)患者的丙戊酸钠标准化血药浓度显着低于突变杂合型(TG)患者和野生纯合型(TT)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B1G2677T/A、UGT1A6A552C、UGT2B7C161T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丙戊酸钠标准化血药浓度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3.本研究纳入的100例研究对象中,剂型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达标率显着相关(P<0.05),服用丙戊酸钠缓释剂的患者血药浓度达标率高于丙戊酸钠非缓释剂,而与性别、年龄无显着相关(P>0.05);此外,不同年龄组患者之间丙戊酸钠标准化血药浓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18岁组患者丙戊酸钠标准化血药浓度显着低于18~39岁组、40~59岁组及≥60岁组患者(P<0.05),其余3个年龄组患者之间丙戊酸钠标准化血药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研究未发现MDR1G1199A在癫痫患者中存在突变,结合之前的研究报道,可推测MDR1G1199A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突变率较低,在今后的研究中不做重点讨论。2.UGT1A6T19G基因多态性可显着影响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G等位基因携带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显着低于野生纯合型(TT)患者,且纯合突变GG基因型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下降程度尤为显着。3.ABCB1G2677T/A、UGT1A6A552C 和 UGT2B7C161T 基因多态性对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王玲[6](2021)在《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在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在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5月-2020年10月期间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59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对致痫病灶进行术前评估。以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tactic Electroencephalogram,SEEG)或术中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ECo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与MRI及18F-FDG PET/CT显像进行对比,分析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根据Engel分级标准将难治性癫痫患者分为术后疗效良好组(EngelⅠ-Ⅱ)和术后疗效不佳组(EngelⅢ-Ⅳ),对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疾病病程,致痫灶位置(颞叶、颞叶外),MRI性质(阴性、阳性)以及在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中检测到的病灶数目(单发、多发)、病灶范围(单侧、双侧)和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 max)等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继而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上病灶特点和部分临床指标与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评估:59例患者中,MRI检查阳性率83.1%(49/59),正确定侧率71.2%(42/59),正确定位率57.6%(34/59);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率98.3%(58/59),正确定侧率94.9%(56/59),正确定位率81.4%(48/59);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阳性率100%(59/59),正确定侧率96.6%(57/59),正确定位率88.1%(52/59)。在致痫灶检出阳性率以及定侧定位准确性方面,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优于单独MRI和PET/CT脑代谢显像。经皮尔逊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RI与PET/CT显像之间病灶阳性率、致痫灶定侧及定位准确性均存在显着差异(χ2=8.121、P=0.004;χ2=11.800、P=0.001;χ2=7.835、P=0.005);MRI与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之间病灶阳性率、致痫灶定侧及定位准确性亦均存在显着差异(P=0.001;χ2=14.115、P<0.001;χ2=13.892、P<0.001);而PET/CT与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之间病灶检出阳性率、致痫灶定侧及定位准确性无显着差异(P=1.000;P=1.000;χ2=1.049、P=0.306)。将PET/CT脑代谢显像和PET/MRI异机融合显像致痫灶定位情况行Kappa一致性检验,得Kappa值=0.740,根据Fleiss提出的三级标准划分为一般符合。预后判断:59例难治性癫痫手术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术后疗效良好组(EngelⅠ-Ⅱ级)45例,术后疗效不佳组(EngelⅢ-Ⅳ级)14例。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上病灶数目、病灶SUVmax以及疾病病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3、P=0.001);而发病年龄、致痫灶位置、病灶范围、MRI性质单因素分析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56、P=0.591、P=0.616、P=0.766)。进而对病灶数目、病灶SUVmax以及疾病病程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数目(OR=9.046,95%CI:1.496~54.686,P=0.016)、病灶SUV max(OR=0.599,95%CI:0.392~0.916,P=0.018)、病程(OR=1.013,95%CI:1.002~1.024,P=0.019)与难治性癫痫患者预后均具有相关性。结论:1.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致痫病灶的检出阳性率和定侧、定位准确性显着高于MRI,略优于传统18F-FDG PET/CT脑代谢显像。2.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上病灶数目、病灶SUV max与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疗效具有相关性,病灶数目呈单发、病灶SUV max越低者术后疗效可能越好,可为临床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信息。3.癫痫病程长短与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疗效亦具有相关性,病程越长,术后疗效越差。
丁如雅[7](2021)在《成人癫痫患者撤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记录成人癫痫患者撤药后复发情况,探讨癫痫复发与若干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总结成人癫痫患者撤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评估癫痫患者撤药后的预后情况,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规避,尽可能减少癫痫的复发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癫痫患者103例,其中复发组42例,未复发组61例,均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起病年龄、癫痫发作类型、发作频率、AEDs用药种类、撤药前无发作时间、撤药前脑电图、头颅影像学、家族史、热惊厥史等信息。统计学采用SPSS26.0软件分析,对于可能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回归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103例癫痫患者中,复发组42例,未复发组61例,撤药后复发率为40.78%(42/1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相比,性别、起病年龄、发作类型、家族史、热惊厥史无统计学差异,撤药前无发作时间、发作频率、头颅影像学、撤药前脑电图、AEDs用药种类存在统计学差异;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撤药前无发作时间<4年、发作频率≥5次/年、撤药前脑电图异常、AEDs联合用药为成人癫痫患者撤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1.性别:男性患者70例,复发率为40%,女性患者33例,复发率为42.42%,P=0.8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男性与女性患者撤药后复发率无差异。2.起病年龄:起病年龄<18岁的患者34例,复发率为29.41%,起病年龄≥18岁的患者69例,复发率为46.38%,P=0.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起病年龄<18岁与≥18岁的患者撤药后复发率无差异。3.发作类型:全面性发作的患者69例,复发率为42.03%,部分性发作的患者34例,复发率为35.29%,P=0.7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全面性发作与部分性发作的患者撤药后复发率无差异。4.发作频率:发作频率<5次/年的患者75例,复发率为30.67%,发作频率≥5次/年的患者28例,复发率为67.8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发作频率≥5次/年的患者撤药后更易复发。5.撤药前无发作时间:撤药前无发作时间≥4年的患者54例,复发率为29.63%,撤药前无发作时间<4年的患者49例,复发率为53.06%,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撤药前无发作时间<4年的患者撤药后更易复发。6.撤药前EEG:撤药前EEG正常的患者71例,复发率为28.17%,撤药前EEG异常的患者32例,复发率为68.7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撤药前EEG异常的患者撤药后更易复发。7.头颅影像学表现:头颅影像学无病灶的患者93例,复发率为31.18%,头颅影像学有病灶的患者20例,复发率为65%,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头颅影像学有病灶的患者撤药后更易复发。8.AEDs用药种类:单一药物治疗的患者67例,复发率为28.36%,联合用药治疗的患者36例,复发率为63.8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联合用药治疗的患者撤药后更易复发。9.癫痫家族史:无癫痫家族史的患者89例,复发率为40.45%,有癫痫家族史的患者14例,复发率为42.86%,P=0.8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有无癫痫家族史的患者撤药后复发率无差异。10.热惊厥史:无热惊厥史的患者80例,复发率为41.25%,有热惊厥史的患者23例,复发率为39.13%,P=0.8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有无热惊厥史的患者撤药后复发率无差异。11.将上述结果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经过Logist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得到的结果表明:头颅影像学有病灶(P=0.646,OR=1.4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是撤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发作频率≥5次/年(P=0.044,OR=3.128)、撤药前无发作时间<4年(P=0.002,OR=5.936)、撤药前EEG异常(P=0.019,OR=3.653)、AEDs联合用药(P=0.006,OR=4.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上述因素是成人癫痫患者撤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癫痫患者撤药后复发与撤药前无发作时间、发作频率、头颅影像学、撤药前脑电图、AEDs用药种类相关,其中,发作频率≥5次/年、撤药前无发作时间<4年、撤药前EEG异常、AEDs联合用药是成人癫痫患者撤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针对癫痫患者撤药应个体化考虑,综合评估,降低癫痫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赵敏,郭喆,唐立钧,朱海涛,陈芳卿,李天女[8](2020)在《18F-FDG PET/CT对于癫痫术前定位和疗效预测的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18氟-2-脱氧葡萄糖(18fluoro-2-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tuerized tomography,PET/CT)对癫痫术前定位和疗效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行18F-FDG PET/CT检查并手术治疗的46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PET/CT图像行视觉和半定量分析,结合手术病理及预后,比较18F-FDG PET/CT与同期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定位的阳性率和定位准确率,以及脑代谢异常分布范围及位置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18F-FDG PET/CT及VEEG阳性率分别为91.3%(42/46)和100.0%(4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阳性率为67.4%(31/46),低于18F-FDG PET/CT检查(P<0.05)。25例术后预后良好患者,18F-FDG PET/CT定位准确率达56.0%(14/25),VEEG和MRI分别为40.0%(10/25)和32.0%(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检查显示局灶性脑代谢异常的患者较弥漫性代谢异常患者或无异常代谢患者的预后好(P<0.05),脑代谢异常局限于单侧颞叶患者与累及颞叶外脑区患者的预后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对致痫灶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定位准确性,局灶性代谢异常的患者预后较好,可为临床手术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周文杰[9](2020)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随访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患儿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的急淋患儿化疗后出现癫痫发作的51例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纳入病例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随访、电话随访或再次癫痫发作入院随访,记录或评估患儿初次发作后有无癫痫发作复发、肢体瘫痪、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等情况;运动能力、协调能力、语言和社交等方面情况;以及神经影像学情况等。随访成功30例中,有17例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简称儿保科)完成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或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评估神经认知功能。对随访成功30例患儿以全球疾病负担重点控制项目(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disease control priorities project,GBD-DCPP)分级,评估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程度。以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分析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等,对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进行分级,对完成韦氏智力量表的患儿统计总智商,评估急淋患儿伴发癫痫发作的认知情况。结果:(1)临床表现情况:患儿首次癫痫发作主要在诱导期和移植后期发生。常见病因包括化疗药物神经毒性、颅内出血、低钠血症、脱髓鞘脑病、热性惊厥、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病毒性脑炎或细菌性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出血性脑梗塞、静脉窦血栓形成和低血糖等。首次发作以全面性发作相对多见,占全部患儿发作类型的51%,首次发作以癫痫持续状态起病的占16%。患儿癫痫发作后常同时伴有意识障碍、精神差、嗜睡等临床表现,这与引起癫痫发作的不同病因有关。(2)辅助检查情况:共39例行头颅CT或MRI检查,27例异常(69.23%,27/39),12例未见异常,在随访成功的30例中,有14例影像学异常患儿,共获得8例头颅CT或MRI复查结果,其中4例有软化灶形成。39例初次癫痫发作后完成脑电图检查,28例脑电图结果异常,以中-高波幅慢波发放为主。(3)远期后遗症情况:在随访(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7年)的30例患儿中,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者18例(18/30,60.0%),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者12例(12/30,40.0%),其中较轻后遗症8例(8/30,26.7%),严重后遗症者4例(4/30,13.3%)(其中2例合并认知障碍、运动障碍和行为异常),后遗症发生率40.0%(12/30)。(4)韦氏智力量表结果显示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在工作记忆、加工速度、总智商有统计学差异,神经认知功能较正常儿童差。结论:(1)本研究的51例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主要在诱导期和移植后期发生,首次发作以全面性发作多见。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2)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多数急淋伴发癫痫发作患儿有影像学异常,异常率达69.23%(27/39),在对神经影像学有异常病灶患儿随访中,病灶多数可吸收,也有部分后遗脑软化灶,说明影像学异常有一定的可逆性,及时处理预后较好。急淋伴发癫痫发作患儿的脑电图以中-高波幅慢波发放为主。(3)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存活患儿神经系统远期预后尚好,在随访的30例中,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者占60.0%,有较轻后遗症占26.7%,仅有13.3%左右预后明显不良(属于严重后遗症)。(4)完成韦氏智力量表的17例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在工作记忆、加工速度和总智商有统计学差异,神经认知功能较正常儿童差,但本文样本量较少,尚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5)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如果在首次癫痫发作后能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对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张咪[10](2020)在《癫痫患者对癫痫知晓程度及精神共患病与生活质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癫痫患者对癫痫知晓程度、精神心理共病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癫痫门诊就诊且已确诊的成年癫痫患者共101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42例。详细询问病史,记录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史、既往史、头颅CT及MRI、脑电图等临床资料;收集癫痫知识问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评估各量表得分结果。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对各量表得分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癫痫知识知晓程度、焦虑、抑郁以及认知障碍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1、癫痫知晓程度对生活质量总分、发作担忧、生活满意度、认知功能、药物影响、社会功能各项得分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焦虑障碍对生活质量总分、情绪健康、认知功能、药物影响、社会功能各项得分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抑郁障碍对生活质量总分、生活满意度、情绪健康、认知功能、药物影响、社会功能各项得分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认知障碍对生活满意度和药物影响得分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癫痫知晓程度、焦虑、抑郁、认知功能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癫痫知晓程度、焦虑、抑郁为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6、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癫痫知识知晓程度、焦虑障碍、抑郁障碍、认知障碍分别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得分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癫痫知晓程度、焦虑、抑郁、认知功能障碍是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2癫痫患者的癫痫知晓程度越高、认知功能越好,生活质量越高;患者焦虑、抑郁越严重,其生活质量越低。3普及癫痫相关知识、积极控制和改善精神心理疾病(焦虑、抑郁、认知),对于提升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二、316例癫痫患者CT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16例癫痫患者C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V-EEG联合CT在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基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V-EEG结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各脑区的CT值以及脑白质密度比较 |
2.3 两组患者的各个脑室的宽度进行比较 |
2.4 V-EEG联合CT对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效能比较 |
2.5 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单因素分析 |
2.6 癫痫性精神障碍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2)药物基因检测在癫痫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抗癫痫药物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
1.1 基因多态性对ASMs代谢的影响 |
1.1.1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CYP)酶基因多态性与ASMs代谢 |
1.1.2 UGT基因多态性与ASMs代谢 |
1.2 基因多态性对ASMs应答的影响 |
1.2.1 钠通道基因多态性与ASMs应答 |
1.2.2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ASMs应答 |
1.2.3 其他基因多态性与ASMs应答 |
1.3 基因多态性对ASMs不良反应的影响 |
1.3.1 基因多态性与c ADR |
1.3.2 基因多态性与肝脏毒性 |
1.3.3 基因多态性与PAEs |
1.4 结语与展望 |
第2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研究方法 |
2.4.1 临床分组 |
2.4.2 药物基因检测方法 |
2.4.3 研究终点 |
2.4.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疗效评估 |
3.3 换药或添加新药的比例评估 |
3.4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 |
3.4.1 肝损伤发生情况 |
3.4.2 cADR发生情况 |
第4章 讨论 |
4.1 相关基因多态性与ASMs疗效 |
4.2 相关基因多态性与ASMs不良反应 |
4.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51例以热性惊厥起病的儿童癫痫临床与基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癫痫病脑结构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诊断癫痫病脑结构性病因中的价值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探讨高级扩散成像在伴杏仁核肥大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MDR1、UGT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血药浓度水平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影响丙戊酸疗效与安全性的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在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应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患者选择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
2.2.1 MRI图像采集及分析 |
2.2.2 ~(18)F-FDG PET/CT图像采集及分析 |
2.2.3 PET/MRI异机融合图像获取及分析 |
2.3 电生理检查方法 |
2.3.1 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 |
2.3.2 术中皮层脑电图(ECo G) |
2.4 致痫灶定位 |
2.5 预后及随访 |
2.6 统计学分析 |
2.6.1 术前评估 |
2.6.2 预后判断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MRI检查结果 |
3.3 ~(18)F-FDG PET/CT检查结果 |
3.4 ~(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检查结果 |
典型病例 |
3.5 预后分组结果 |
3.6 预后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18)F-FDG PET/MRI显像原理及与其他影像学方法的比较 |
4.2 PET/MRI在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
4.3 PET/MRI在难治性癫痫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
4.4 发病年龄和病程与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疗效关系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PET/CT和PET/MRI在药物难治性癫痫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成人癫痫患者撤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癫痫患者撤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的现状研究 |
参考文献 |
(8)18F-FDG PET/CT对于癫痫术前定位和疗效预测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18F-FDG PET/CT检查结果 |
2.218F-FDG PET/CT与VEEG、MRI结果对比 |
2.318F-FDG PET/CT显示的脑代谢异常与手术预后的关系 |
3 讨论 |
(9)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癫痫发作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典型病例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本课题基金资助项目 |
致谢 |
(10)癫痫患者对癫痫知晓程度及精神共患病与生活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研究对象及纳排标准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排标准 |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收集 |
2.2 问卷调查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癫痫患者一般特征的研究 |
3.1.1 癫痫患者基本情况及癫痫知晓程度 |
3.1.2 癫痫患者共患焦虑、抑郁和认知障碍 |
3.1.3 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定情况 |
3.2 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1 性别对生活质量影响 |
3.2.2 文化程度对生活质量影响 |
3.2.3 癫痫知识知晓程度对生活质量各项得分的影响 |
3.2.4 焦虑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得分的影响 |
3.2.5 抑郁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得分的影响 |
3.2.6 认知障碍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得分的影响 |
3.3 生活质量显着性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3.4 相关性分析 |
3.4.1 癫痫知识知晓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3.4.2 焦虑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3.4.3 抑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3.4.4 认知障碍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性别差异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4.2 文化程度差异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4.3 癫痫患者对癫痫知识知晓程度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
4.4 癫痫患者合并精神心理疾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
结论 |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316例癫痫患者CT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V-EEG联合CT在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诊断中的应用[J]. 于丽,王磊,杨现奎.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1(05)
- [2]药物基因检测在癫痫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临床意义[D]. 李萌萌. 吉林大学, 2021(01)
- [3]51例以热性惊厥起病的儿童癫痫临床与基因分析[D]. 芦庆花. 山东大学, 2021(09)
- [4]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癫痫病脑结构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D]. 李小莉. 山东大学, 2021(09)
- [5]MDR1、UGT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血药浓度水平影响的研究[D]. 彭清萍.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在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D]. 王玲. 兰州大学, 2021(12)
- [7]成人癫痫患者撤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D]. 丁如雅.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18F-FDG PET/CT对于癫痫术前定位和疗效预测的价值研究[J]. 赵敏,郭喆,唐立钧,朱海涛,陈芳卿,李天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9]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随访研究[D]. 周文杰. 苏州大学, 2020
- [10]癫痫患者对癫痫知晓程度及精神共患病与生活质量的研究[D]. 张咪. 西安医学院,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