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图书的出版现状及思考论文

传统文化图书的出版现状及思考论文

传统文化图书的出版现状及思考

蒋成龙 太白文艺出版社

摘要: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读者对传统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近年来传统文化图书的出版一直非常活跃。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图书的出版现状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思考,为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图书的开发力度和出版力量提供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传统文化;图书;出版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也是一个重要的出版资源库。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读者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近年来,传统文化图书的出版一直非常活跃。特别是“关于贯彻落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见”的出台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等政策红利地释放,传统文化图书逐渐成为出版社看重、读者青睐的图书品种。做好该类图书的出版,既是出版社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贯彻中央要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就出版社编辑而言,看清传统文化图书的出版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地对策性思考,对将来更好地做好传统文化图书出版具有重要作用。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由于建设方注重短期效益的回收,往往在项目规划上过度注重政府投资的建设内容,而对于社会资本投资运营的项目缺乏关注,无法实现智慧项目的自我造血。另外重视技术先进性的研究,轻视智慧城市的人文内涵,注重科学的管理方案却忽视了社会文化、市民素质的培养,将智慧城市单纯的沦为了管理工具。

一、传统文化图书的出版现状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各行各业读者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浪潮。各种传统文化图书逐年增多,品种丰富,形式多样。以知名图书销售平台当当网的图书分类数据为例。当当网的“人文社会科学”中“文化”有传统文化,文化散文,世界文化,文化评论,神秘文化,文化研究,文化产业,民俗文化,文化历史,地域文化,文化理论,民族文化等十几种主题,经搜索查询,2019年8月当当网文化类图书共有105526 件图书商品。其中,在“传统文化”下类目中设有国学启蒙读物、中华传统美德、中医文化、民间工艺、服装文化,古老的仪式和文化,节日文化和仪式,食品和茶文化,对联和版画、生肖文化、风水文化、禁忌信仰以及择吉文化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共有31634 册,占文化类图书比例达30%。此外,根据中国版本图书馆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传统出版物数量逐年增加,占当年出版和出版图书总数的6%—9%。传统文化书籍每年将出版3 万多本,该数据将会持续增加。1 这些都表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出版物品种齐全,内容丰富,数量劲增,呈现出繁荣的出版景观。

(1)根据国内外砂土液化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沉积的尾矿砂与天然沉积的砂土一样,地震时都可能发生液化,影响砂土液化的主要因素是相同的,液化机理也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利用判别天然砂土液化的方法来判别尾矿砂。

二、传统文化图书出版面临的问题

(一)选题同质化严重,图书重复出版现象常见

同质化是任何热门书市场中的问题。由于进入要求低,投资相对宽松,以及很多古籍图书版权进入公版领域,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在实际出版过程中,一些编辑往往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独立思考和长远规划,盲目追求市场效益,眼光囿于传统文化当中流行话题和选题,去追踪所谓的传统文化图书市场“热”点,模仿最畅销的品种,结果导致传统文化图书品种在书名、内容、版式等各方面非常相似。在图书市场上,随处可见儒家经典解读、四大名著改编等典籍。以《论语》为例,市面上有关此选题的图书可谓之多,各出版社争相出版,其出版样式、文内解读方式表面虽各异,但核心内容没有太大的不同,大部分书籍仍停留在文中字句的解释和阐释的浅显道理上。在当当网上搜索“论语”显示有3 万多种图书,即使是当当网自营,也有2000 多种书籍。唐诗和宋诗以及古典名著出版重复更为严重。

(二)内容导向不严,质量问题突出

编辑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肩负着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的重要历史责任。在当前的出版环境下,必须心怀历史使命感和文化责任感,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通过对传统文化自觉、勤奋、孜孜不倦地深入学习和积累,练好传统文化的基本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比如,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常识,提升阅读古代典籍的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打磨出质量上乘的传统文化书籍,才能为广大读者奉上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才能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活力。

传统文化图书的出版发展繁荣,不论是学术类还是大众普及类都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但是,如何避免上述的重复出版和导向性偏差问题是值得探究的。在传统文化图书的出版过程中,编辑是很重要的角色之一。

选择出版和传播什么样的知识、文化,是编辑的立根之本,是首要任务。图书必定反映着一定的价值观,编辑应以此作为策划传统文化图书选题的首要标准,注意分析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可能产生的影响,认真对书稿中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把关。

三、在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过程中的策略研究

此外,有些图书在编辑质量上存在问题,包括原文不正确,参考不是权威版本,甚至出现语言和文字方面的错误等等。

(一)编辑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是复杂的。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低俗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比如,一些面向少年读者的传统文化图书中隐藏有血腥、暴力、成人化的内容,或者宣扬封建迷信等。如果编辑在编校该类图书,原文照搬,未进行仔细把关,就会出现内容导向不严的严重问题,客观地导致个别书籍的内容导向性偏差,从而背离了出版的初衷。

(二)重视传统文化的内容把关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少不了沟沟坎坎,少不了风风雨雨。迎难而进,需要更多共识的凝聚,需要更加坚定的改革自觉。

对于传统文化图书来说,内容包罗万象,从文学、艺术、哲学、史实到饮食、节气、医药养生等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均有涉及。这给编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如此庞杂的内容中难免有糟粕,而且经常以比较隐蔽的形式存在。编辑在选择把关时需要时刻谨慎小心,透过纷繁的表象外衣而更加注重其内容,加以筛选和优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活力和时代意义,实现其积极价值。

(三)充分挖掘传统文化

光是简单复制或者出版传统文化图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根据传统文化资源的现状,加强系统研究、保护和传承,进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经典的当代价值,全面阐发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内涵,让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当今社会和时代,才能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如近几年,各地出版社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了一些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系统梳理本地传统文化资源,使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就是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重要出版尝试。

(四)积极推进传统文化的融合出版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出版社在开发传统文化图书时应积极地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全媒体出版,实现内容的多元化开发,采取“内容+需求”“内容+服务”等多种改革模式,从而产生“1+1>2”的效果,实现一种内容、多种产品的开发形式,提升传承传统文化的出版水准和出版广度。比如,根据传统文化的内容、特征等,将传统文化图书不仅实现纸质出版,同时打造成适宜读者的电子书、视听APP 等,以全媒体的方式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转化。

并与受援单位沟通衔接,建议在保障参训学员原有工资、津贴福利待遇标准不变的情况下,优先给予考虑评优评先等事宜。

综上所述,做好传统文化图书的出版,既是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在新时代,对于传统文化的出版既要做好内容创新,也要做好形式的创新、推广的创新、渠道的创新等等,以传统文化图书为载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1]徐来.十八大以来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述评[J].出版参考,2017(12).

[2]杨谷.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出版的思考[J].传媒论坛,2019(10).

作者简介 :蒋成龙(1982.12-),男,汉族,湖南人,供职于太白文艺出版社,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编辑中级,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学。

标签:;  ;  ;  ;  

传统文化图书的出版现状及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