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人民医院 湖南娄底 417600
【摘 要】目的:对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所具有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把4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按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选用大骨窗手术,研究组24例选用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将两组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骨窗直径比对照组小,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血肿清除率比对照组高,区别明显(P<0.05);研究组术后的总有效率是87.2%,对照组是66.7%;研究组术后的并发症概率是12.5%,对照组是25.0%,两组比较区别明显(P<0.05)。结论: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治疗中选择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关键词】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 abstract 】 objective:of early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microsurgery in basal ganglia region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ment has the effect is analyzed. Methods:the 48 cases of basal ganglia region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24 cases chooses big bone window operation,the team 24 cases selection of early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microsurgery,compare 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Results:the team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bone window diameter small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less than control group,hematoma clearance rate i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difference obvious(P < 0.05);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is 87.2%,the control group is 66.7%;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probability is 12.5%,control group is 25.0%,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ignificantly(P < 0.05). Conclusion:in the basal ganglia region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choose the early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microsurgery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 key words 】 the early;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microsurgery;The basal ganglia region;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为脑出血常见类型,因病人存在着高血压基础,受到各种诱因的影响,便引发基底节区脑出血。加上占位效应和机体应激反应,病人会出现脑神经的功能性障碍与颅内高压和其他系统并发症情况[1]。针对不同脑出血量,会实施不同治疗手段,通常在脑出血量超过30ml时,便会选血肿清除术治疗,而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是近些年来临床最新应用的一种血肿清除术,该术式治疗效果显著,对此本文展开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常规资料
4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入院,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阶段41~73岁,中位数(62.3±4.8)岁;高血压病史2~19年,中位数(8.9±1.7)年;9例有冠心病史,11例有糖尿病史,7例有慢性支气管炎;入院时6例中重度昏迷,11例浅昏迷,23例意识朦胧或嗜睡;所有病人对侧肢体皆有不同程度偏瘫,6例一侧瞳孔有散大情况,13例有脑膜刺激征呈阳性情况;手术距离发病时间6小时内有15例,6~24小时有33例。纳入标准为经过MR或者CT确诊为基底节区血肿者;有高血压病史者;无脑出血史且初次发病者;年龄不超过75岁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为有恶性肿瘤者;凝血功能不正常者;先天畸形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无法配合研究者;随访失败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在常规资料对比上没有明显区别,无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病人实施大骨窗手术,术前全麻,手术时先切开头皮,接着开骨窗,移除骨瓣便逐层切开直至血肿暴露,在直视状态下实施血肿清除,结束清除后留置相关引流管,最后将切口逐层缝合。研究组病人实施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治疗,术前全麻,并根据MR与CT检查结果实施相应的手术方案,在出血侧翼入路,择合适切口,使用颅骨钻将颅骨钻开,钻孔的直径大概3cm,硬脑膜以十字切口切开,探针穿刺后切开脑皮质,并在直视状态下将血肿抽取,沿着穿刺的通道造瘘,使用细吸引器在显微镜下吸出血肿,脑组织用湿脑棉进行保护。在操作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对病人的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如出现活动性出血情况,需立刻采取电凝止血。在清除血肿后,于血肿腔内壁贴上止血纱布,避免出血,引流管留置后便将伤口逐层缝合。
1.3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
观察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骨窗直径、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等。其中,血肿清除率=清除的血肿量/总血肿量。
疗效评定标准为:显效:手术后没有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好转:手术后存在轻微的神经功能障碍,病人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无效:手术后病人的生活无法自理,甚至死亡。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2]。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皆入SPSS17.0系统统计,计数资料用n代表,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值±标准差代表,用t检验,当组间对比存在着统计学的意义时,P<0.05[3]。
2.结果
2.1对比两组病人各项临床指标情况
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骨窗直径比对照组小,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血肿清除率比对照组高,区别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进行治疗的目的就是清除血肿,从而降低病人颅内压,减少残疾,从而提高病人生存质量[4]。其治疗包含内科保守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内科治疗主要以保守对症治疗为主,该方案使用于慢性期与亚急性期血肿以及出血量比较少的病人;而对于急性大出血的病人,外科手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和传统的大骨窗开颅清除术对比,小骨窗开颅显微术在清除血肿中所使用的时间更短、对组织的损伤更小、对生理干预更少,在30分内便可达血肿部位,有的放矢,效果显著[5]。
本研究对两组病人分别实施大骨窗手术与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骨窗直径比对照组小,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血肿清除率比对照组高;研究组术后的总有效率是87.2%,对照组是66.7%;研究组术后的并发症概率是12.5%,对照组是25.0%,两组比较区别明显(P<0.05)。可知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血肿治疗的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发牧,许小兵.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4,01(14):8-9.
[2]郭岩,刘艺,刘彩丽,李明,王珊珊,孙晓培.脑出血急性期的血压调控新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25(06):3503.
[3]刘玺昌,张桂茹.颅内血肿微创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22(06):65-66.
[4]林敏,邹少娜.小量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4,18(12):71-72.
[5]陈轩,申明峰,姚宏伟,李冰.小骨窗显微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4,34(04):203.
论文作者:刘向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4
标签:血肿论文; 脑出血论文; 基底论文; 对照组论文; 高血压论文; 手术论文; 病人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