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女人”奥尔布赖特_美国总统论文

“铁女人”奥尔布赖特_美国总统论文

“铁女人”奥尔布赖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赖特论文,女人论文,奥尔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是1993年5月发生在康涅狄格州的一件典型的奥尔布赖特风格的趣事,这天,奥尔布赖特特地从纽约赶来斯坦福郊外的女儿家里来看看她亲爱的小外孙。正当奥尔布赖特外婆一手抱起小外孙准备逗玩时,电话铃响了起来。来电话的不是别人,而是当今联合国的秘书长加利先生。于是,这位老外婆一只手抱着小外孙,轻轻地拍着,另一只手则拿起电话筒同秘书长大人讨论起“全球外交问题”。她的女儿事后说:“这真是妙极了,一只手是小宝贝,另一只手是事关天下的电话筒。”说实话,人们很难把克里斯托弗和基辛格同外交事务和尿布联想起来,而对于奥尔布赖特来说则成了非常自然的事。在克林顿提名奥尔布赖特为国务卿人选的决定宣布后,在西方上流社会与其说引起震动,倒还不如说是引起感叹——男人世袭的领地又少了一个。

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男人的世袭领地里,象奥尔布赖特这样出色的外交人才倒也是凤毛麟角,虽然说奥尔布赖特的性别“烙印”是永远消灭不了的,然而她的观点和意见却绝对是美国主流社会中极有阳刚之气的“妇人之见”。克林顿说过他关心的并不是奥尔布赖特个人的“革命气质”,而是他的整个内阁的总体素质和能力。不过,不用置疑的是奥尔布赖特绝对是这支内阁队伍中的“大手笔”,她是个典型的鹰派人物,无论是在世界组织中,还是在白宫里,她的习惯就是“用双臂挤着前进”。奥尔布赖特从来就是各种风险的“幸存者”——童年时从纳粹的虎口幸存,后来是从离婚的“劫难”中幸存,而现在则是从历来是男性独霸的外交领域中“幸存”(实际上应该说是“脱颖而出”)。现在的问题是这位思想顽固的老外婆能否在权力的最高层继续“幸存”下去。奥尔布赖特的风格之一就是废话不多,言简意赅,在宣布她的提名的那天现场,她对克里斯托弗开玩笑着说:“但愿我的脚能穿进你的鞋中。”

自从大选结束以来,人们都在猜测克林顿究竟要等到何时才找人来“穿克里斯托弗的鞋子”,以及究竟找什么人来“穿克卿的鞋子”。这位总统也始终不吭一声,就好象大学生在考虑他的毕业论文一样,克林顿对国家安全小组的人选的考虑看来也需要相当的一段时间。最后,到12月上旬,克林顿终于打电话通知他的办公室主任:“我看我已经作出了决定。”他的决定就是让已经担任了4年驻联合国大使的奥尔布赖特接替克里斯托弗,出任国务卿;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头把交椅交给了塞缪尔·伯杰;中央情报局局长一职则由莱克担任;唯一的新面孔就是国防部长的候选人、共和党议员科恩,据说,这是自从肯尼迪时代以来首次有两名共和党成员进入民主党的内阁。

嗅觉灵敏的记者获悉,奥尔布赖特这次又是广泛提名考虑的“幸存者”,克林顿原来最早考虑的是让老资格的外交家霍尔布鲁克出任国务卿一职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克林顿对奥尔布赖特不中意,据内情人士透露,奥尔布赖特和霍尔布鲁克都告诉总统说国务卿一职“非他们两人中一个”。与此同时,克林顿夫人希拉里倾向于奥尔布赖特出任国务卿,今年初,这两位女士曾一起在欧洲“携手共游”,据内情人士透露,第一夫人觉得霍尔布鲁克这个人“太犟头倔脑”,不过,他倒可以去担任驻联合国大使,或者说,如果奥尔布赖特“落选”的话,他也未尝不能去担任国务卿一职。就眼下而言,奥尔布赖特正处于“春风得意”时,参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极端保守派赫尔姆斯就对奥尔布赖特的提名表示“热烈欢呼”。此外,一些自由派人士,特别是支持奥尔布赖特当国务卿的妇女团体也对这位女大使的提名表示“热烈欢呼”。奥尔布赖特的支持者们甚至在背后告诫女权主义者千万不要出面“哇拉哇拉”,免得起“反作用”。在国外,人们对奥尔布赖特的提名的反应则是不同的,俄罗斯说他们可以同她打交道,以色列为此感到欢欣鼓舞,在亚洲,由于奥尔布赖特很少去那里,因此亚洲国家的领导人的反应比较谨慎。然而,不管怎么说,所有的人无疑都想知道和了解这个名叫奥尔布赖特的女人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奥尔布赖特曾说服克林顿放弃在巴尔干问题上让欧洲外交牵着鼻子走的做法,也曾怒斥击落民航班机的古巴当局是“胆小鬼”,那么,这样说来,她究竟是撒切尔式的铁女人吗?或者说,她只是鸽派人物杜卡基斯的外交政策顾问?她到底是一名温和的老外婆呢,还是白宫里的强女人?奥尔布赖特就象其他许多职业妇女一样,看来很难将她归类,但总而言之,了解她的最好方法莫过于首先要知道她是名克服了许多大大小小障碍和对手的“幸存者”。

奥尔布赖特的“生存之争”开始得还是相当早的。她的父亲当年也是名外交官员,曾两次被驱逐出自己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次是在1938年,入侵的纳粹将她的父亲赶了出去,第二次是在1948年,夺取了政权的共产党政府又将他赶走。当时,小奥尔布赖特年仅11岁。认识并了解奥尔布赖特长达41年的记者埃米里说:“她实际上是个非常爱国的人。”第二次的被驱逐使他们最后在美国定居,奥尔布赖特在美国上了学,还在波士顿的地下室商场里学会了如何打折扣买东西。奥尔布赖特的丈夫是她大学里的同学,也是一名出版实业的继承人,名叫帕特森·奥尔布赖特。婚后的奥尔布赖特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家里带孩子,与此同时,她还得每天凌晨4时许起床攻读,因为她此时还在攻读国际事务的博士学位。在最后完成学位后,她就参加了民主党,从此开始了她的“政治活动生涯”。在1972年,她是埃得蒙德·马斯基的政治顾问,1976年,经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老教授布热津斯基的介绍,奥尔布赖特进入国家安全委员会,可是,才过了4年,当1980年卡特总统下台后,她也只得离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但是,这还不是她在80年代所遇到的全部挫折。1982年,她的丈夫突然提出他们的婚姻“已经死亡”,这对奥尔布赖特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但是她认了,1991年,她向《华盛顿邮报》记者承认:“我当时是吃惊到极点。”自从离婚以来,她就没有再结过婚。

有了钱,有了漂亮的城镇住房以及孩子们长大离开后,奥尔布赖特也逐渐成为民主党政治圈内的人物,她当过蒙代尔的政治顾问,也曾是杜卡基斯的高级顾问之一,在这段时里,由于民主党问鼎白宫屡屡受挫,因此党内正在就对外政策进行一场辩论,辩论的主题就是:民主党应该走鹰派的路,还是鸽派的路?奥尔布赖特是不偏不倚的中间派。一些保守的民主党人认为她太温和。有人至今仍指责她鼓吹“削减防务预算,支持核冻结以及类似的事”。奥尔布赖特自己也承认有时候她确实也是“错误的”,比如说反对海湾战争,虽然在当时有许多“鹰派”人物都是同她一样的立场。据朋友们说,如今作为美国驻联合国的大使和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就能更无拘无束地表达她的意见,就更能“信任一个爱国移民的本能,因为她了解美国军事的实力和潜在的力量”。在里根—布什时代,奥尔布赖特的家成了不得志的民主党人的聚会场所,而克林顿当年也是经常来到这里的“不得志者”之一,可是当时的奥尔布赖特并不怎样认识这位年青人。一直到1992年民主党州长协会年会的宴会上,经现任和平队队长吉尔兰介绍认识,他们才算是有了次真正的交谈。他们从此相处得非常融洽,她自然成为克林顿组阁时所考虑的第一人选。

在过去4年里,联合国议事日程上的重点是索马里、卢旺达、海地,而最重要的还是波黑地区。无论从那方面来说,奥尔布赖特都十分喜欢女大使这一工作。她的大使公寓坐落在沃尔道夫饭店,在这位女大使的住所里,墙上挂的是她的全家合影,以及一些现代派艺术家的作品。不过,虽然说她的主要工作是在联合国,但她仍不敢轻视华盛顿的工作,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位女大使坐着她的专车穿梭于纽约和华盛顿D.C.之间,因为她必须定期去白宫同克林顿的高级外交政策顾问一起参加“中心组学习”。对于这位女大使来说,她的工作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从海洋法到童工,什么都要管,而在奥尔布赖特看来,她最关心的就是波黑问题。这位自幼被赶出欧洲的女大使不主张对波黑地区的人采取迫害政策,但这并不等于她主张美国放弃对发生在这一地区的冲突的协调和主导作用,为此,她曾同当时的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发生过争执,鲍威尔不大愿意在前南斯拉夫地区动武,但奥尔布赖特认为美国应该抛弃欧洲主导的政策,美国应该直接介入,结果是奥尔布赖特说服了鲍威尔。在海地问题上,奥尔布赖特也是同样的强硬态度。在1993年的一次白宫形势讨论会上,奥尔布赖特坚持要通过有关美国出兵海地的决定,她强硬地表示:给我联合国授权干预的命令,我马上去那里把一切都搞定。而这真是后来所发生的事。在索马里问题上,这位女大使当年也是力主联合国将援助行动的决议变成了一场殖民战争,虽然说这位女大使今天对当时她力主的一些政策也感到有些后悔。然而,在今年加利争取连任联合国秘书长的问题上,这位女大使又表现了她那“笨头笨脑的强硬性”。早先,她同加利秘书长的关系是相当不错的,两人经常同进同出,还一起外出共进晚餐。可是,在加利越来越成为美国推销其政策的障碍、克林顿政府决定不再让加利连任秘书长一职后,奥尔布赖特也马上转而同埃及当局“对着干起来”,并亲自领导了一场“倒加运动”。

批评者认为奥尔布赖特不是个战略思想家,确实而言,她的论文的影响自然不敌基辛格,由于缺乏宏观的思想,她至多象前国务卿万斯或克里斯托弗,享有“杰出谈判者”的声誉。如果说她的思想水平超不过她的前任的话,她的个人风格可能会有自己的特色。克里斯托弗不知怎么在记者面前总有点腼腆,但是奥尔布赖特就不一样,她在大学办过报,后来嫁的又是记者,因此她很喜欢同媒介接触,她从来没有感到要隐藏些什么。她的一名助手也毫不隐讳地声明,今后奥尔布赖特在国外大都市肯定会有更多的购物旅行,华盛顿一位作者回忆起奥尔布赖特和其他一些权势人物在捷克首都街头逛街购物的情景,她们毫无顾忌地大谈自己的服饰,以及自己对服装的见解,全然没有了往常在盛大的社交场合的那种严肃、矜持的态度。奥尔布赖特的魅力还曾使赫尔姆斯议员倾倒,今年早些时候,赫尔姆斯邀请她前去北卡罗莱纳州的一所女子大学演讲,一路上,他们谈得非常投机,赫尔姆斯称奥尔布赖特的女儿为“女大律师”,奥尔布赖特乐得哈哈大笑,然而据观察家们认为,今后的奥尔布赖特国务卿在海外、特别是在阿拉伯国家里是不是还会表现出如此的魅力呢?因为阿拉伯国家对妇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于西方世界的。据悉,有关奥尔布赖特迁升的消息在美国同样引起很大的反响,因为这在美国也是首次出现一位女国务卿,而奥尔布赖特本人在克林顿宣布提名的前一天就“预感”到她的晋升,尽管这位女大使向来豁达,但据她的助手透露,她在这天夜里也“失眠”了,同她的助手紧张地谈了很久,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面临第二天即将宣布的新的历史使命,奥尔布赖特自然是“夜不能寐”了。

标签:;  

“铁女人”奥尔布赖特_美国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