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灿良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东 广州 510230)
【摘要】 目的:观察直肠癌放疗后患者情绪变化,为今后临床放射治疗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50例直肠癌患者放疗后的情绪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晚期或术后复发患者在情感角色、生命活力、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水平等方面的评估明显降低(P均<0.05)。SDS、SAS水平与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放疗后出现的情绪问题是患病程度而定,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表现出更高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应给予必要的心理行为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直肠癌;放疗后;情绪;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186-02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肿瘤术后所产生的问题不断增多,肿瘤患者在治疗后所显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现选取2009年8月—2010 年lO月收治的50名放疗后的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情绪状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0名直肠癌放疗后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54.48± 5.64)岁;文化程度:小学13例,中学28例,大学9 例。局部晚期或术后复发27例(观察组),放疗总剂量先60-70Gy/6-7周;术后无复发者23例(对照组),放疗总剂量为60 Gy/6周;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患病时间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检测50例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的情绪问题,对所产生的焦虑和抑郁心理问题进行多因素分析。
1.2 分析方法
采用心理问卷调查方式,于放疗25—30次期间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特制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估。评分方法是根据各条目不同的权重,计算各条目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以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性别、家庭环境、术后复发及直肠癌术式是主要影响因素。发现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表现出更高的焦虑和抑郁(P<O.01),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消极应对方式(P<O.01),与焦虑、抑郁等不良的情绪问题具有明显相关性(r=O.288、0.256);通过免疫学检测发现,有不良情绪问题的患者术后复发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受到抑制(P<O.01),NK细胞水平、IL-2、IFN—Y的浓度与焦虑、抑郁水平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分别为-0.562、-0.673、-0.532及-0.772、-0.664、-0.436);分析50名放疗后患者,发现其中包括焦虑障碍与疼痛、总体生活质量、生活方式、情绪功能、人际交往能力及放疗后下消化道毒性反应、泌尿系统毒性反应有明显相关性(r为-0.366、-0.321、-0.384、-0.465、- 0.707、0.395、0.478),抑郁障碍与疼痛、总体生活质量、生活方式、情绪功能、人际交往能力及放疗后消化道毒性反应、泌尿系统毒性反应有明显相关性(r为-0.355、-0.311、-0.384、一0.486、-0.755、-0.294、0.526、0.584)。
3.结论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位置低,且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不易彻底,术后复发率高。中下段直肠癌与肛管括约肌接近,手术时很难保留肛门及其功能是手术的一个难题,也是手术方法上争论最多的一种疾病。我国直肠癌发病年龄中位数在45岁左右。青年人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其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
本次研究发现癌症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对其病情的发展和生存期有巨大影响,患者的免疫能力、机体的抗肿瘤能力、耐受治疗的能力及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受心理影响,在抑郁障碍与疼痛、总体生活质量、生活方式、情绪功能、人际交往能力及放疗后消化道毒性反应、泌尿系统毒性反应方面都正常值的范围内。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担心癌症可能带来伤残和疼痛、死亡威胁,有关治疗可能带来的痛苦、经济方面的损失、家庭关系不和谐、对前途的影响等。其次,患者还担心放疗后产生的副作用,如消化道不适:轻则胃腹饱胀、食欲不振、恶心干呕、腹泻等;重则滴食难进、无法进食;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贫血等;免疫力下降:轻者全身疲乏、四肢无力、精神不振、心慌、气短、失眠、出虚汗、口干舌燥及脱发等:重者枯瘦如柴、卧床不起,进而产生自信心下降,不适应社会环境等现实问题,对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放疗在直肠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通过治疗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二是治疗的不良反应使生活质量降低。而抑郁、焦虑情绪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加重治疗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活状况及治疗效果,对生活质量进一步造成不好的影响,并促进肿瘤的复发、转移、恶化,导致治疗依从性差、医疗费用增加、患者信心减弱。研究发现,情绪障碍及其严重程度是晚期癌症患者生存预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索。因此,对直肠癌患者放疗后情绪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尤其是术后复发姑息放疗的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抑郁障碍,医护人员应重视,给予必要的心理行为治疗和护理。
【参考文献】
[1]郝玉静,赵立华,郝志敏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1,40(7):723-724.
[2]刘洪娟,覃惠英.鼻咽癌住院病人放疗期间疾病不确定感、症状困扰与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30):2747-2749.
[3]赵仁,李卫强,杨治花等.益气养阴基本方对直肠癌放疗后气阴两虚证患者的疗效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3):557-558.
论文作者:列灿良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6
标签:直肠癌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情绪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抑郁论文; 焦虑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