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化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科技产物,对全社会的运作方式、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和作用,其中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也有着重要的改变,进而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运行效率,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校。因此,本文也将以此作为研究探讨的切入角度,分析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关于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智能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用电需求正在不断增大,这就需要不断完善电力系统,实现系统自动化控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要融入智能技术,严格处理各种问题,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文章主要就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优势
1.1电力系统发电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
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电力系统的控制水平会不断提高。电网与电源的结构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原有的问题会得到改善。智能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信息传递效果,保证信息以更加精确的方式得到传输。同时,智能技术可以带动新能源发电,如风能、光伏发电。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电力系统的发电会迈向智能化进程。
1.2实现智能化用电
电力系统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提高自身安全系数。这是因为,电力系统在不断运行时,可能会存在各种突发状况,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进一步处理,就会给信息采集与设备运行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通过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化用电目标,使各类信息得到顺利采集,提高设备交互水平。利用智能技术中的智能化用电模式,就可以有效保证用电安全。用户若要获得持续电能,就需要利用智能技术中的双向交互系统,这一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用电需求,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服务质量。
1.3提高系统自动化水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支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转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也带来诸多便利条件。在电力系统中,计算机转变了电力系统的传统工作流程,也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控制能力,使得电力系统的综合性能稳步提升,充分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从成本来看,自动化技术所带来的优势比较明显,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智能技术则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使得其原有的自动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有保障。
2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应用
2.1模糊理论应用
模糊理论,即用到了模糊集合的基本概念或连续隶属度函数的理论,在它的五大分支中,模糊逻辑与人工智能主要指引入经典逻辑学中的近似推理,且在模糊信息和近似推理的基础上开发的专家系统,这也是运用在电力系统中比较核心的部分,最核心的部分是模糊系统中的模糊控制,主要用于信号处理和通信。模糊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稳定分析、经济运行、系统控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主要运用模糊逻辑,然后保证电力系统具备完整的逻辑推理能力并运用,模拟实施人类的决策。模糊理论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较多的是家电设备,比如电风扇、电磁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专家系统的运用
将专家系统运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能够有效解决电力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时作出正确、有用的应对措施,减少由于系统问题带来的损失,并且进一步降低问题带来的影响,为后期的补救、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会导致供电出现不稳定状况,但工作人员由于各种原因未必能及时发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该项技术的应用即可以弥补该部分的不足,根据已设定的程序自动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补救,严格控制范围,并且进行隔离处理,第一时间遏制住问题的蔓延,甚至可以自动进行系统的恢复,是现代供电系统中的重要智能技术运用。总而言之,尽管“专家控制”技术本身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但目前仍然能够解决大部分基础性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并减少各种问题带来的恶劣影响,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尤其是保障供电系统运作的持续,让人们的生活行为和生产行为都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因此,对于该方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必要性,能够满足现代电力系统运作的需求,是智能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值得人们不断进行研究、探讨和完善。
2.3线性最优控制
线性最优控制的实质是找出允许控制的作用,使动态系统从初始状态转移到某种要求的终端状态,即多种方法寻找最优法。它作为现代控制理论中的重要研究方式,针对电力系统的局部线性化模型来设计,是较为成熟和完善的,也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最广泛的。比如,在最优快速汽门控制器中的应用,在该控制器的设计方面,通过多机系统,为了使不同地点的机组的综合控制器的技术目标相互配合,采用了最优协联控制器。此外,在最优励磁控制器和水轮发电机的最优时间控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该控制存在的问题是,在强非线性的电力系统中对大干扰的控制效果不理想。
2.4神经网络的应用
众所周知,人们之所以能够进行思维活动主要是依赖于人们的神经网络,可见神经网络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基于此种现象,科技人员对人们的神经网络也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并且根据人们神经网络的运作方式、原理开发了相关类别的软件,目前也被称之为“人工神经系统”,该项技术是智能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尝试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神经网络技术的运用与以往普通的智能化技术不同,该技术不仅是基于被人工录入的程序、数据进行运作,而重要的是,该项技术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神经”的功能,让电力系统能够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智能化的属性更加突出,这就为电力系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可能,让电力系统从传统呆板的自我管理向着更加人性化的自我管理迈进,并且对于电力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能够进行更准确的处理,及时掌握各种威胁因素,让电力系统的运作更加稳定。总而言之,神经网络技术的运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突破,但该技术的运用仍然还不够成熟,仍具有较大的完善优化空间。
结语
在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的过程中,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保证了电力系统的输电质量。在整个电力行业中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风险,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还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郝忠孝.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应用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8(01):206-208.
[2]蒋蔚.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应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7(01):93-94.
[3]肖志恒,张宁.探析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9):221-222.
论文作者:江水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