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玲[1]2004年在《基于误差扩散数字半色调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数字半色调技术是基于人眼的视觉特性和图像的成色特性,利用数学、计算机等工具,在二值设备或有限灰度级设备上实现图像再现的一门技术。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印刷、纺织、打印技术、数字图像的压缩存储、图像的传输、医学等各个领域,所以研究数字半色调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论文是在对国内外已有的数字半色调技术分析基础上,以灰度图像为研究对象,对该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了图像再现系统的构成;探讨了影响数字半色调技术的叁大因素(阈值的选取,图像扫描像素路径的选取以及误差滤波器系数的选取);讨论了现有数字半色调方法实现过程的优点和不足。论文研究的新方法有: 1.由于图像处理过程中扫描路径的选取不同直接影响半色调图像的质量。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上下文相关的曲线填充半色调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图像相邻像素灰度值之间的内在关系求出扫描图像像素的最佳路径。它反映图像自身的自相关性,从而提高了图像边缘区域与非边缘区域的平滑性,降低了与处理方向有关的滞后现象,规律性的、结构性纹理等。 2.由于现有的绝大部分方法都是通过图像的局部再现实现图像的整体再现及图像边缘的再现,使得原图像的许多有用特征信息和细节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地再现,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特征信息的数字半色调方法。在该方法中,建立图像的特征函数,选取绘图图元的类型,确定绘图图元的数量,用上述的叁个参量可以大大提高图像相关特征信息的再现能力。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最后,对文中提出的方法与现有的有序抖动、标准误差扩散、点扩散等数字半色调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分析和比较。实验表明,论文提出的新方法在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方面均优于现有的半色调方法,而且,基于图像特征信息的数字半色调方法能够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参数的不同设置,进而再现图像的不同需求信息。
史琳[2]2007年在《数字半色调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数字半色调技术是基于人眼的视觉特性和图像的成色特性,利用数学、计算机等工具,在二值设备或有限灰度级设备上实现图像再现的一门技术。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印刷、纺织、打印技术、数字图像的压缩存储、图像的传输、医学等各个领域,所以研究数字半色调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了:1.一种新的快速误差扩散算法。该算法保持了现在普遍应用的基本误差扩散算法的简单性,并有效提高了处理速度;2.一种基于图像视觉特征的自适应数字半色调算法。该算法根据每个像素的局部图像视觉特征对视觉滤波器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以此实现了在平滑度和清晰度方面对于半色调图像质量的控制,提高了图像质量;3.一种基于视觉感知特征的半色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实际数据的实验,对于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确认。
宋鹏程[3]2012年在《基于HVS的点扩散算法和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数字半色调技术是基于人眼的视觉特性,利用数学工具借助电子计算机的帮助,在二值输出设备或有限灰度级输出设备上实现图像再现的一门技术。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印刷、打印、数字图像的压缩及存储等领域。因此,研究数字半色调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图像的质量评价是衡量数字半色调算法优劣的重要指标,在很多实时的环境中可以代替人眼对图像进行评价,它与半色调算法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研究数字半色调技术时考虑图像的质量评价,对半色调算法的改进创新具有很大的帮助。随着电子计算机和各种图像采集设备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印刷图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数字半色调算法生成的半色调图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文对原有的各种半色调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取长补短,提出了一种基于HVS模型及边缘检测的点扩散半色调算法,同时对现有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进行分析,考虑人眼的视觉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HVS模型的客观质量评价方法。点扩散算法可以实现并行处理,改进的潜力较大。本文基于HVS模型对点扩散算法进行改进,并对图像的边缘信息优化处理。通过实验,验证了改进的点扩散算法的可行性。对现有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进行总结,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利用LiveDatabase进行实验,总结几种测评方法的图像适用类型等特点,针对半色调图像的评价,提出了基于HVS的结构相似度图像评价方法。
李松林[4]2013年在《误差扩散数字半色调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字半色调技术是基于人眼的视觉特性和图像的呈色特性,利用数学、计算机等工具,在二值设备或有限灰度级设备上实现图像再现的一门技术。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打印技术、印刷、纺织、数字图像的压缩存储、图像的传输、医学等各个领域,因此研究数字半色调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字半色调技术是误差扩散半色调技术。论文详尽的分析了半色调技术的意义和发展现状,认识到研究此领域的必要性。在研究误差扩散数字半色调技术过程中,首先简要介绍了数字图像的表示、人眼的视觉特性、数字半色调技术的基本原理,简要阐述了数字半色调技术的分类,如点处理算法,领域处理算法和迭代处理算法,还给出了数字半色调图像质量评价标准。论文详细分析了几种经典的误差扩散法,如F-S误差扩散算法、点扩散法、基于模型的误差扩散法、蓝噪声误差扩散法和边缘增强误差扩散法,并且对这几种典型的误差扩散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随后,对误差扩散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涉及到了误差扩散原理的分析、像素扫描路径的选取、量化阀值的选取、误差滤波器系数的设置、半色调中的形变以及算法的稳定性分析。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算法,即基于边缘检测的双反馈误差扩散算法,同时对该算法的原理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在该改进算法中,提取边缘像素点的方法,如何选取误差扩散滤波器和反馈滤波器,如何选取阀值以及整个算法实现方法都做出了详尽的阐述。最后,将改进算法得出的仿真结果与传统F-S算法得出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她们的客观评价参数。可以看出,改进算法起到了明显的边缘增强效果,获取的图像龟纹明显减少,图像更加清晰。
凌绍凤[5]2007年在《灰度图像激光标记算法设计与系统实现》文中提出激光标记因其牢固永久、精美清晰、定位准确、不接触加工材料、可在多种材料和多种形状表面打标的优点,在生产制造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灰度图像标记的表现能力很强,更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影响灰度图像标记效果的关键为数字半色调技术。本文对数字半色调技术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误差分散法、抖动法、区域分割法和模式法几个常用半色调算法。结合Bayer抖动矩阵,本文提出了改进的模式法,该方法较好的解决了原方法由于模式选取过于集中而使处理后图像易产生颗粒感的缺点,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结合区域分割法的思想,提出了基于路径的误差扩散算法,该算法以接近抖动法的处理速度达到了接近误差分散法的处理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灰度图像激光标记系统的实现过程。对光斑点位置和点间距控制的实现,保证了图像的准确标记;对系统数据存储和访问方式的改进,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了资源消耗。本系统实现的灰度图像标记,打标样件图像逼真,效果较好;而且由于采用调频半色调算法,不需要实时改变光斑点大小,对于当前国内多数受限于激光控制方法、不能实时控制光斑大小的激光标记机,本系统具有很好的普适性,所以有较好的推广价值。论文所做的工作对灰度图像标记行业的技术提升具有参考价值,对激光标记行业的产品升级也有推广意义。有关成果正在产品化过程中。
吴梅[6]2005年在《数字半色调技术中的调幅/调频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数字半色调技术是在二值呈色设备上实现图像最优再现的一门关键性技术。调幅/调频半色调是当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半色调加网算法,它通过大网点的聚集获得比调频加网更高的稳定性,同时网点的不规则分布又减少了调幅加网中的莫尔条纹现象。本文主要针对打印机等低分辨率二值设备,对调幅/调频半色调实现及参数优化并对其中调频部分采用的误差扩散法进行改进。在调幅/调频半色调算法的实现过程中,本文提出价值函数的概念作为准则对输出色调和打印失真进行校正优化,从而得到每级灰度的最佳网点密度及网点尺寸参数值。在此基础上运用了多分辨率迭代坐标优化法对价值函数进行连续最小化。针对采用脉宽调节技术的打印机,改变误差扩散法的量化阈值和被处理像素对的位置,对网点尺寸的误差进行二级扩散,实现了图像色调间的平滑过渡。在传统误差滤波器的权值结构和分布方向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图像复制的特点,本文将动态的误差扩散引入到调幅/调频半色调算法中,提出了基于最小均方法的自适应误差扩散法、基于图像频率变化的区域距离模板算法和基于边缘检测的动态误差扩散法。这叁种算法与传统的误差扩散法相比,考虑了图像像素点间的相似性的影响。由此提高的误差传递补偿精度,使输出的半色调图像更清晰,色调更连续。将此算法的处理图像通过打印机输出,实际的结果也证明了改进的误差扩散法在调幅/调频半色调中所获得的良好效果。
路娜[7]2013年在《基于HVS模型的误差扩散算法的研究》文中提出数字半色调技术是一种图像再现技术。这种技术在数学、计算机等辅助工具的帮助下对连续调图像进行处理,然后把再现的图像在二值设备或多色设备上输出。在此过程中还利用了人眼的视觉特性和图像的成色特性。该技术是印刷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在图像的传输、纺织、医学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因此,研究数字半色调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了目前数字半色调技术的概况及其基本理论;对经典的几种半色调算法进行了对比。图像处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数字半色调技术主要应用于图像输出部分,所以对图像处理系统模型进行了分析。人眼相当于一个低通滤波器,它直接对输出图像进行视觉评价,因此本文对人眼视觉特性和人类视觉系统(HVS)模型进行了介绍。另外,本文对误差扩散法的基本思路和影响误差扩散算法的叁大主要因素等几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与研究了标准误差扩散数字半色调算法的优点和不足。标准误差扩散算法处理过的半色调图像,显示效果色调丰富,但是会有较多“龟纹”现象存在,在高光区域和暗调区域均会有与处理方向相关的滞后现象存在,边缘部位易产生不连续的过渡现象。针对上述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思想:首先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在不同区域使用不同的误差扩散算法进行处理,用标准的误差扩散算法对非边缘区域的像素进行数字半色调处理,采用基于HVS模型的差扩散系数的误差扩散算法对边缘区域进行半色调处理。这种算法兼具标准误差扩散算法的优点的同时,减少了伪轮廓现象,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边缘信息的完整。然后将HVS模型作用于原始连续调图像和经过优化的误差扩散算法处理过的图像,得到二者的新图像并对其之间的相似程度进行判断,并以此为依据对经过误差扩散后的图像进行矫正。最后,对常见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且利用LiveDatabase进行实验对比。根据半色调图像质量评价和人眼视觉特性,提出一种基于HVS模型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孙娜[8]2010年在《数字印刷阶调处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加网技术是实现彩色图像复制和色彩还原的核心,研究数字半色调技术,对于提高图像的再现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AM/FM半色调技术可以同时调制网点大小并实现网点的随机分布,它通过大网点的聚集获得比调频加网更高的稳定性,同时网点的不规则分布又减少了调幅加网中的莫尔条纹现象。本文对AM/FM半色调算法的实现过程中的参数进行了改进与优化并将动态的误差扩散原理引入到加网算法中,提出了基于最小均方法的自适应误差扩散法。与传统的误差扩散法相比,使用这种算法输出的半色调图像更清晰,色调更连续。
王东兴[9]2005年在《表面彩色模型快速成形中着色数据的生成》文中认为快速成形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在很多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彩色模型模型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利用彩色模型进行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和高效,利用快速成形技术直接成形出彩色模型一直是业界的愿望。近年来,彩色快速成形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注意,一些有关成形工艺和设备的研究已经展开,有的厂家甚至已经开发出了商业化的彩色快速成形设备。 大部分彩色模型通常只用于可视化目的,因此,只需在表面或剖面区域着色,称这类模型为表面彩色模型。 要成形表面彩色模型必须首先对其进行数字建模并以适当的文件格式输出。本文介绍了表面彩色模型的建模方法和目前所用的文件格式,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文件格式-ESTL格式。该格式采用了与STL格式类似的方法描述模型的几何外形,因此,保持了STL格式的简单和易于后续处理的优点,采用新的几何外形描述格式方案还减少了数据冗余;该格式的特点还在于它对模型表面上的复杂纹理的表达能力,对于表面上的简单纹理映射,用从矩形纹理图案到叁角片的仿射映射方法进行描述,而对于复杂的纹理映射,则采用了直接保存每个叁角片上的复杂纹理映射结果图案的简单方法。该格式既简单又能描述模型表面的复杂细节,适于作为一种描述表面彩色模型的中间格式。 要得到彩色快速成形所需要的数据,首先要对模型进行分层切片。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对用Color STL或ESTL格式描述的表面彩色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处理的方法。与单色模型的切片处理方法不同,这种方法实质上是一种体素化方法。其原理是:在计算每一层的切片处理结果时,先计算每一叁角片与一层的交集多边形,对该多边形在XY平面上的投影进行扫描以快速确定边界体素;对与某个边界体素相交的所有叁角片,求出每个叁角片与该体素的交集多边形的面积,找出其中的最大者,若相应的叁角片上只有简单的颜色定义,则取其颜色为该边界体素的颜色,而若该叁角片上有纹理映射定义,则取其与该体素的交集多边形在纹理空间中的象区域上的平均颜色为该边界体素的颜色;最后还要进行内部填充。这种方法解决了对用CSTL或ESTL格式表示的表面彩色模型的分层切片处理问题,对开发用于对用PLY或VRML格式表示的表面彩色模型进行切片处理的方法也具有指导意义。 为了使成形出的表面彩色模型能够进行去除材料的后处理加工而不至于露出其内部未着色部分,表面彩色模型的着色层应该有一定的厚度,这就要求对描述表面彩色模型切片结果的彩色体数据进行着色层加厚处理。本文提出了一种加厚彩色体数据中的着色层的处理方法。该方法采用了数学形态学算法的原理,用一个球形结构元素对体数据进行探测,以快速找出处于加厚的着色层中的内部体素;对于每一个处于加厚的着色层中的内部体素,找出离其最近的边界体素,并取该内部体素的颜色等于该边界体素的颜色。
曾淑英[10]2010年在《数字印刷光栅图像处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光栅图像处理系统是数字印刷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加网技术是RIP中关键技术之一,在印刷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光栅图像处理器的工作流程、PostScript页面描述语言的描述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国内外已有的加网技术,探讨了影响加网技术的因素。提出了螺旋形扫描的最优阈值算法,该算法减少了再现图像的结构性纹理。同时针对传统误差扩散算法中的图像细节轮廓损失问题,分别提出动态的边缘检测误差扩散算法和基于HVS模型的边缘检测误差扩散半色调算法。实验表明论文提出的新方法在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方面均优于现有的半色调方法。
参考文献:
[1]. 基于误差扩散数字半色调方法的研究[D]. 任小玲. 西安理工大学. 2004
[2]. 数字半色调技术研究[D]. 史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
[3]. 基于HVS的点扩散算法和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D]. 宋鹏程. 河南大学. 2012
[4]. 误差扩散数字半色调技术的研究[D]. 李松林. 河北工业大学. 2013
[5]. 灰度图像激光标记算法设计与系统实现[D]. 凌绍凤.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6]. 数字半色调技术中的调幅/调频方法的研究[D]. 吴梅. 江南大学. 2005
[7]. 基于HVS模型的误差扩散算法的研究[D]. 路娜. 河南大学. 2013
[8]. 数字印刷阶调处理系统研究[D]. 孙娜.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9]. 表面彩色模型快速成形中着色数据的生成[D]. 王东兴. 大连理工大学. 2005
[10]. 数字印刷光栅图像处理系统研究[D]. 曾淑英.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标签:电信技术论文;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误差分析论文; 算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