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铜仁供电局 贵州铜仁 554300)
摘要:随着电力配电通信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用的设备和软件的类型更加多样化,这些设备都在不同的系统软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设备的类型过多也引起了传输协议难以统一、软件之间联结性不高、数据分散等问题。这些问题给电力配网通信的运行效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数据进行整合,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的共享性、集成性和整体性,以及决策的科学性,所以加强对空间信息技术的运用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就简要对此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电力通信;空间信息技术;应用
一、电力配网通信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电力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各地都加强了对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为提高和规供电公司对配网通信资源空间信息的管理水平,建设一套配网通信资源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系统建成后,为保证可视化系统中各类通信资源数据的现势性、准确性,研究并探索一套科学、高效的电力配网通信设备的空间信息采集方法至关重要。配网的通信资源具有分布广、容量大、资源结构复杂的特点,在管理上面临着较大的困难。电网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则实现了对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的统一管理,这一平台具有电网设备图形维护、综合展示等多项功能,并且能够产生以标准化服务为基础的管理、应急指挥服务业务。但是现有的系统在资源管理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系统虽然实现了通信资源属性和关联信息的统一管理,还具备一定的业务流程管理功能,但是尚未实现空间地理数据的图像管理,在信息的展示上缺乏直观可视的图像,对通信资源的空间数据和空间关系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限制了通信资源属性信息与空间信息之间的联结,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出通信设备的空间位置以及网络的联结状态。
二、电力配网通信设备空间信息采集方法分析
1、GPS测量。在配网通信设备空间信息采集中,由于GPS定位技术自身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充分显示了它在该领域实际测量工作中的优越性和适应性。GPS自其建立以来,因其方便快捷和较高的精度,迅速在各个行业和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空间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GPS测量通常使用基于载波相位测量的相对定位方法,主要分为:单点定位测量与差分定位测量,差分定位测量又分为:实时差分与后处理差分两种方式。
2、地图标绘法。地图标绘指在地图背景上标绘各种具有空间特征的事物的分布状态或行动部署。通过对现场参照物的勘查对比,确定配网通信设备在地图中的地理位置,并标绘在地图上。目前主要的地图标绘法有:移动终端标绘法、图纸标绘法、航拍数据标绘法等,各标绘法通过不同的移动终端、纸质地图、航拍影像等设备或介质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坐标的读取、绘制及属性信息录入,最终生成空间数据文件。
3、扫描数字化。扫描数字化是指根据地图幅面大小,选择合适规格的扫描仪,对纸质地图扫描生成栅格图像,然后经过几何纠正,利用扫描仪将地图图形或图像转换成栅格数据的方法。因其输入速度快、不受人为因素影响、操作简单而受到欢迎,使其成为图形数据输入的主要方法,但此方法对纸质地图的完整性与现势性要求较高。
4、全站仪测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全站仪是专业的测量常用仪器,精度可达到毫米级,专业性强,每台仪器最少两人或者三人以上才能进行作业。优点为使用面广,精度高,对集中测量有一定优势。缺点为专业性强,速度慢,成本高,机动性一般,不太适宜配网通信设备的数据采集。
三、空间信息技术在电力配网通信的应用研究
1、空间信息技术。空间信息技术是建立在地球这样一个系统上的,通过空间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等,在通信与互联网平台上实现对空间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传输和应用。空间信息技术中所涉及的地理信息都有较好的空间尺度和属性。空间信息技术中应用了地球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理论,能够有效地解决地球学科涉及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地球相关各种因素的相关作用和影响、地球的时空信息、变化特征等一系列内容。空间信息技术在未来将向着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实现数字地球的目标。但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对空间信息技术的时效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完善,其在电力配网通信中的应用范围将更加的广泛。
2、应用的必要性。决策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信息量,只有这样才能使通信信息通过文字、图像、表格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以往的信息展现形式较为分散,且不够直观和生动,对数据的分析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协调平面信息和空间信息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并对资源中所蕴藏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对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展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建立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3、建设策略。可视化系统的建设总体思路是通过电网空间服务系统与电网信息服务系统的结合,为数据的分析提供支持,并实现通信资源的整合以及系统的交互功能。系统中应当包含数据层、组件层、服务层、应用层等。系统的建设应当以设计主体为中心,采取分层建设的方式,实现系统的可视化。通过对现有系统的完善,更好地发挥网络通信、计算机、数据库等方面的资源。
3.1通信资源管理。通信资源包括站点、光缆、工井等,是系统实现资源图形模型的前提和基础。将真实可靠的通信资源与地图中真实的地理位置相对应,可以实现通信资源的空间性质,整合资源的属性,将通信资源的属性与空间信息联系在一起。在建模时,通过通信资源来建立空间和拓扑联系,与此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建模的效率,实现通信系统的台账数据输入和经纬坐标的输入功能。
3.2通信资源专题图管理。通信系统中的专题图包括管道专题图、缆井专题图等内容。在应用的过程中,只需要电机地图上相应的管道图标,就能获取该管道的横截面积图,其中包括管道中详细的内部结构、管道的分布、光缆分布等,从而实现对管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全方位展示。还可以在地图上点击指定的缆井,展开该缆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了解缆井中的管道连接状态、管控分布状态、光缆与管道铺设的状况等,从而检查管道内各管孔的分布状况,使管理人员能够掌握更加全面的通信资源信息。
3.3通信资源空间分析。进行通信资源空间分析的目的是为用户对通信资源的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信资源空间分析的具体内容包括拓扑连接性分析、业务导航等。拓扑连接性分析是指分析通信系统中哪些设备之间是相互连通的。通过对特定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其在地图中所对应的通信资源拓扑结构进行分析,能够充分掌握拓扑结构的连接性。分析的结果通常采用高亮的形式进行展示,同时还能将结果列表分析,并将这些数据与具体的设备联系起来,实现设备的空间定位。电力配网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设备或通信终端出现各种类型的故障,例如光接头盒损坏、光交接箱破损、光缆断裂等。当这些设备出现故障时,业务导航分析就可以通过对起始点、终止点的分析来确定最终的故障点,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最佳的解决方案,实现系统运行的快速恢复。
结束语
电力系统的功能在不断地完善和进化,对业务的质量和类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满足电力配网的功能要求,提高系统数据获取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整体性,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源.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J].广东电力,2015(17):206-208.
[2]孙振伟.空间数据采集与管理实用技术的研究[J].电力空间科学研究,2015(22):179-181.
[3]陈建东.地理信息系统在电网中应用优势的探讨[J].青海电力,2015(17):331-332.
论文作者:陈晖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空间论文; 通信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资源论文; 网通论文; 数据论文; 系统论文; 《电力设备》2016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