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大国关系分析_国际关系论文

全球化时代大国关系分析_国际关系论文

解析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国论文,关系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关系进入相应 变动时期,大国关系出现一系列调整。大国带头推动建立名目繁多的“伙伴关系”,“ 伙伴关系”为世界许多国家广泛接受,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新模式。这种国家关系的 新模式符合时代特点,并已形成潮流。

一、“伙伴关系”模式的出现和流行

“伙伴关系”在冷战时代属于结盟的范畴,20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经提出把 同西欧、日本的盟国关系调整为“伙伴关系”,以表示美国同它们享有平等地位。但冷 战结束后出现的“伙伴关系”却有新的含义,它是一种不结盟的关系,其主要特征是: 结成这种关系的国家各方都能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形式灵活,可深可浅, 可进可退;不危及第三方利益,而且能促进多国关系互动,有利于国际关系健康发展。 这种新型的伙伴关系已被世界不同类型国家广泛采纳,在上世纪90年代中下期以后以各 种名目频频出现。美国是积极倡导者,它率先为北约制定“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吸纳 27个国家加入。其他国家也相继创造不同名目和各具特色的“伙伴关系”,如俄罗斯与 中国先是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1994),尔后升级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 中国同法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1997);日本同俄罗斯建立“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 (1997),同中国建立“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1998);欧盟同中国建立“欧 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3),中国又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03),等等。中 国同埃及、南非等第三世界国家也建立了伙伴关系。伙伴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 种时尚,标志着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新时期。

“伙伴关系”如此流行说明了什么?

第一,它表示大国的一种政策需求或战略意向。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今年1—2月号的 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宣称,“伙伴关系是美国外交战略的核心”,美国国家安 全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在世界大国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关系。这一点是成功进 行反恐怖战争的关键所在”。鲍威尔强调美国奉行的既不是“单边主义”,也不是“失 衡的单纯军事政策”,更不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发动“先发制人式战争”,而是为了反恐 的需要,美国必须“努力与所有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不管这些国家是大是小,历史悠 久还是甫告成立”。他还认为美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与一些大国如俄罗斯、印度和中 国等关系的发展上”。鲍威尔的文章表明,美国建立伙伴关系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即为 了长期反恐而与各国特别是大国进行合作,因此,美国需要同很多国家建立伙伴关系, 并已纳入其长远“反恐计划”。

第二,伙伴关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国家关系发展模式。例如中国同俄罗斯关系的发展 。俄独立以后,经过一段时间与中国关系的顺利发展,先是确立了“建立面向21世纪的 建设性伙伴关系”,两年之后关系加深,便升级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尔后又签订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使这种伙伴关系有了牢固的法律基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 关系可称作是目前大国关系中的一个范例。首先是根基稳固,十多年来,两国关系一直 在顺利发展,并稳步上升。其次是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科技等各方面的合作内容广 泛,合作程度扎实。再者,这种伙伴关系上升到了真正的战略高度,却是不结盟的,不 会威胁任何第三方国家。最后,中俄伙伴关系为两国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提供保障,带 来许多好处,达到了“双赢”目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协作,为世界和平事业不断 作出贡献。因此,这种伙伴关系是有长期生命力的。

第三,新型伙伴关系已成为单个国家与地区组织(集团)之间的一种合作模式。中国与 欧盟关系的发展就具有这样的意义。1995年欧盟提出与中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 01年上升为“中欧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9月欧盟在其对华政策文件中又将这种关系 提升到“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方面也积极响应,于2003年10月首次发表《中 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未来几年的5个合作领域:政治上加强高层交往与对话 ;经济上加强经贸、金融、农业、环保、信息、能源、交通等一系列合作;科教方面增 强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合作以及新闻交流和人员来往等;在社会领域加强社会 保障、警务、行政合作以及司法交流;军事方面保持高层军事交往,中国则希望欧盟及 早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欧盟作为一个在欧洲地区享有政治经济主导权的组织,同中国结 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意义非同一般,无论对双边合作或是对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 都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的前景极其广阔。

第四,伙伴关系是推动区域性合作的成功模式。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同东盟建立的“战 略伙伴关系”。2003年10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出访东南亚地区,第一项成果就是同东盟十 国领导人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同时,中国加入了《东 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同日韩领导人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从而使 “10 + 1”和“10 + 3”机制更快发展。“10 + 1”确定了五个重点合作领域:农业、 信息通信、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流域开发。中日韩也确定在五大领域,即 经贸、信息产业、环保、人力资源开发和文化方面进行合作。中国与东盟十个国家已经 商定到2010~2015年建成东南亚自由贸易区,这是一个包括近20亿人口、GDP达3万亿美 元的有着巨大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无论从经济或政治角度估量,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

此外,伙伴关系还应包括“建设性合作关系”之类的提法,中美关系目前就是这样定 位的。在1997年的克林顿总统时期,中美曾决定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布什出 任总统以后,中美确立为建设性合作关系,双方都认为目前的两国关系是建交以来“最 好的时期”,两国的合作范围比过去更宽,具有伙伴关系的内涵。因此,伙伴关系是一 个广泛的含义,它的定位比较灵活,有诸多名称,内容也深浅不同,这种国家关系模式 的影响力不可低估,是一个历史时代的产物。

二、大国处理相互关系的原则

在全球化形势的大背景下,大国关系不仅出现了新的模式,而且逐步形成处理相互关 系的一些基本原则。由于彼此利益交错,各大国既相互依存,又因利益的不同而有矛盾 和斗争。笔者认为,大国关系的发展和问题的处理大致可遵循以下一些规则。

(一)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尽管在理论上可以说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关系已经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利益一致,甚至出现了主权让渡之类的说法,但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国家 利益至上”仍是一个鲜明的原则,各大国的表现和做法尤其明显。大国关系的跌宕起伏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国都要确保自己的国家利益。“9·11”事件之后的大国关系曾 是一种相当和解的局面,共同反恐大大密切了相互关系。但伊拉克战争的发生使大国之 间的分歧与矛盾不可弥合,美英不顾一切地出兵伊拉克,法、德、俄等其他大国则旗帜 鲜明地反对。“9·11”之后的大国合作局面在伊拉克战争中之所以不复存在,主要是 因为战略利益不同。布什主义一心要“改造中东”,实现“打伊倒萨”计划,在没有掌 握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证据的情况下就悍然对伊动武,这是美国人追求霸权利 益和采用的单边主义做法。法、德、俄在伊拉克有重大利益,反对伊拉克战争一方面是 出于正义立场,同时更主要是要确保自己的国家利益。这也反映了冷战后国际关系中的 一个变化,即原来意义上的集团利益明显淡化,捍卫自身国家利益的意识大大增强,大 国间的合作以不违背“国家利益至上原则”为底线。

(二)相互制控的不对抗原则。在现实国际关系中,大国间产生矛盾与争执的情况很多 ,利害之争经常发生。但是,它们又都注意控制矛盾发展的火候,不使双方关系走到对 抗的地步。美国经常是制造或挑起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由于它依靠自己的超强实力追 求全球霸权利益,并且搞单边主义,不断地损害别人的利益。可举的例子很多。譬如美 俄关系的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北约东扩不断缩小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对俄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美俄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与利害冲突时隐时现、时紧时松。 美国把北约东扩视为历史性的战略扩张机遇,毫不松手。俄罗斯为自身安全不能视而不 管,因而斗争不断。但双方都把握不对抗原则,不断寻找妥协办法。又如中美间的利害 冲突主要发生在台湾问题上,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但 美国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而又不断在台湾问题上冒犯中国的主权,中美之间因台湾问 题不断龃龉的同时,也注意有利有节,避免矛盾升级和关系极度恶化。再如,美国为整 治中东,实行“打伊倒萨”、支持以色列,结果损害了包括法、德、俄及中东巴勒斯坦 、阿拉伯世界等许多国家的利益,矛盾之尖锐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尽管如此,有关国 家仍保持相当的克制,说明当今的国际关系比较成熟,大国间处理问题都比较冷静和理 性,尽量用和解的办法解决相互间的难题。

(三)利益求同的协商原则。“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国家间的协商机制 ,并且作为制度化的一种措施,以达到加强相互信任的目的。伙伴关系通常都规定:国 家首脑定期互访,总理之间实行年度会晤制度,其他各级官员举行频繁的讨论和各种会 议制度。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领导人之间遇到紧急事务、突发事件和危机 处理,都及时电话联系,相互交换观点和共商解决的办法。此外,还有其他渠道的多边 高层会晤,如出席世界和地区性的各种会议即是。这种大国及多国的会晤机制已形成一 种特殊形式的机制。虽然国际关系中的问题非常繁杂,涉及各国的利害关系,但国际协 商机制比较健全,对话管道很多,再复杂的问题也能找到协商渠道,这是国际关系健康 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

三、大国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冷战后的大国关系总体稳定,并不断向前推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但同时也有消极方面,某些大国奉行霸权政策,把自己的意志和价值观强加于人,造 成局部地区的形势动荡,大国间的矛盾和分歧不断出现,甚至有新的发展。今后的未知 因素很多,大国关系没有完全定位,依然在不断调整与变化过程中。对形势发展只能作 大致的估计。

(一)国际大环境有利于大国关系加深合作。首先,全球化在进一步发展,各国都在抓 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合作增多,利益重叠。以世界 贸易为例,根据预测,今年全球GDP增长率约为3.7%,而世界贸易的增长率将达到7.5% 。这说明各国的生产加快进入国际市场,利益共享共赢的局面更加发展。其次,反恐形 势要求各国加强合作,以确保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目前的形势是恐怖主义袭击的来势 更猛,规模更大,恐怖事件的发生不分时间和地域,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才可能保障本 国安全。再次是世界性问题成堆,包括环境治理、生态保护、流行病预防、打击毒品走 私和跨国犯罪等,任何国家都无力单独对付,这些涉及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大问题也只能 靠国际社会的整体力量才能对付,而大国的责任更重。

(二)大国间的矛盾不可能消除,并主要集中在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美国是唯一超级 大国,今后仍不可能改变它要领导世界的欲望,未来一二十年内是它的战略扩张期,它 不允许任何国家挑战它的霸权地位,构筑世界霸权体系和实现单极世界是它的既定目标 。因此今后单极与多极之争不会停止,围绕建立什么样的世界秩序、联合国的改革、世 界力量重组及其他重大问题,美国与其他国家将展开更激烈的竞争。伊拉克问题远没有 解决,那里的反美运动正在发展,美国进退维谷。如果局势控制不住,它会求助于联合 国来收场;如若形势好转,它仍会独家抓住伊拉克的“重建”不放。在伊利拉克问题上 就可看出大国间的利益之争是一场持久的斗争。

(三)大国关系的发展仍会是有起有伏、复杂多变。一方面互有需求,利益趋同;另一 方面是既有合作又有斗争,关系时好时坏。美国奉行霸权政策依然是问题的关键,它把 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别国之上,必然要同许多国家发生矛盾。例如,美国主导的北约东扩 已经到达波罗的海地区,还将向高加索和中亚等独联体国家延伸,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越 挤越小,北约的驻军和军事基地已接近俄的家门口,俄美间的这场斗争很难停止。解决 的关键是要找到既保证俄罗斯的安全而又能缓解同北约抗争的两全之策,而这是一个很 大的难题。再如,伊拉克问题集中了美国与法、德、俄等多国之间的利害冲突,后三个 国家从一开始就不同意美国对伊动武,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又将它们排斥在伊重建 工作之外,萨达姆政权欠下的债务也无人偿还,法、德、俄蒙受损失不小,它们对美国 强烈不满,斗争也远没有结束。除此之外,美国的国内政治气候还经常影响到与各大国 的关系,时而排俄,时而反华,时而又整治它认为不顺眼的国家,霸气凌人,美国的做 法很难使大国关系趋于平稳。

(四)未来国际力量的消长变化是大国关系转换的主要因素。未来一二十年内美国仍可 能处于其力量的顶峰,硬实力继续增长,因为它在经济科技方面拥有相当大的优势。但 其软实力不断受到冲击,目前伊拉克战争的成败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它原来的打算是“ 东遏两伊,西促和谈”,全面“改造中东”,伊拉克战局的发展很可能使它的全盘计划 破产。再者,美国的单边主义如若继续下去,过量地消耗它的财力和资源,再大的“骆 驼”也会要瘦下来。相比之下,俄罗斯正在走复兴之路,欧盟的经济总量已经同美国旗 鼓相当,中国和平崛起,印度等国快速发展,国际力量结构的变化很可能比人们预想得 快,届时不能排除国际关系发生全局性转化,大国关系随之改观。总之,国际关系充满 变数,但变化的明朗化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和发展过程。

标签:;  ;  ;  ;  ;  

全球化时代大国关系分析_国际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