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高草回族乡中心小学 马方兰 四川 西昌 615035
【摘要】本文旨探讨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显著地提升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为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探究学习提供典型范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意识;课堂教学;能力
前言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的价值,影响了学习的结果和效果。因此,要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意识。
一、延伸语文教学目标
着眼创设三维体验获得经验的时空新课程理念提出课程是经验,是活动,是学生各种自主性和交互活动的总和,尤其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整合,注重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成为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要求我们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延伸语文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着眼创设“三维”体验获得经验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体验中,既有感受语文知识,流露真实情感,表明自己态度的机会,又有主动探究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列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在观察、实践中,积极探究。
二、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灵活处理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将所教学内容转化形成贴近学生生活的背景材料要进行语文探究式学习,也就会必须把语文教学内容转化形成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接受的、熟知的背景材料。首先,把语文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学习资源。这需要对教材内容深入理解,准确把握;需要教师和学生一道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处理,合理开发形成直观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材料。案例:教学《五彩池》一文时,我们运用信息化环境和资源,将描绘五彩池神奇美丽的内容转化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材料,学生不仅对五彩池声情并茂的动感展示感兴趣,而且对实践演示也会产生好奇心和乐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产生情感体验,并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受到启示,得到亲身操作的经历以及获得知识的经验。其次,将网上共享的全球性信息资源作为语文教学的素材资源,或与语文课程内容整合在一起,使之直接成为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分析、讨论、评议的信息资源。
三、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成为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催化剂18世纪初,欧洲启蒙思想家卢梭(Rousseau)提出:主动是探究的基础,兴趣是探究的力量。精心设计情境问题,让学生主动进入问题情境,在情境中产生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案例:教学《和时间赛跑》一文,我们的情境问题设计是:“时间是个什么东西?”“怎样和时间赛跑?”“我们怎样来触摸时间?”“我们从哪些地方感觉出时间在飞快地流逝?”把这些问题置于情境中,创设声音、动画等生活情境。如嘀嗒、嘀嗒的钟声、太阳东升西落、四季交替变化、昼夜更替等情境,把抽象的时间流逝变得可见可及,学生从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体验时间流逝的感觉,领会时间的概念。此时,教师再让学生感受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中与时间赛跑的例子。如一个人从起点跑向终点的动感情境;一个很大的时钟,时针在飞速旋转;一个学生坐在课桌前,迅速地做作业的动感情境……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探究的兴趣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积极的思维和探究欲望油然而生。
四、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需要不断地交流,在交流中探讨,在互动中合作,信息化网络环境为交互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在信息化网络教室里,通过开发的语文学习资源或学习网站,有效地实现了学生人—机交互探究学习,师生、生生交流协商学习,学生既可以在网上查找资料,进行探究阅读、自主积累、自由感悟、自在审美,还可以将自己查寻的结果形成自己的意见,通过网络工具与老师或学生交流、探讨、合作学习。案例:教学《长征》一文时,我们开发了《长征》的学习网页,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红军长征的背景、长征的路线、长征中发生的故事、长征在中国革命中的影响等相关资料,然后将自己收获到的知识通过聊天室、发送邮件等方式与同学交互,探讨问题,相互补充,然后制作相关的汇报演示,向同学,老师发布,在交流互动中探究、展示、总结、收获、发展。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我们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探究。首先,引导把握探究目标。学生一堂课中也许会产生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否都值得探究,应该主要探究什么呢?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主流问题,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从教材、图书、电影、网页等多种渠道中探究。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再者,在探究方法上,做检查记录,或下载存储,或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数字化工具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与创造,并通过网络与老师或同学交流。最后,不急不躁,循序渐进,从预设问题到引导学生生成问题,一步一步地探究问题,最后达到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骆秀红.浅议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1)
[2]鲁慧茹.突出实践性 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03)
[3]刘晓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5(29)
论文作者:马方兰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语文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时间论文; 知识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