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骨二科 重庆 401120)
【摘要】 目的:分析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5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治疗差异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基础复位后外固定方式和后踝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骨折复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66.7%,治疗组的治优良率为85.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后踝固定法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能有效减少临床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康复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后踝固定;踝关节骨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173-03
踝关节是人体比较重要的称重关节,其发生几率比较高,对患者自身有严重的影响,针对其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必须从具体情况入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进行治疗,避免衍生其他不良症状。踝关节骨折可能会衍生其他不良症状,以继发性感染为主,对患者足部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考虑到临床治疗的具体变化,在治疗阶段要对患处进行分析,选择合适方式进行治疗,提升治疗效果,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为了分析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选择我院收治的5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治疗差异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基础复位后外固定方式和后踝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5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治疗差异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两组患者年龄在年龄和性别等常规性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基础复位后外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单纯后踝骨折患者在C臂X线机的透视下进行复位操作,复位满意后进行石膏外固定,对于多踝骨折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对外踝进行常规性手术固定。骨折固定结束后,在C臂X线机下进行复位操作,复位满意后进行石膏外固定[1]。
治疗组则应用后踝固定法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姿势,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者持续硬膜外麻醉,选择外侧手术入路,在直视的前提下进行复位操作,采用克氏针进行固定,以T型钢板作为支撑。多踝骨折手术的顺序为后踝、外踝和内踝,医护人员要按照顺序进行治疗。内踝主要应用常规术式进行治疗,外踝应用重建钢板术进行治疗。术后进行石膏固定,检查是否存在水肿现象,术后3d后进行踝关节活动,术后一个星期进行日常锻炼。
1.3 临床效果评价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本院自拟的评价指标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不存在不良症状。良:患处不存在不良症状,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差:治疗效果不明显,患处无缓解趋势。优良率指的是治疗效果为优和良的患者比例。此外采用Phillips评分对术后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 说明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骨折复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1.05),详细如表2。
3.讨论
踝关节骨折对患者自身有严重的影响,针对其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需要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结合具体情况,根据骨折类型确定术式。常用的踝关节骨折分型标准有Danis-Weber和Lauge-Hansen分型。Lauge-Hansen分型不但说明了受伤时足所处的姿势,暴力方向,同时也能了解韧带损伤程度[2]。
踝关节承载力比较大,在相同作用力的影响下,关节接触面积大约为350mm2,在正常行走的前提下,踝关节的承载力是自身体重的5倍作用。踝关节对人体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践阶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踝关节骨折的现象。针对踝关节创伤损伤的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要对关节面进行分析,为了避免出现运动不协调或者接触面狭窄的症状,要对接触局部压力进行对比,按照负重接触区的具体情况确定治疗方式[3]。
3.1 骨折分型选择
骨折准确分型对治疗方案有重要的影响,分型方式影响评估结构和功能效果,考虑到临床治疗指标的具体要求,要突出其指导作用,根据治疗差异和要求进行落实。Danis-Weber和Lauge-Hansen分型是重要诊断方式,但是存在不足之处,将X线作为评价指标,如果骨折症状复杂,则不能及时明确骨折分型。此外如果是由于直接暴力因素导致骨折现象,不能对病情进行评估。Danis-Weber的分型比较简单,可行性低。根据手术适应症状以及其他指证变化,要对损伤机制和原理进行评估,根据生物学原则对骨折现象进行区别。在临床研究中医护人员要掌握分型模式,结合Danis-Weber和Lauge-Hansen分型标准确定损伤机制。后踝骨折区域直接影响关节面程度,分型标准的确定针对性显著,但是缩小了对內外踝以及复合韧带的检查范围。
3.2 后踝固定选择标准
多数后踝骨折患者存在内外踝韧带损伤的现象,其中内外踝关节损伤的影响比较大,要根据临床治疗要求确定术式。临床实践证明,后踝骨折面积减少,胫骨的前关节面积大,会保持足够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骨折现象,需要对不同部位进行检查,骨折患处可能会出现位置偏差,出现台阶型不规则或者其他症状,导致患者患处疼痛感加剧,甚至衍生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在复位治疗阶段要对管内结构进行分析,合理选择术式[4]。
3.3 术式选择
踝关节属于高度适配的缓解,和周围韧带存在连接作用。针对临床治疗的具体要求,需要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调整关节面,避免出现关节间隙变宽的症状。随着临床术式的增加,后踝固定术的应用优势比较明显,骨折患处的面积大于关节面的10%的时候,无论采用哪种固定方式都会出现不同类型的炎症。因此治疗阶段医护人员要提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结合治疗差异,选择合适的术式。关节功能的恢复对整体治疗起到重要作用,该治疗方式的应用能改善各项临床指标,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5]。
3.4 术后功能性锻炼
踝关节损伤对患者自身容易衍生其他不良症状,针对其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需要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早期功能性锻炼能有效减少并发症,考虑到治疗指标的具体要求和变化,要及时对患处进行分析,为了恢复患处功能,要叮嘱患者及时进行锻炼。有效的功能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渗出吸收及肿胀过程中,要恢复踝关节活动范围。术后一个月要强调踝关节主动活动能力,以被动活动为主。主动功能锻炼能避免肌肉出现萎缩现象,协调肌肉平衡和支配能力[6]。
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骨折复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1.05)。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66.7%,治疗组的治优良率为85.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后踝固定措施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远期治疗效果明显[7]。
综上所述,后踝固定术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起到突出的作用,能有效提升复位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潘焕生.踝关节后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3(01):995+997.
[2]俞光荣,赵宏谋,杨云峰,周家钤,袁锋,李海丰.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07(12):774-777.
[3]颜瑞健,张晓文,马苟平,郭峭峰,张春.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11,09(12):714-718.
[4]刘子桃,江涛,陈善创,刘启宇,苏海涛.关节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16,08(02):475-478.
[5]白洪涛,常利民,贾卫斗,谢坤等.空心螺钉经前踝内固定治疗后踝关节骨折57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09(12):1397-1399.
[6]胡江华,陈中.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4,05(02):727-728.
[7]金铭华.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26(12):3421-3423.
论文作者:周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踝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踝骨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患处论文; 关节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