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复苏 隐忧犹在——评2002年上半年台湾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隐忧论文,台湾论文,上半年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台湾经济陷入成长率负1.91%的空前大衰退,是结构性问题与短期因素的并发症。从2002年上半年来看,由于台湾当局未有良策,结构性问题依然如故,唯短期因素受外在经济景气的回升,使台湾经济出现了有限的复苏。
其实,台湾当前景气是否复苏,岛内争论颇剧。最近,“经建会”调查民间制造业者对三个月后的景气看法时,呈现转好者所占比例大减,转坏者大增的悲观现象,显示企业界并无信心,即使一般消费者对当前景气是否真正复苏,也持怀疑态度。所以如此,原因有二:
第一,影响台湾经济短期变动的因素是出口与投资。台湾出口历经连续13个月衰退之后,从今年4月开始恢复正成长,4月实质出口增加6.4%。统计资料表明,今年台湾出现景气复苏的征兆,其主要动力并非来自内部需求,而几乎纯粹是靠出口的增加。
但是,若与跌入衰退的两年前比较,台湾的出口其实还在衰退中,并未复苏。例如,今年4月出口与衰退前的2000年4月比较,还呈两位数衰退,累计今年1-5月出口较去年同期也还减少3%。
至于投资,虽然今年以来当局及公营事业加大了投资力度,但民间投资信心仍未止跌回稳,第一季度仍下降5.01个百分点,估计第二季度为负2.5%。岛内企业投资意愿仍未回升,从资本设备进口情形可见端倪。今年5月台湾资本设备进口值仍持续衰退,较去年同月减少10.6%,累计今年1-5月资本设备进口较去年同期减少19.7%。由于台湾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最近台湾人力业者调查显示,今年三成七的企业将以“遇缺不补”的方式降低人事成本,并有逾一成七的企业将以“减薪”度过难关。
民间消费大致上也仍停留在去年衰退的水准上。从进口来看,1-5月进口较去年同期减少9.5%,其中消费品进口依然呈现下降趋势。
第二,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5.6%。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今年美国经济年增长率将达3%,亚洲地区日本的出口也恢复了正成长。一般认为这将带动台湾经济复苏,但出乎意料的,今年上半年台湾经济复苏并非是靠美国所带动,而是依靠对亚洲地区,尤其是对大陆的出口大幅增加的结果。
累计今年1-5月台湾对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的出口仍继续萎缩,其中对美国出口较去年同期缩减10.9%,对欧洲缩减12.6%,对日本也缩减16.3%。相对的,同期台湾对大陆出口增加69.2%,对香港出口也增加9.5%,其中大陆是台湾出口成长最快的地区。今年5月,台湾对大陆出口增长99.02%。因此,今年5月,大陆加上香港已占台湾出口市场31.27%,美国占台湾出口市场的比重则下跌到20.37%,欧洲只占12.58%。
台湾对大陆出口成为带动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一方面以不争的事实,再次凸显台商投资大陆带动台湾对大陆出口大幅增长,从而有益于台湾经济的良性效果;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台湾产业升级未有进展,产业竞争力继续衰退,结构性问题依然恶化的事实。4月26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正式发布200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台湾排名从上年的第18名下滑至第24名,总体经济表现则从第29名跌至第40名。
鉴于今年台湾经济的走势,台湾“主计处”已将台湾经济成长预测值从去年12月底所订的2.23%提升为2.29%,能否实现,有待观察,但大体上,台湾经济今年呈现正成长似可预期,而明年的表现应略优于今年。诚如台湾“经建会”专任委员李高朝4月19日在一项座谈会中所指出,台湾未来经济可能盘旋在2-3%的低成长阶段。
因此,不论从短期发展来看,还是从结构性问题的解决着眼,台湾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都在于,台湾当局必须务实地面对蓬勃发展的两岸经贸关系,尤其是立即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由于台湾当局仍然囿于意识形态,竭力阻扰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从而影响到台湾企业对岛内经济的信心,如同台湾《经济日报》6月13日一篇社论所指出:“自去年以来民间投资大幅衰退,概括而言,即是政府惯用政治手段处理经济问题,口中喊着拼经济,一切施政为选举,让企业对政府失去信心,投资如何能增加?”
目前台湾财政赤字制口严重,农历年关前,“财政部”估计资金缺口2000亿元新台币,今年首季七大行库逾放款金额再创历史新高。结构性失业也依然居高不下,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统计,今年5月台湾失业率仍高达5.02%。所有这些反映出台湾经济体质仍在持续恶化。
台商的呼声和行动准确地反映出台湾企业对解决台湾经济问题的根本看法,只有顺应潮流,积极推动而不是干扰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立即实现而不是继续阻碍两岸直接“三通”,才是台湾经济未来前途所系。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统计显示,今年1-5月台湾对大陆投资金额为12.7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99%,大陆成为台商所有岛外投资中唯一增长的地区,而台商“三通”的强烈呼声也已经挡无可挡了。